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訪 MatrixDAO Benson:Web3 去中心化創投,該有什麼面貌?

台灣區塊鏈產業的知名分析師 Benson Sun 孫彬盛近期正緊鑼密鼓,準備籌辦一個以投資為主要目的之去中心化組織(DAO)-MatrixDAO。他自己也在 Medium 上公布了詳盡的創辦計畫。
MatrixDAO 定位主要投資一級市場,是之前台灣從未出現過,具有野心、願景且規劃完整的去中心化組織。INSIDE 過去專注報導新創業者,很清楚了解一間好的創投不能只會投錢,還必須為新創導入必要的資源、甚至是人脈。
但在去中心化的 Web3 世界,「創投」這件事有沒有出現新面貌的可能性?說不定 MatrixDAO 就有這種潛力。以下是 INSIDE Chirs&Mia 跟 Benson 的對談內容精簡版,以 Benson 的第一人稱呈現,之後也會上架在 Podcast 上。
MatrixDAO 是什麼?
MatrixDAO 是一個 Investment DAO,可以把他想像成傳統的 VC(風險投資、創投),所有的 DAO 成員就是出資者,就像 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裡面也會有幫忙做投資決策的人。但 MatrixDAO 也跟傳統的 VC 也蠻大的不同,稍後詳述。
MatrixDAO 專注投資 Web3 一級市場的專案,研究員都是我們從社群招募過來的高手,有些是量化交易高手、有些是 NFT hunter、有些是很厲害的 DeFi 開發者諸如此類,他們會扮演傳統 VC 中 GP 跟 分析師的角色。
研究員有兩個工作,第一個工作是發布有洞見的報告,第二個工作幫我們整個 DAO 評估投資的機會。
所以可以把我們想成是一個是由社群驅動的 VC。

MatrixDAO 跟傳統風投有什麼不同?
傳統風投機構(VC)大多是以少數、菁英成員,像是普通合夥人(GP)、分析師、專案經理人(AO)所組成,是菁英化的組織,除了錢之外,也能幫助被投資的新創建立人脈等等資源。但是 MatrixDAO 想用 Web3 核心的精神——開放、社群、群眾智慧來做投資。
DAO 的成員會很多元,可能是很專業、但鮮少人知的大神級工程師,可能是數位藝術家、加密算法開發者,像這種成員組成能給新創的資源,就會跟 VC 很不一樣。舉個例子,在 Web3 的世界,社群不少人會主動幫項目方做一些事情,比如說畫師幫項目做迷因圖建立認同,又或是有熱心的工程師看到項目方 GitHub 的程式碼有問題時跳下來當白帽駭客,主動提醒項目方哪裡該修改等等。傳統 VC 當然會協助新創,但不太會像跟 Web3 一樣,主動有人跳下來當一個 builder。
我個人做加密社群已經三年多了,其實這個圈子有很多不出世的民間高手,他們投資的眼光、效率不見得比專業加密 VC 差。MatrixDAO 就想借助這種成員的力量,有的人很專業,但也有人有街頭智慧。有了這種成員,我們相信可以看到跟傳統 VC 不太一樣的東西。
傳統風投從業者聽到 MatrixDAO 時有什麼反應?
蠻兩極的!有一些 VC 會擔憂,用這種 Web3 群眾式的方式投資好像很難做決策,因為傳統 VC 講求快狠準,用共識決好像沒辦法投到什麼好案子。 但也有另外一群 VC 覺得這種方式帶給新創的資源,確實能很不一樣,而且可以跟 VC 互補。這樣的投資去中心化組織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了,不算太新,像國外有 The LAO、MetaCartel,但在華人圈似乎還沒有出現。The LAO、MetaCartel 比較像傳統的天使投資人俱樂部,成員都是叫得出名號的老闆,而 MatrixDAO 的組成會更多元。
怎麼保持成員的新陳代謝?
我們會有計算貢獻值的方式,譬如幫忙 host 一場活動、協助研究工作,或是帶新投資案進來,這些都算是貢獻的一種,貢獻值的高低會與投資額度成正相關,貢獻越大,能獲得的投資份額越多。如果過一段時間都沒有貢獻,就有可能被踢掉。
不過踢人的機制我們會交給 DAO 成員去討論,希望這個政策是大家的共識,而不是創始團隊說了算。畢竟 DAO 不是公司而是一個共治的社群,成員都是經過嚴格的篩選才進來的,創始團隊跟成員之間不應該是上對下的關係。
為什麼是發行 NFT?

大部分的 DAO 是用 FT(Fungible Token)作為治理代幣,不過現在也開始有一些 DAO 採用 NFT 了。
用 NFT 的好處是會員比較容易產生認同感,人都是視覺動物,用 FT 你只看得到一個 icon 而已,而 NFT 的圖可以有很多變化,我們希望 MatrixDAO 作為一個母體,NFT 是進入這個母體的憑證,之後這個母體底下可能還會生出很多 sub DAO,但都需要有這個 NFT 才能進入,算是一個專屬通行證的概念。
我們特別把 NFT 設計的比較有未來感,Matrix NFT 代表未來世界的人類,帶有一點 cyberpunk 風,每隻 NFT 都是獨一無二的 3D 建模,設計成本比較高,不過社群對設計風格的回饋很正面,我相信這是值得的。
IDO 跟 IEO 的缺陷?發 Token 為什麼會想發到比較有影響力的人手上?
對於項目方來說,代幣分發(token distribution)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處理完團隊、顧問、早期投資人的比例後,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把代幣發給社群,先建立起持幣者的社群,項目才好啟動。
2018 年以前的作法是直接空投,譬如 EOS 生態系的項目就很常空投給 EOS 的持幣者,最近兩年比較常見的做法是 IEO 或 IDO,不過為了讓散戶賺錢,估值通常都談得很低,而且這群散戶可能還不怎麼關心你的產品在幹嘛,項目方還要花一筆造市預算去撐住價格,防止 filper 賣壓造成幣價崩盤,美其名是銷售代幣給社群,實質上就送錢做行銷。
我曾經跟一個項目方的老闆聊,他覺得這件事很不合理,最後就決定不做 IDO 了,他認為不如把 token 給 KOL 去做教學影片或是給工程師社群可能還比較有幫助。我就問他如果如果有一群比較高品質、對項目比較可能有貢獻,也真的會去使用你產品的社群,你會不會願意讓社群人投資你的 token?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但重點是不知去哪裡找這到這樣的社群。
我覺得代幣分發這塊是個 missing part,如果把空投/IEO/IDO 對比傳統新創募資的過程,那就很明顯了;對認真的新創來說,把股權分給優秀的投資者帶進資源、人脈都來不及了,怎麼還會把股權稀釋給一般散戶呢?
所以其實 MatrixDAO 並沒有要跟 VC 競爭,我們要優化的是 IDO、IEO 跟社群那一塊 token 分配。加上我們投資跟私募投資人一樣是有鎖倉的,項目方在早期比較不會面臨太大的賣壓,但同樣可以做到社群啟動,我跟幾個項目方聊過,他們都覺得這是一個可行的做法。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核稿編輯:Mia
延伸閱讀:
- 標買美國憲法失敗後,ConstitutionDAO 陷入退款難題
- 【硬塞評論】去中心 DAO 理想很豐滿,但這兩個故事會告訴你真相
- 【塞掐 Side Chat】EP59|環保是我的忍 DAO!ft. Greener DAO 共同創辦人 C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