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wie 商業投資】AI 與元宇宙的交流:更像人,還是更傷人?

人工智慧發展日趨成熟下也引來眾多質疑,最為人詬病的就是幾乎沒有外人知道 AI 的運算與推論過程,也就是俗稱的「黑盒子」,無論是企業皆或是社會大眾,在面對越來越複雜的演算法與越來越大的模型時也開始擔憂是否無法可管,這也是為何近年來 AI 的可解釋性越來越重要。
的確,當許多專家認為 AI 未來在元宇宙的世界裡將扮演各種內容創作家,無論是在藝術、美學、視覺上都可能獨當一面、畫出 NFT 作品自動拍賣的預測,甚至開發虛擬遊戲讓使用者體驗時,有更多的人質疑,在這樣的「代操」下,AI 已經不是單純具備思考邏輯的左腦功能,而是可能開始具備掌管創意與情緒的右腦功能,AI 究竟算是人類的協作夥伴還是主導者?

演算法模型真的越大越好嗎?
參數是機器學習演算法的關鍵要素,猶如馬斯克與貝佐斯的太空競賽,科技巨頭的軍備競賽是「誰有最大深度學習的模型」,而參數的數量在這兩年成長速度相當驚人:2018 年最大的模型有 9,400 萬個參數,2021 年最大的模型 1.6 兆個參數,最大主因為 Google、Meta、Microsoft、Amazon 等巨頭推波助瀾所致。
,這些巨頭一方面向業界展現驚人的人工智慧競爭力,一方面也探索參數數量的極限,雖然許多聲音指出,越大的模型並不一定適合用在每個場域,但有能力開發出超參數模型(Hyper-parameterized models)的業者也代表不斷推進演算法的疆界。

這些超參數模型多為語言模型(Language-based model),讓電腦可以撰寫報告、翻譯、文案、程式、遊戲等,甚至還能辨認語意中是否帶有諷刺或威脅性質的詞語。較著名的例子為 GPT-3,一個由在舊金山的非營利人工智慧組織 OpenAI 訓練與開發出來的大型模型,包含 1750 億個參數,這個模型目前由微軟於 2020 年取得獨家授權,自然也被列進模型戰爭的軍火庫。事實上,微軟也是 OpenAI 的股東之一。
未來大型模型可能由科技公司或是一個 / 多個團隊開發,但可以確定的是,目前探索參數在模型中的極限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不過,這樣種巨大模型下,對於資料的數量與種類要求也越來越多元,許多陰謀論者預測,企業與某些國家將以增加人類福祉之名,無限制地搜集額外數據。
當一切沒有監控感,元宇宙才能完整
這些模型要是被放在元宇宙中可能造成意想象不到的反彈,在現實世界中,演算法已經可以辨認社群上的各種情緒語言,整合語意辨識、多模態融合、個人化模型等技術進行情緒演算,預測個人未來的情緒與可能反應;同時,各種文字、圖片、語音等資料也會被轉成各種表徵以供演算,而元宇宙本質上就是由資料與各種軟體組成的世界,每個動態的軌跡都能餵進模型中提供越來越精確的分析,確實對於科技業而言沒有比這更大的沃土了,只是資料的所有權在元宇宙內將極難被定義,一個美國人在元宇宙空間中竊取法國人的資料,法院判定時到底要採用哪一國的個資法呢?
事實上是,人們對於技術帶來這麼快的變化一邊感到興奮,虛擬土地交易、虛擬幣、甚至虛擬人格的交易可能在未來都可能成真,但同時被監控的感覺也越來越重,也許當監控感消失時,AI 才能協助元宇宙更加華麗。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趙正瑋
延伸閱讀:
- 【Howie 商業投資】AI 的下一步如何突破?參考人腦生成意識提供解方
- 【Howie 商業投資】能打星海,但不能打魔獸?Google 的 DeepMind 讓 AI 更靈活
- 【Howie 商業投資】結盟康乃爾!Google 為何跨入鳥類語音辨識領域?
- 【Howie 商業投資】寫幾行字就能生出一張圖?看看 NVIDIA 新武器 GauGAN2
- 【Howie 商業投資】AI 的下一步如何突破?參考人腦生成意識提供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