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億年黑暗後的第一道光!天文學家模擬出早期宇宙模型,準備與韋伯太空望遠鏡對答案

目前為止,這個模擬與天文學家所持僅有的少數早期宇宙觀測資料都相符。而次世代的一批太空望遠鏡、包含韋伯太空望遠鏡都是為了觀測這個時期的宇宙而建造的, Thesan 可望在取得這類觀測資料後,拼貼進宇宙演化歷程的脈絡之中。
評論
MIT-Thesan-Project-01-press_0.jpeg
Thesan 模擬出早期宇宙從氣體坍縮成星系、再電離的過程(MIT News Release)
評論

The bright sun was extinguish'd, and the stars

Did wander darkling in the eternal space,⋯⋯

⋯⋯Darkness had no need

Of aid from them—She was the Universe.“

—LORD BYRON〈Darkness〉

在這個新一代的太空競賽開跑、也是史上最多太空望遠鏡將投入服役的時期,天文學家也開發出迄今最大、最詳細的早期宇宙模型。這個以義大利古代城邦「伊特拉斯坎文明」中的曙光女神「 Thesan 」命名的模型,重現出早期宇宙到最初十億年的時期。

馬克斯·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 MPA,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 )、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 CfA ,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 )、以及麻省理工學院( MIT,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科學家組成的團隊, 24 日發表了新聞稿。

宇宙再電離( cosmic reionization )

距今約 138 億年前,形成宇宙的大霹靂發生了。根據科學家的理論,在大霹靂後沒多久,新生宇宙就變得又冷又暗。再經過幾億年的時間,物質被重力聚集為最初的恆星與星系,宇宙甦醒過來了。這些星星發出的第一道光芒溫暖了周邊的氣體,將之轉化為高熱的、游離的電漿態。宛如宇宙黎明一般,這個關鍵的轉折將宇宙變為我們今天所建的複雜結構,被稱之為「宇宙再電離」( cosmic reionization )。

重建這個時期的宇宙模型具有極高的挑戰性,因為其涉及發生在重力、氣體、以及輻射之間的高度複雜、混沌紛亂的交互作用。

Thesan 的建立可以協助科學家們詳細了解宇宙再電離的可能過程。它的時序橫跨自大霹靂後約 40 萬年、直到最初的十億年。尺度則是一個涵蓋 3 億光年的立方體。

目前為止,這個模擬與天文學家所持僅有的少數早期宇宙觀測資料都相符。而次世代的一批太空望遠鏡、包含韋伯太空望遠鏡都是為了觀測這個時期的宇宙而建造的, Thesan 可望在取得這類觀測資料後,拼貼進宇宙演化歷程的脈絡之中。

「有點像製冰盒裡的水,當你將它放進冷凍庫,它會花點時間,但過了一陣子就會從邊緣開始結冰,接著慢慢的蔓延而顯現」。論文共同作者 Aaron Smith 說,他是參與 NASA 愛因斯坦研究員( Einstein Fellow )計畫、 MIT 科維理機構( MIT's Kavli Institute )的天文學者,「早期宇宙的情況和結冰是一樣的,它從一個中性的黑暗宇宙,藉著光開始從最初的星系亮起,轉而變為明亮、且游離化」。

模擬與下一步?

「大多數的天文學家沒有實驗場地。時間與空間的規模太大,因此我們只能用電腦運算實驗」。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天體物理學家、也是本系列論文的第一作者 Rahul Kannan 則說,「我們可以採取基本的物理公式、與主流理論模型來模擬早期宇宙發生了什麼事」。

研究團隊使用位在德國的、世界最大的超級電腦之一「 SuperMUC-NG 」、歷經超過 3,000 萬個 CPU-hours 進行模擬。據新聞稿說明,換算成一般電腦的效能,大約要花 3,500 年才能完成與 Thesan 相同的模擬。

「我們不只是為了自身理解早期宇宙才開發這個模擬,我們是為了整個學術界」,團隊之一的 MPA 科學家 Enrico Garaldi 強調,「因此,我們很快就會釋出模擬的數據,公開給所有人使用!這份模擬相當紮實且複雜,它將能讓我們研究非常非常多年」。

研究發表於《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

核稿編輯:趙正瑋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公有雲無限儲存時代結束, Synology Drive 如何協助企業掌握成本與資料自主權?

不少企業因為檔案存取的即時性以及同時團隊協作功能,選用雲端儲存解決方案。
評論
評論

顧問公司 GoodFirms 就指出,全球已有 94% 企業正在使用雲端,並將超過 60% 資料存於當中。而這些資料裡面有近一半屬於敏感類型,包括員工和客戶資料、企業財務數據以及知識產權。

然而,近期許多提供無限儲存方案的公有雲廠商,紛紛調整服務條款:Google Workspace 取消了教育和企業的無限儲存方案,2023 年 Microsoft 和 Dropbox 的類似方案同樣跟進結束,導致儲存成本將大幅增加。同時,公有雲端空間潛在的隱私與安全性風險,也逐漸成為企業日益關注的問題,Synology 就收到不少企業用戶反映了類似困擾。

為了滿足企業「最小化儲存空間成本」與「資料所有權」兩項條件,私有雲將是更適合的解決方案。Synology 推出的私有雲檔案平台 Synology Drive,便是運行在企業本地端 Synology 伺服器上,不僅提供高度穩定性和可用性,並可依使用量彈性擴張,消除對第三方服務提供商的依賴。以下就列舉 Synology Drive 如何協助企業面對儲存空間需求增長、安全性的關鍵優勢:

輕鬆擴充空間又無須支付授權費,打造企業專屬檔案管理與協作平台

首先,Synology Drive 無須額外支付訂閱費用,組織只須隨著使用需求,購買適合容量的硬體設備即可,就算未來需求成長亦能輕鬆擴張容量,有助於最小化上雲的成本。相較於市售公有雲服務如商用情境常見的 Google Workspace,假設每位用戶都配置 2TB 儲存空間,每月即須支付 360 元,每年就得花費超過 4000 元,還得擔心未來訂閱方案更動、負擔更多成本。

不只免除雲端服務的訂閱費用,以及充足的擴充彈性,企業選擇 Synology Drive 的同時,還能使用一樣免授權費用的 Synology Office,團隊得以更即時且安全地在私有雲上協作,編輯和分享文件、簡報及試算表,加速團隊溝通效率與生產力。

當然,考量到企業仍有部署公有雲的需求,因此 Synology Drive 亦整合了 Synology C2 Storage 和其知名公有雲服務商,企業得以創建混和雲架構,像是雲地之間能輕鬆達成即時同步,甚至是備份資料,保持營運不中斷。

交還資料自主權,並針對檔案版本與分享設計安全功能

下一個優勢,為 Synology Drive 能幫助企業擁有 100% 資料控制權,敏感與機密類型的資料都可掌握在手中,保證其安全性和隱私權。Synology 也提供多種免受權的資料備份服務,幫助 IT 人員在有限預算之下,為寶貴營運資料做好檔案、系統到裝置的多層次保護機制。

另外,資料安全性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Synology 從客戶實際使用情景,預先設計了許多應對功能。例如用戶可回溯資料的特定歷史版本,甚至能永久保存被刪除的檔案,大幅降低檔案遺失或誤刪的風險。Synology Drive 還能為整個資料夾或單一檔案加上浮水印,確認外流來源,甚至碰到裝置遺失時,可遠端移除已同步的資料夾,防止資料外洩。

Synology Drive 提供完整且便利的公開連結設定功能,可以規範外部使用者的權限,並能設置密碼、連結有效期限等安全措施。Photo Credit : Synology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就看中 Synology Drive 上述優勢,替換掉傳統 SMB 服務,建置高度安全且直覺操作的私有雲檔案協作平台。由於單位需長期保存研究資料,勢必需不斷擴充儲存空間,受惠於免授權費的模式,即便高達千人的規模也能符合預算需求。

另外核研所內部合作頻繁,還有許多對外分享檔案需求,而 Synology Drive 可為資料設定精細的權限,區分出檢視、評論與編輯角色,亦可規範外部對象能否下載或刪除、設定開啟密碼與檔案分享的到期日等。該單位就分享,「Synology Drive 的第一個優勢是安全性高,其次是使用的直覺便利性,第三個是價格,過去我們使用過多個品牌,Synology 性價比絕對是最佳的。」

總結來說,面對各大公有雲服務商逐步取消無限儲存方案而來的儲存成本上升,以及資訊隱私性的挑戰,Synology Drive 私有雲儲存解決方案具備擴充彈性、100% 資料自主權,且無需支付授權費,即可享有便於企業協作、共享,且能在客戶端與伺服器端安全同步資料,更適合為當前企業建置完整的資料儲存與保護架構。

Photo Credit:Synology

本文章內容由「 Synology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