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拜名人,對偶像癡迷可以說是人類自古以來都存在的行為,人們渴望了解偶像在螢光幕後的一舉一動。如今,社群媒體的出現徹底拉近粉絲和名人之間的距離,新時代的網紅創作者們也相當樂意將自己的日常生活攤開給大眾檢視以獲得名氣和收入。而這也讓 Cameo 發現新的商機。
創立於 2017 年,Cameo 是一個提供客製化名人影片的平台,站上的名人包羅萬象,有饒舌歌手、喜劇演員、運動明星,甚至還有太空人。站上名人可以設定自己的錄製費用,每部影片從 25 美元到 2,500 美元不等,付費用戶只要簡單說明影片的主題跟發送的對象,影片幾天後就會被錄製發送。
Cameo 滿足粉絲能夠與偶像更直接互動的願望,同時也為名人創作者們提供新的收入來源,公司目前已經獲得 1.6 億美金的融資,然而在創立初期,Cameo 也陷入創造供需流動性的難題。
校園風雲人物的創業路
Cameo 的創辦人Steven Galanis 從小就是校園裡的風雲人物。在念杜克大學的時候,他創立一個擁有萬人規模的臉書社團,固定每週三在校園附近的酒吧舉辦啤酒乒乓派對。後續他也利用這個社團和人際網路建立了 DJ 預訂服務、熱狗攤和宿舍搬家業務。
出社會後,Steven 認識了另外兩位 Cameo 的共同創辦人,Martin 是電視劇製片和運動經紀人;Devon 則是短影音平台 Vine 上面小有名氣的網紅,同時也是微軟的工程師。Steven 事後戲稱三人可以說是經營名人社群事業的完美組合,創業一開始就找到 founder-market fit。
2015 年,Martin 成為 NFL 球員 Cassius Marsh 的經紀人,卻無法幫他找到任何一個贊助商。這也是運動產業的現實,只有前段班的明星運動可以獲得代言機會,其餘選手必須謹慎處理他們的薪水以度過漫長的退休生涯。直到有一天,他們恰巧看到 Cassius 錄製給朋友兒子的慶生短片。這支 16 秒的短片成為啟動 Cameo 的契機,他們發現這或許是促進粉絲和名人互動的新商機。過去擔任製片的經驗也讓他們觀察到即使是在常人眼中非常小咖的名人,走在路上還是會被許多人認出。對你而言某名人可能只是無名小咖,但在其他人中眼中,他卻可能是最喜愛的偶像。
於是 Martin 說服 Cassius Marsh 以 20 美元的價格提供客製的影片。但在推出的第一天,他們只收到一個父親的請求,錄製影片給視 Cassius為偶像的女兒。女兒看到短片之後喜極而泣。如此反應不僅證明 Cameo 認為的市場確實存在,此段影片和女兒的反應也成為 Cameo 日後拉攏其他名人加入平台的利器,因為對名人來說,能看到你的粉絲臉上露出如此笑容或許是比名氣和金錢報酬還更重要的事。
瞄準微型網紅和創作者
Cameo 是一個典型的網路雙邊平台,經營團隊必須同時招募供需兩端足夠用戶才能讓平台運作。Steven 選擇從供給端下手,因為不像 Uber, DoorDash 這類的網路平台,Cameo 的供應端也就是明星,其實不需要平台行銷宣傳就能「自帶流量」,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的追蹤者粉絲經常響應偶像的號招,是最可能轉化成平台需求的族群。
因此相較於競爭對手花費大把金錢嘗試說服 Lebron James 這類超級巨星,Cameo 把目標設定為招募微型網紅。這些人可能不被大眾認識,卻有一群忠誠的支持者,願意付費獲得和偶像更親密的互動;創作者們也更樂於拍攝客製影片來增加粉絲的黏著度。同時,網紅非常擅長在網路上推廣自己平台,粉絲也很習慣付費支持自己喜歡的對象。因此,將網路創作者拉進平台可說是 Cameo起初能夠創造平台流動性的關鍵。
偶像名人與粉絲關係的演變
「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成名 15 分鐘的機會」,這句話可說是社群媒體時代的最佳寫照。在這個年代,人人都擁有成為網紅創作者的工具和通路,一部有趣的短影音、一段洗腦的旋律就能讓創作者瞬間竄紅。但由於傳統娛樂產業賺錢的機會仍相當有限,導致這些擁有名氣的網紅們無法找到賴以維生的變現模式。Patreon, Substack, Bandcamp 和 OnlyFans 等創作者經濟浪潮下出現的新平台,致力於創造新商業模式,幫助創作者減少對唱片公司、出版社和經紀公司等傳統中介者的依賴,直接把作品銷售給觀眾。而 Cameo 對創作者來說是賺取額外收入的絕佳方式,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精力,只要在早餐桌前、通勤路上甚至躺在床上,拿起手機對著鏡頭和粉絲說幾句話,就能完成一部影片請求。
從網路創作者出發並站穩腳步後,Cameo 開始將觸角延伸到音樂、影劇和職業運動等娛樂產業。慾望城市的女主角 Sarah Jessica Parker 和饒舌歌手Snoop Dogg 都有在平台上開設個人檔案,這些名人或許已不在演藝生涯的巔峰,但是對收件者來說可能還是意義非凡的人物。Cameo 也會追蹤平台用戶的搜尋趨勢,作為招募名人的參考。爆紅 Netflix 紀錄片《虎王》推出兩個星期內,多數的角色都已在 Cameo 上開設帳號。
社群風潮也幫助 Cameo 拓展至更多領域,使用社群媒體拉近與粉絲之間的距離已是藝人普遍採用的公關策略:培養自己的死忠粉絲群體,定期以獨家/限量的方式塑造討論熱潮;粉絲也越來越希望能和偶像進行更私密的互動。在 2020 年,Joe Biden 競選團隊與 Cameo 合作舉辦造勢活動,參與活動的名人個人檔案上會有「支持拜登競選總統」的 logo,錄製影片的報酬則會作為參選的捐款。
新型態的社群平台
Cameo 對於客製影片只有三個原則:不裸露、不鼓勵暴力跟拒絕仇恨言論,名人可以自行決定是否要同意收到的拍攝要求,Cameo 則從每一筆交易中抽取 25% 分潤。Cameo 也在開拓新市場,像是推出 Cameo for Business,媒合平台上的網紅與企業進行商業合作,Cameo 也正在嘗試其他的實驗性產品,包括和 Disney 和 環球影業推出動畫人物像是米老鼠的專屬影片,進軍兒童市場。
Cameo 捕捉到人們自古以來想要探究螢光幕背後名人真實樣貌的渴望,並創造粉絲與名人新興的互動型態。到目前為止,Cameo 平台上已經有超過 50,000 位名人進駐,GMV 已經超過 1 億美金。由於平台上 80% 的影片都是用來作為慶生、過節,為了增加用戶使用平台的頻率,Cameo 正積極推出新功能,像是 VIP Fan Clubs, 仿效 OnlyFans 的概念,讓用戶可以付費訂閱創作者,取得長期的獨家內容;推出 Cameo Calls 讓用戶可以付更多的錢獲得即時一對一視訊的機會;Cameo Direct 則是讓用戶可以跟偶像進行一對一私訊聊天。最近,Cameo 還併購名人客製化商品公司 Represent,未來可能推出客制影片搭配實體商品的綑綁產品。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李柏鋒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