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展銀揭併購花旗 4 大策略考量 3500 名員工續任

原文刊登於中央社,INSIDE 經授權轉載。
花落誰家終於揭曉,星展集團今早宣布併購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預計 2023 年中完成整併。星展銀考量台灣財管發展潛力等 4 大因素決定出手,並將繼續任用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全部約 3500 名員工。
此次整併將透過資產及負債轉移方式進行,星展集團將針對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的淨資產支付現金,並額外支付新加坡幣 9.56 億元(約新台幣 198 億元)的溢價,預計於 2023 年中完成整併。
星展銀補充,這次併購對星展集團資本的影響約為新加坡幣 22 億元(約新台幣 443 億元),對資本適足率影響為 0.7%。計算基礎是以支付花旗集團新加坡幣 9.56 億元(約新台幣 198 億元)的溢價,及新加坡幣 12 億元(約新台幣 245 億元)支持星展銀行(台灣)風險加權資產的增加及資本需求為準,為星展集團股票淨值比的 1.8 倍及本益比的 9 倍(依 COVID-19 疫情前的平均計算)。
星展銀表示,匯率基準為新台幣 20.75 元兌新加坡幣 1 元,實際金額將根據整併完成時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財務表現調整;這次併購將由集團的自有資本支出,對星展集團的配息能力不會產生影響。
星展集團並計畫繼續任用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全部約 3500 名員工。
星展銀新聞稿也揭露這次併購的 4 大策略性考量,一是台灣在財富管理及科技產業等領域極具發展潛力,此併購將擴大星展銀行(台灣)營運規模,協助星展集團掌握來自台灣的契機。
第二,星展銀行(台灣)持續成長,而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獲利佳且極具吸引力,在台灣也被視為最佳外商消費金融銀行。
疫情爆發前兩年,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每年平均淨利達新加坡幣 2.5 億元、股東權益報酬率超過 20%。此併購將整合雙方消費金融業務。
第三,星展銀行(台灣)成長將至少加速 10 年,並成為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整併完成後,星展銀行(台灣)將擁有在台外銀中最大的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投資資產管理規模、放款規模及存款規模。
星展銀行(台灣)因經濟規模擴大可創造更大營運綜效;來自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強健的低成本存款,也能有助於星展拓展企業金融及中小企業業務。
第四,為股東創造實質價值,併購完成後預期將立即對獲利及股東權益報酬率有所助益。
星展集團執行總裁古普塔(Piyush Gupta)表示,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極具吸引力,業務收益績效高,在疫情緩解、經濟復甦後,每年最少為星展貢獻約新加坡幣 2.5 億元的淨利。整併完成後,星展銀行(台灣)也將躍升為台灣名列前茅的銀行。
星展銀補充,花旗集團自 1985 年在台推出消費金融業務,目前擁有 45 家分行和 270 萬信用卡戶及無擔保信用貸款帳戶,以及 50 萬名存款及財富管理客戶。
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盈利性資產規模約新台幣 4219 億元,總存款金額約 3140 億元,其中超過 70% 屬於穩定且低成本的存款。
古普塔指出,儘管受到疫情衝擊,相信亞洲長期成長趨勢不變;星展自疫情爆發以來陸續完成多項併購,有效擴大核心市場營運規模,這次也不例外。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林鑫川則表示,花旗(台灣)銀行消費金融業務擁有高品質的財富管理業務、高有效卡率和深具消費力的廣大信用卡客群,與星展銀行(台灣)高度互補;這次併購將是星展在台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花旗亞太區執行長巴貝吉(Peter Babej)指出,這項交易將讓花旗可以持續投資於包含台灣企業金融業務在內的策略重點領域。台灣依舊是花旗的重要市場之一。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趙正瑋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