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IDE 電動車趨勢論壇】保時捷:要成台灣電動車市場的先驅者

作為【INSIDE 趨勢論壇電動車】開場第一位的重量級講者,台灣保時捷代理總裁 Ralph Uhlmann (吳海峯)首先自介已經來到台灣保時捷已經 4 年多,但台灣保時捷是 Porsche 在全世界上最年輕的一間分公司(2018 年成立),Uhlmann 當初來台的任務,就是為了帶著純電車 Taycan 在台灣市場上市。
像保時捷這種世界名列前茅的跑車生產商之一,奢華高階、強調性能,懂得如何把汽油引擎發揮到極致的品牌,為何這幾年來轉向擁抱電動車呢?
Uhlmann 展示兩張上個世紀的歷史照片,時間分別是 1900 年、1913 年,地點同樣在紐約市,第一張照片裡面馬路上滿滿都是馬車,僅有一部汽車,但第二張照片中情況完全反了過來,路上都是汽車,馬車只剩一台。
他說,當初馬車在短短 10 年間遇到了這樣的破壞(disruption),現在內燃引擎經過了超過 100 年的改良、演進後,汽車業也面臨史上最大的轉變。
但保時捷歡迎破壞式創新,將汽車電氣化的趨勢視為機會,宣告將在 2030 年在全球範圍內達成碳中和的目標,保時捷全球董事長 Oliver Blume 更發下豪語:到 2030 年,保時捷 8 成的新車將是純電動車。
以短中期規劃來說,保時捷正致力於達成在 2025 年交車的新車款中 50% 都是電動車的目標。
而台灣保時捷,讀者們或許很清楚 Porsche Taycan 在台灣車市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在 2020 年 12 月正式發售後的一個月就已經拿到了破千張的訂單。但在保時捷剛來到台灣的 2018 年那時候,大家都對電動車有很多懷疑跟不確定性,最大的疑問就是市場準備好了嗎?車主真的想要電動車嗎?
當年甚至有車主提出疑問,如果在下雨的時候幫車子充電,人會不會觸電?
但是,在差不多時期(2017 - 2018 年)進入台灣市場的美國對手向大家證明,顧客已經準備好了,他們只是在等對的產品、以及對的配套設施。這裡並引用了創辦人 Ferry Porsche 的名言:「我四處尋覓卻遍尋不著符合我夢想的車,於是我決定親自打造一輛。」然後把句子裡的「車」改成「(充電)基礎設施」。
保時捷開始在全球建立充電設備等這些基礎設施,是該公司史上第一次進行如此大規模投資,認為充電應該自然而然的發生,就像為手機充電一樣,你並不思考怎麼充,你只需要把手機插上電。
那時台灣缺乏公用的電車充電設施,台灣保時捷同時打造 4 種充電設施供車主自由選擇使用,並完成環島式的充電樁架設,截至 2022 年 2 月底前跟合作夥伴投資超過 9 千萬元台幣,挹注於打造多個高速充電站(320kW,市場上最高充電速度)。
他們也針對保時捷台灣車主的特性,在高級飯店、購物中心、與高爾夫球場等車主常去的 128 個目的地設置了充電站。
這些策略成功嗎?若看保時捷在整個車市的市占率大概是 1%,但卻在純電車市場拿下高達 11% 的市占率。Uhlmann 表示,他對此有充分信念,認為保時捷在做對的事情,並將繼續以市場的先驅者角色,持續為台灣電動車市場帶來更方便、更環保的絕佳消費體驗。
核稿編輯: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