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d 硬塞】車諾比好不容易恢復生機,然後俄軍就來了
原文來自 Wired《The Situation at Chernobyl Is Deteriorating》,作者 RAMIN SKIBBA 。台灣康泰納仕集團授權提供,由 Amber Peng 翻譯並經 INSIDE 編審。
車諾比核電廠附近的區域意外地成為再野化( rewilding )的成功案例,但烏俄戰爭爆發
後,科學家無法繼續觀測該地區的進展了。
歷史上最可怕的核災事件就發生在車諾比第四反應爐,雖然過去多年,廢棄的反應爐仍掩
埋在鋼筋和塑膠製成的巨型圓頂下。 2016 年春天,西班牙奧維耶多大學動物學家赫爾曼 ̇
奧瑞札歐拉( Germán Orizaola )站在第四反應爐的陰影處,儘管中間隔著 400 公尺的
距離,他也能清楚地看見, 1986 年核災事發幾個月之後匆忙建造的水泥防護結構如今日
漸斑駁,但到了夜晚,這巨型的建築物卻閃耀著光芒。
但是奧瑞札歐拉真正感興趣的不是這肅穆的廢墟,而是他腳邊這片生機勃勃的池塘。奧瑞
札歐拉為了研究核災是否對樹蛙的基因有長期的影響而來到車諾比隔離區,在規劃那趟旅
程時,他不斷聽到其他研究員把車諾比形容的好像是世界末日的荒地。但他等真正來到這
個地方後,卻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 。他成功觀察到所有預計要研究的兩棲類動物,除此之
外還在外圍的森林看見麋鹿、駝鹿、狐狸、狸等好多種哺乳動物。他興奮地表示:「你一
到那個地方就會看到生機勃勃的景象!」
之後的幾年裡,奧瑞札歐拉共回到車諾比 4 次並發表了好幾篇關於當地生態的研究。在俄
軍入侵之際,他原本正籌畫回到車諾比的行程。 2 月24 日,俄軍從白俄羅斯入侵車諾比
的隔離區,並在同一天佔領了核電廠和挾持了超過 100 名工作人員。車諾比的工作人員
向路透社表示,俄軍開著裝甲戰車從紅色森林進入,那也是整個車諾比汙染最嚴重的地方,
他們的行動揚起大量受汙染的塵土。除此之外,專家在接下來的幾週都很擔心當地沒有適
當冷卻的核廢料可能會過熱,而車諾比也的確停電了一天以上。
根據 BBC 報導,烏克蘭的國營核電公司 Energoatom 於 3 月31 日表示俄軍已經離開,
但在科學家回到車諾比之前,俄軍的入侵對隔離區的影響仍不得而知。車諾比周圍的森林
是觀察輻射影響最重要的指標,而這些森林也是再野化一個很成功的例子。不過,在俄軍
入侵後,這些土地可能又籠罩在另一場災難的陰影下。另一方面,許多研究車諾比生態的
資深學者都已經先疏散到其他地方,他們的研究也無限期暫停了。
幾位奧瑞札歐拉曾共事過的烏克蘭裔研究員被困在東北方的哈爾科夫,這是烏俄戰爭中受
創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在俄軍入侵前幾周,奧瑞札歐拉才與一位研院員談到他即將回到車
諾比,他表示:「當時和我談話的那位研究員,現在正在製作汽油彈和躲在避難所中過
夜。」他們現在只能間斷地透過email 或是Facebook 訊息聯絡。另一位研究隔離區的烏克蘭科學家被困在隔離區附近的斯拉夫蒂奇,該城市一度被俄軍佔領,在居民強烈抗議
之下,俄軍終於撤退,居民也同意把武器交給市長。
在俄軍佔領期間,大部分車諾比的研究都暫停了。位於烏克蘭北邊的車諾比隔離區於核災
發生過後不久成立,總面積達 2 萬 8 千平方公里,是歐洲大陸第 3 大的自然保育區。這塊
荒地從北邊一直延伸到白俄羅斯,而白俄羅斯境內的隔離區稱為波里西國家輻射生態保護
區。30 年來,隔離區大致上都處於荒廢的狀態,只有清理廢棄核電廠的工作人員和輪流
考察的研究員可以來這邊觀察核災對大自然的影響。
烏克蘭國際輻射生態實驗室總部位於斯拉夫蒂奇,負責統籌隔離區的生態觀察研究。 3 月
14 日,其官方 Twitter 頁面將推友導到一個 #ScienceForUkraine 的群組,志願參加的
人可以為烏克蘭的科學家及學生提供協助。該 Twitter 帳號也轉推來自學術界與車諾比相
關的支持性推文。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的環境科學教授吉姆 史密斯( Jim Smith )自 1994 年起曾多次到訪車
諾比,他認為隔離區最特殊之處在於它荒廢後竟以極快的速度恢復生機,他表示:「我認
為車諾比的核輻射可能造成了些微的影響,我們並不一定可以明顯察覺,但確定的是,核
輻射並沒有對生態系統造成重大影響。」核災事發後,動物集體回到周遭的森林,現在歐
亞大山貓、棕熊和黑鸛都可以在這裡觀察的到。 2010 中期,森林攝影機在該地區 300 年
來首次觀察到一頭公歐洲野牛,科學家認為牠是 1996 年野牛被引入白俄羅斯的隔離區後
遷徙到車諾比的。
史密斯於 2015 年與其他作者共同發表了一篇研究,當中指出車諾比附近的慢性輻射對於
該地區的哺乳類數量沒有長期的負面影響,他指出:「我們的結論是,比起世界上最嚴重
的核災事件,人類活動反而對生態有更大的影響。」史密斯指的是在 1986 年前在此地生
活或工作的人。但是在人類離開車諾比,動物終於獲得休養生息的機會時,俄軍的到來再
次干擾了動物的生活。史密斯表示:「戰爭一定會影響生態系統。比如說士兵餓了但是卻
沒有給予足夠的食物,他們也許就會去獵野豬或其他動物來吃,所以可食用的哺乳類數量
就可能下降。」
俄軍入侵隔離區時,史密斯正規劃再次到該地做研究,他表示:「那時候我們都認為暫時
無法成行了。」不過現在他正專注於用另一種方式幫助烏克蘭。史密斯於 2019 年成立
了一間社會企業利用當地附近的作物製成蒸餾酒。原本車諾比附近的區域就是耕地,
不過在核災事件後就荒廢了(核災不只造成人類傷亡和生態浩劫,還有經濟損失。)史密
斯表示:「輻射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核災影響了社會和經濟狀態,加上當時 1990 的經
濟情況本來就很不好。」2022 年1 月,史密斯收到了由在車諾比工作的研究員製作的 3,500 瓶蒸餾酒,其中有蘋果、梅子和水梨口味。現在他每周花兩天包裝和運送蒸餾酒的
訂單,把賺來的多數收益捐給烏克蘭的公益團體。
戰爭讓烏克蘭的科學研究停擺了,全歐科學院(歐洲學術界的代表組織)的主席安東尼奧
洛沛耶諾( ̇ Antonio Loprieno )表示:「危機就在我們四周。我們有眾多的烏克蘭研究
員被迫離開,許多逃到波蘭,有些逃到西歐。」有些留在烏克蘭的科學家改以線上的方式
工作。一位基輔的植物學家對《 WIRED 》雜誌表示,因為戰爭的關係,他沒辦法繼續田
野調查,只能利用之前研究留下來數據。也有一些科學家加入了烏克蘭的防禦行動力抗俄
羅斯的入侵,另外小部分的烏克蘭科學家因為戰爭的緣故被困在南極洲無法回家。
洛沛耶諾希望這場戰爭能讓烏克蘭和國際國際機構更緊密的合作,他表示:「國際與烏克
蘭機構一直到兩個月前才有比較密切的合作。」全歐科學院和美國非營利組織「突破獎基
金會( The Breakthrough Prize Foundation )」共同募資了 1 百 50 萬以資助願意收
容逃難中的烏克蘭研究員的歐洲學術機構,洛沛耶諾進一步指出:「重點不只是錢,還有
這些機構的協助。」
在戰爭開打時,奧瑞札歐拉正在申請車諾比的許可證和購買裝備。車諾比隔離區於 2 月
19 號對觀光客關閉,5 日後俄軍就進到該地區了。奧瑞札歐拉和他的烏克蘭同事知道那
時候去太危險了,但如果他真的回到車諾比,他想研究普氏野馬。這種馬曾在野外絕跡,
之後於 1998 年科學家將 30 匹普氏野馬引入隔離區,目前在烏克蘭有 150 匹普氏野馬,
白俄羅斯有 60 匹。奧瑞札歐拉表示,有一批普氏野馬就住在隔離區內的幹道附近,他很
擔心戰爭會傷害這個群體。
但在回到車諾比研究普氏野馬前,奧瑞札歐拉希望能先去探訪在烏克蘭的同事, 他表示:
「他們正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想要幫助他們,不只是透過 Facebook 或是 Zoom,而是
那種『我們沒有離開,我們一定會回到車諾比跟你們一起做研究』的那種支持。」
責任編輯:湯皓茹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