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刊登於中央社,INSIDE 經授權轉載。
英國科學家表示,他們在一場實驗中,用反應爐產生 59 百萬焦耳(MJ)核融合持續能量,打破先前紀錄;此成就被譽為駕馭核融合成為新能源漫漫長路上的「里程碑」。
核融合與太陽用來產生能量的過程相同,核融合的提倡者相信,核融合有朝一日可透過提供豐富、安全和綠能,幫助人類應對氣候變遷。
英國原子能研究所(UK Atomic Energy Authority)指出,去年 12 月一場實驗中,歐洲聯合環狀反應爐(Joint European Torus, JET)產生 59 百萬焦耳(MJ)持續能量,先前該裝置於 1997 年寫下的紀錄是產生 22 百萬焦耳能量,這次實驗數字是 1997 年紀錄的 2 倍多。
英國原子能研究所在聲明中指出,此結果清楚展示,核融合提供安全、永續低碳能源的潛力。
實驗使用的甜甜圈狀機器被稱為托卡馬克(tokamak),而歐洲聯合環狀反應爐是全世界最大的可運作托卡馬克裝置。
核融合除安全性較高外,在投入同等重量下,核融合釋出的能量比燃燒煤、石油或天然氣多將近 400 萬倍,且幾乎不會產生廢棄物。
英國今天公布的結果展示出,核融合能量維持時間可達 5 秒,但若要核融合變成可利用的傳統電力來源,尚需更長維持時間。
「歐洲融合能源發展聯盟」(EUROfusion)的唐恩(Tony Donne)表示:「如果我們能維持 5 秒鐘核融合,我們未來擴大運作規模,就可以維持 5 分鐘,然後是 5 小時。」
當局目前正在法國南部建造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ITER),它比歐洲聯合環狀反應爐更大且更先進。這一新的「人造太陽」最早可能於 2025 年開始運作,英國這次實驗數據將證明攸關重要。
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負責人畢戈(Bernard Bigot)盛讚歐洲聯合環狀反應爐的研究成果是「近乎工業規模」的能源生產。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趙正瑋
延伸閱讀:
- 「地球上的太陽」大突破!德國核融合反應器證實可行
- Google 進軍核融合!會是未來理想新能源嗎?
- 每秒 70 兆影格率!加州理工學院開發「壓縮超快光譜攝影機」可望拍到核融合
- 物理學家最新研究:「夸克融合」威力比核融合強八倍!差點讓他們不敢公布結果
- 創紀錄!南韓「人造太陽」溫度達攝氏 1 億度,且順利運轉 20 秒
- 比去年 20 秒還久!攝氏 1 億度的南韓「人造太陽」,今運轉長達 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