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放文化觀點】新一批智財到期!小熊維尼形象、海明威著作、四十萬筆音檔進入公有領域

現代社會建立的智慧財產權法律,旨在利用司法系統的強制力,保護創作者無形的創意與想法不受剽竊,卻免不了限制知識的分享與傳遞 —— 成語「洛陽紙貴」故事中,人們競相傳抄熱門作品,使得紙價水漲船高的景象,於智慧財產權概念誕生後已經不再可能。但是,多數國家也在智財權法律中設計了「公有領域」的規則,只要創作問世超過一定時間後,這份作品就可供所有人自由閱覽、複製、二次創作與傳播。
在美國,作品進入公有領域的時間是自發表起的 95 年整之後,下一年度的 1 月 1 日開始,即進入公有領域。因此,1 月 1 日也被稱為「公有領域日」(Public Domain Day)。因此,2022 年的第一天,就代表 1926 年的作品進入了公有領域。今年的公有領域日比往常還要熱鬧:除了《小鹿斑比》小說原著、海明威《太陽依舊升起》等名作加入之外,因為一項特殊的法律,更有 40 萬筆 1923 年以前的錄音一次釋出。
但最多人討論的公有領域新成員,莫過於眾所矚目的經典版小熊維尼。
撫慰人心的戰後角色成為財團搖錢樹
在今年進入公有領域的內容中,小熊維尼原本就是眾所皆知的角色,又成為嘲諷習近平的政治圖像,獲得了大量關注。杜克大學「公有領域研究中心」指出,這份作品的原作者為 A. A. Milne、插畫為 E. H. Shepard,兩人均在一戰中服役,在戰爭帶來的傷痕後,兩人發表的小熊維尼被視為充滿懷舊並返璞歸真的作品。其後,小熊維尼被迪士尼收購,到今日成為世界毛利第三高的角色 IP,價值 803 億美金,僅次於神奇寶貝與 Hello Kitty。
迪士尼公司手中擁有小熊維尼、米老鼠等經典卻產值不減的作品,因此至少從 1990 年代開始,就不斷遊說國會將作品進入公有領域的期限後推。立法者為了幫助商人口袋更滿,害得成千上萬作品多被埋沒一整個世代,現行 95 年後釋出至公眾領域的規定,已經比曾經的 75 年晚了整整 20 年。但是,大企業終究無法隻手遮天,Ars Technica 指出,如果現行制度不變,我們在 2035 年前,還可以看到米奇、超人、迪士尼白雪公主、蝙蝠俠等耳熟能詳的角色進入公有領域。
經典之作能否擺脫貪婪商人束縛?
值得注意的是,進入公有領域不代表我們可以毫無罣礙把所有小熊維尼形象隨意改作,或是印在自己的產品上。「公有領域研究中心」的文章提醒,進入公有領域的是 1926 年的書籍《小熊維尼》,但作者從 1927 年開始為這個角色撰寫的故事,或是增添的形象元素,以及他人持有的角色商標,仍可能受到著作權限制。也就是說,創作者絕對可以使用身材苗條,且沒有任何配色的 1926 年版小熊維尼,但廣泛流傳的黃毛紅衣且圓滾滾的小熊維尼,可就不一定了。若你修改的版本跟仍受著作權保護的新版小熊維尼太相近的話,迪士尼將有機會提起法律訴訟。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知名偵探角色福爾摩斯身上。根據衛報,福爾摩斯版權持有者曾對拍攝改編版作品的 Netflix 提告,理由是雖然福爾摩斯部分作品已經進入公有領域,但進入公有領域的是早期「冷漠而缺乏情感」的福爾摩斯。Netflix 使用的福爾摩斯展現了情緒,較接近晚期尚未進入公有領域的版本。最後兩造同意撤銷此案,雖然沒有透露詳細情況,但專家猜測是和解收場。若你的錢包沒有 Netflix 這麼厚,在使用介於模糊地帶的角色形象時,最好還是明哲保身,不要跟修改版本太過相近。
同場加映:40 萬筆錄音隨你用
小熊維尼能否真正「自由」還是未定之數,但可以確定的是,現在你可以隨意使用 40 萬筆 1923 年以前發表的錄音了!「公有領域研究中心」在另一篇文章表示,美國的著作權法律將樂譜與錄音視為不同的項目,後者比前者晚了一百多年才加入著作權法,使得錄音能否自由使用,一直是困擾大家的問題。但 2018 年美國通過「音樂現代化法案」,處理了錄音的著作權議題,因此從今年開始,你將可以自由使用美國黑人藍調先驅 Mamie Smith,或是百老匯明星 Bert Williams 的作品。
公有領域概念是商人利益與知識共享精神之間拉鋸出的產物,未來各界對公有領域的挑戰只會愈加嚴峻。如果希望人類創作可以更加開放流通,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盡可能將公有資源向外推廣,讓更多人有機會享受到公有領域的美好。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延伸閱讀:
- OpenSea 宣布將禁止「盜版」無聊猿 NFT販售
- 不忍了!制裁最大盜版漫畫網站 BANK,日本集英社將提告
- 你以為的 YouTube 無版權音樂竟然侵權?讓創作者苦惱的著作權問題
- 為什麼 Android 與 Apple 手機 emoji 不一樣?牽涉到品牌形象塑造與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