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姆科技觀察】Discord 創辦人 Jason Citron——失敗的遊戲開發者,成功的軟體企業家

Discord 的出現可以說是一連串美麗的錯誤所誕生出的產品。故事要從 2008 年開始說起,那年蘋果推出了App Store 商店。而年僅 23 歲的 Jason Citron 所開發的遊戲 Aurora Feint, the Beginning 正落在蘋果公布的第一波 500 款應用程式名單之中。
Aurora Feint 是擁有魔獸世界的美學風格搭配三消玩法的益智遊戲。儘管玩法和美學都獲得 Ars Technica 等媒體的好評,但那時候的 iPhone 還沒有 App 內付費機制,因此遊戲 App 難以變現。在資金快燒完之際,Citron 和團隊將遊戲內排行榜、個人資料、聊天室和好友選單等社群功能,整合成一套工具包。預見到未來社交功能會是多數遊戲必要具備的元素,Citron 計畫在行動端生態系建造類似 Xbox Live 的社交通訊服務,讓遊戲開發者只需要花 2 小時串接 API 就可以使用他們的服務,而不需要額外花 2 個月的時間從零開始打造。

團隊的新產品名為 OpenFeint,在推出後獲得開發者們的熱烈回響。當時蘋果尚未整合 Game Center,市場必須仰賴第三方廠商導入的多人遊戲和社群系統。OpenFeint 的服務讓 iPhone 和 Android 遊戲玩家可以上傳遊戲進度來解鎖遊戲成就,或是與好友互相比較遊戲成績等。當時熱門的遊戲包括「切水果」的 Fruit Ninja、Jetpack 和 Tiny Wings 都曾經內建 OpenFeint 系統。在 2011 年,日本社群網路和遊戲公司 GREE 以 1.04 億美金收購 OpenFeint,這是 Citron 第一次出場。
在 GREE 待了幾個月之後,Citron 仍抑制不住開發遊戲的熱情,於是與公司同事 Stan Vishnevskiy 再次成立遊戲開發工作室 Hammer & Chisel,並在 2014 年推出遊戲 Fates Forever,一款專為平板設計,類似英雄聯盟風格的 MOBA 遊戲。有了 OpenFeint 的成功經驗,Citron 獲得 Benchmark 合夥人,同時也是 Riot Games 頭號投資者 Mitch Lasky的資金,目標是開啟平板電腦遊戲的新時代。然而,即使獲得「Apple's Editor Choice」和「Best of iPad 2014」等獎項,Fates Forever 的玩家數仍然沒達到 Citron 和投資人的期待。和第一次創業的故事如出一轍,Citron 和同伴發現原本計畫在遊戲內的語音文字通訊系統或許有著更大的發展潛力。

Discord 的誕生
在當時,Final Fantasy 或是魔獸世界等多人競技電腦遊戲的玩家主要透過 TeamSpeak 或是 Skype 進行線上語音交談,但要使用這些工具的摩擦力都相當大。玩家必須要預先下載程式,每次都還要輸入一長串的 IP 地址和密碼。

為了解決這個痛點,Citron 和團隊在 2015 年將此概念產品化並命名為 Discord。 在 Discord 開啟語音聊天相當自然,初次使用的玩家只需要點擊連結就可以進入朋友的語音房,不需要先撥入等待接通。Discord 群組彷彿就像是朋友的地下室遊戲間,你隨時都可以打開房門,一頭栽進沙發中加入朋友們的閒聊抬槓。
然而, Discord 在初期每天的活躍用戶只有 20-30 人,無法擴散。直到團隊找到對的擴散通路:Citron 在 Reddit 的 Final Fantasy 版發文宣傳,並在群組內等候好奇點擊連結的網友,讓他們確實體驗到產品的流暢性,以此來創造口碑效應。接下來的幾年,Discrd 的發展相當順利,陸續獲得 Greylock、Spark Capital 和 Index Ventures 的資金,用戶數也成長地相當迅速。
Discord 產品功能
端看 Discord 的介面其實跟 Slack 非常相似,每個聊天群組在 Discord 之中叫作 Server。在每個 Server 內,用戶可以建立各種不同目的或是主題的聊天頻道 (channels)。語音頻道會維持永遠開啟,用戶一進入就可以和在線上的朋友進行互動。
與 Slack 不同之處在於,Discord 用戶只要註冊單一帳號就能加入多個 Server,並輕易在 Server 之間進行切換。此外在 Discord,你可以丟訊息給任何對象(只要知道用戶的帳號並且用戶開啟接受私聊),這為平台在群組的社交基礎模式上,再添加一個私人社交層。
Discord 上也有蓬勃發展的機器人生態系 (bots)。根據官方 2020 年統計,至今已經有 300 萬 bots 被創建,有些用來製造迷因貼圖、有些用來播放 SoundCloud 或是 YouTube 音樂,有些則用來作為群組管理。舉例而言,MEE6 是一款 onboarding 機器人,超過 1,400 萬個伺服器群組使用它創造自定義的 on-boarding 訊息,引導用戶加入群組並為積極參與群組的用戶給予經驗值和不同的角色稱號。
虛擬的第三空間
2019 年 The Atlantic 一篇報導指出 Discord 除了遊戲玩家外,吸引大批網紅創作者和粉絲進駐,因為他們受夠了 Facebook 和 Twitter 的演算法。相對地,Discord 為創作者創造一個與粉絲直接互動的空間,新製作的影片或是貼文可以發布在群組內專門的頻道,不用擔心被埋沒在演算法的洪流之中。Discord 也讓同個 Server 的粉絲可以互相交流,創造額外的社交關係。
這樣的應用情境是 Citron 完全沒預料到的結果,但他也意識到 Discord 內部出現越來越多非遊戲玩家社群,公司內部討發展的方向越來越偏向幫助用戶找到歸屬感和可以花大量時間投入的社群。於是他們決定深挖下去,透過訪談和問券調查用戶的使用習慣,結果他們發現超過 30% 的用戶並非使用 Discord 進行遊戲通訊,而是用來舉辦讀書會、朋友間的群組聊天甚至是進行公司會議。
然而,Discord 深植人心的遊戲形象加上對非遊戲玩家不友善的介面,讓平台很難吸引用戶周遭的朋友加入。聽到用戶的使用心聲後,Citron 和 Vishnevskiy 重新思考產品的初衷,隨後他們發現即使最初是服務遊戲玩家,Discord 的存在都是凝聚,幫助用戶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滿足人們的社交需求。他們迅速調整了產品方向,更改了公司的願景,並且重新設計品牌識別,登陸頁的標語從 ”It’s Time to Ditch TeamSpeak & Skype」轉變成「Your Place to Talk and Hang Out」。對 Citron 來說,Discord 就像是一個虛擬的「第三空間」,讓用戶隨時都可以沈浸在與朋友專屬的私密天地。
平台治理難題
然而,並非所有用戶都如同 Citron 想得那樣吸引人,在成立初期 Discord 也吸引許多極右派人士,並在無意間成為他們聚集的大本營。在 2017 年 8 月,數百位白人優越的極右派人士聚集在維吉尼亞大學舉辦遊行,並與在場的反制者爆發衝突,一位極右派駕駛駕車衝入反制遊行隊伍,造成 1 名人員死亡。事後媒體調查發現,極右派組織透過 Discord 來組織、動員此次的抗爭活動。
Discord 快速在平台上制定對應的監管措施,刪掉了 100 多個極右派相關組織,並從零開始組織對應的團隊。到了 2020 年,Discord 已經有 15% 的員工屬於 Trust and Safety 團隊,公司也調整產品讓 Server 內的管理員更容易向上舉報用戶的不良行為,或是導入偵測違規語言的 bot。
不走廣告的商業模式
Citron 目前仍堅持 Discord 不透過廣告和用戶資料盈利,一部分是因為人們使用 Discord 並非用來被動閱覽,而是主動進行即時的對話,如此的使用情境並不適合廣告;另一部分是因為 Citron 產品體驗,他理想的商業模式是能夠對齊用戶體驗,而非花費時間打造對用戶體驗沒有太大幫助的廣告基礎設施。
Discord 在 2017 年推出訂閱服務 Nitro ,Nitro 訂戶可以享受更多的進階功能像是客製化 ID、享受更好的音質和視訊畫質以及可跨群組使用的表情貼圖。Discord 也在積極測試創作者相關的商業模式,高級會員功能讓創作者建立會員專屬的 server 或是頻道。
大型線上遊戲
2020 年疫情爆發創造大量遠端通訊的需求,也讓 Discord 增速發展。目前 Discord 擁有 3 億用戶,1.5 億的月活躍用戶,估值目前已經來到 150 億美金。
雖然電玩和動漫愛好者仍是平台上的主力,但 Discord 仍致力圍繞教育、投資和 Web3 等領域中發展社群。著名的 Reddit 投資版 WallStreetBets 也選擇使用 Discord 作為進行即時通訊的平台。Discord 可以說是目前網路文化的聚集地,科技分析網站 The Generalist 認為如果把 Twitter 看作網路上的市政廳,讓用戶公開自己的思想理念,Discord 就像是用戶的私密花園,幫助找到最自在的歸屬社群。
當 Meta 祖克伯正極盡全力將臉書帝國轉變成元宇宙公司時,Discord 則是元宇宙原生產品。年輕用戶和遊戲基因讓 Discord 成為網路文化和 web3 的發源地,四處流竄最新的迷因梗圖,無時無刻都有全新的 NFT 專案、DAO 或是 DeFi 協議在啟動,而未來網路的雛形有很大的可能也會在這邊構建。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