
如何用數位工具打造「韌性供應鏈」?

本文由就享知投稿,INSIDE 經編審後刊出。
《就享知》:就想知道的數位知識。就享知以多元頻道運作的方式,分享趨勢、科技、管理、職場、生活等內容和經驗。除了提供知識學習互動讓個人成長外,亦期待職場人在工作上遇到問題時,找到就享知就找到解答,進而提升工作效率。
本文作者為黃正傑,鼎新電腦資深工程師,負責就享知《科技轉角巷》頻道內容主筆。
韌性供應鏈:後疫情時代最重要的營運問題
我還記得數年前在政大企管系合開「供應鏈整合」課時,提出全球化、區域性市場需求、需求不確定、產品上市時間壓縮、供應鏈複雜性等諸多問題,是促使許多全球性企業運用數位科技進行供應鏈整合、同步化、協同等。那時候,即使經歷過 311 日本大地震、泰國淹水衝擊,大部分的企業還認為這僅僅是少數的黑天鵝事件、「只有大廠在作的事」。
然而,COVID-19、美中供應鏈脫鉤、貨運塞港、俄烏戰爭、原物料 / 能源危機、ESG 治理問題,乃至於近期上海、昆山疫情等造成的多重、複合風險,使得大中小型企業必須嚴肅地看待供應鏈彈性、管理供應鏈風險等問題。因此,供應鏈韌性 (supply chain resilience) 這個概念,取代了彈性製造、供應鏈整合、協同,成了疫情後企業營運最重要的議題。
數位科技是韌性供應鏈的解方
所謂的「供應鏈韌性 (supply chain resilience)」,指的是企業因應各項風險、破壞或衝擊時,能夠迅速恢復的能力。供應鏈韌性由兩個關鍵但互補的能力組成,一方面是能夠避開、減緩衝擊的抵抗力;一方面則是供應鏈中斷後如何最小化中斷影響或快速復原的能力。根據麥肯錫 2020 年的 COVID-19 疫情復原調查,39% 的製造業認為需要在 2-3 個月內恢復供應鏈原本狀態、54% 需要 6-12 個月。
然而,經過 2021、2022 年之後的俄烏戰爭、原物料大漲、上海 / 昆山疫情等持續不斷地干擾供應鏈,恐怕恢復期更久。KPMG 2022 年調查全球的製造業顯示,25% 企業認為供應鏈風險是影響營運最主要的問題、3 年內主要的營運優先議題是加強數位化以連結各功能部門 (24%)、重新配置供應鏈以更具備韌性 (21%) 等。Ivanov (2011) 學者更直指數位供應鏈協同平台、大數據 / 人工智慧、區塊鏈 / 追蹤科技、預警系統等科技是協助強化供應鏈韌性能力的重要科技。事實上,貿協也指出台灣廠商正面臨韌性供應鏈 1.0 邁向 2.0 的轉型期,其中:數位科技、創新、信任、ESG 永續就是重點。

數位科技韌性供應鏈應用方向
那麼,我們如何去思考數位科技協助企業韌性供應鏈發展呢?一方面,可從 Ivanov (2011) 的角度從供應鏈、需求鏈、流程方向的各項技術突破思考;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從韌性供應鏈的成熟度來思考,如何運用數位科技來強化韌性。供應鏈風險管理聯盟的創始人 Greg Schlege 教授發展的「新 21 世紀風險成熟度模型」,指出以下幾個供應鏈風險管理成熟度:
- 能見度。是否能容易地知道供應商、配送中心、客戶的生產、庫存狀況?例如:Volvo 透過 RFID 及雲端平台,掌握供應商零件供應及運送狀況;某家汽車零配件商運用鼎新電腦設備雲服務,讓工廠主管、品牌客戶從遠端知道工廠的生產進度、設備運作狀況、品質良率等。
- 可預測性。能預測或分析供應商、公司如何反應嗎?能夠透過模型模擬分析,了解如何應對供應鏈風險事件。例如:SAG 挖礦公司利用數據分析工具分析研磨設備商的材料、經驗、地點以及離探勘地點所在地等,尋找最佳供應商及價格。DHL 利用飛機航班、天氣、道路狀況、進出口貨品狀況等 2 億個參數,提供運送者每月運送風險模擬分析,讓業主決定運送方式與路徑,並預測到貨時間。
- 可調適性。在供應鏈中建立彈性,以迅速的回應。例如:美國大型零售連鎖超市 Kroger,運用智慧貨架來彈性進行個性化行銷及動態價格調整。一家筆記型代工大廠租用 AGV 自動化小車,快速協助昆山封城停工,轉移到台灣生產的緊急物料管理問題。
- 可持續性。 Greg Schlege 認為每個階段大約需要兩年時間才能完成,完成四個階段需要八年的旅程。事實上,可持續性應該指的是否能夠將上述的作法機制化,甚至能與供應鏈上下游結合,達到供應鏈間最佳化的調適,亦即是貿協的供應鏈「信任」關係。例如:Accenture 與 DHL 合作,利用區塊鏈協助追溯製造商、倉庫、配送商、醫院、醫生等,避免偽造藥物影響人們健康,建立一種供應鏈上的信任、合規乃至於 ESG 治理合作關係。

小結
供應鏈韌性是疫情後復甦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好在數位科技打造的數位供應鏈同樣可以協助提升供應鏈韌性能力。企業可以從供應鏈風險管理成熟度:能見度、可預測、可調適乃至於達到供應鏈間信任與協同的可持續性方向發展。事實上,提升供應鏈韌性並不難,哪怕是簡單的庫存透明化、遠端設備監控就可以升級,您開始準備了嗎?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責任編輯:Mia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