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合作媒體聯合新聞網,經濟日報邱金蘭報導,INSIDE 授權轉載。
NFT(非同質化幣)熱潮不斷,連紅酒也有 NFT,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今(18)日表示,台灣連加密幣「日常業務」的主管機關都擺不平,未來 NFT 如果衍生糾紛,不知如何善了?數位經濟層出不窮的問題,數位發展部組織法的前瞻性要再加強。
陳冲說,2009 年 1 月,他在金融機構演講,當時金融海嘯餘波盪漾,資本市場信心欠穩,演講中,他特別提到當時國人從未注意的紅酒指數,表示該指數結合倫敦交易所 100支 / 500 支紅酒交易的熱度,也代表有錢人的思維模式與動態,常先市場跌而跌,也先市場漲而漲,可以說是另類領先指標。事後不少股市名人,查閱 Liv-ex 100(500) Fine Wine Indices,發現確有其事,「紅酒指數」(其實紅白香檳都有)乃不脛而走,國內股市也適時回穩,一時傳為趣談。
一晃 13 年,陳冲說,最近一些法學界朋友聚會,有人感嘆這年頭學者不好做,除基礎研究外,才從 Cryptocurrency 陰影下抬起頭,又要埋首元宇宙,近來又有 NFT 課題。原創性商品的 NFT 也就罷了,非藝術品的紅酒 NFT,也來湊熱鬧,法律性質實在難以界定云云。有趣的是,NFT 是 Non-Fungible Token 的縮寫,國人多譯為「非同質化」代幣。
記得早期念書時,對物的種類,拉丁文有所謂 res fungibiles,即代替物,常以米、酒為例。Fungible goods 不論譯為同質化或代替物,常係得以同種類/同數量替代之物品,也因此才有紅酒指數的產生。現在紅酒可以有 NFT,顯然又重視其獨特性,傳統觀念不免感到齟齬,一時難以消化。
陳冲說,替代性或獨特性,其實是一種相對的說法,承諾給付十瓶紅酒,是代替物;承諾給付十瓶 2000 年的 Latour 紅酒,仍是代替物;但承諾給付十瓶 1982 年的 Latour,則因稀少性,就會凸顯給付的獨特性,至少在計算紅酒指數時,會因已出廠 25 年以上的因素而被排除;至於如果只剩三瓶罕見紅酒,可能就是「不可替代的代替物」,也就是「非同質化的同質物」,法律效果將截然不同,倘再結合其他元素,例如一個多月前(2021/12/15)有人利用美國 RM 葡萄酒結合法國 L 陶瓷廠限量發行,予以編號並轉換成 NFT,就是替代性華麗轉身為獨特性的例子。
目前實務上的 NFT,是利用區塊鏈的技術,將數位資產上鏈後產生 Token(代幣),使代替物具有不可替代性,固然常見在藝術品,但運動、音樂的應用也多,國內還有人用在雞肉飯、布袋戲上,有如雨後春筍,甚至引發炒作的話題。嚴格言之,多數 NFT,係將同質化商品(代替物)非同質化,將 NFT 成為表彰特定物或權利的工具;或是將創作的作品轉為 NFT,或是藉 NFT 取得冠名權,漪歟盛哉,自然在法律上一時難有定論。
如果在短期內發生履約糾紛,或是發現 NFT 沒有預期的獨特性(非同質化),真不知如何善了? 陳冲說,台灣連加密幣「日常業務」的主管機關都擺不平,屆時發生 NFT 問題,只好請行政院自行了斷。還是把院長 NFT 化?
陳冲表示,紅酒指數是市場集體行為的產物,紅酒 NFT 是少數議價或喊價的結果,後者已有人顧慮會有洗錢的問題,Digital Economy 層出不窮的問題,立法諸公可以發現,數位發展部組織法的前瞻性還要加強吧!
責任編輯:Heemie
核稿編輯:Chris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 如果我的臉或圖「被盜上架」成其他人的 NFT,法律上怎麼辦?
- OpenSea 宣布將禁止「盜版」無聊猿 NFT 販售
- 王陽明也有的「悟空猴」NFT 社群遭駭客入侵,假連結一夜詐騙 3500 萬元
- NFT 的 6 大致命缺陷,泡沫化後有多少會留存?
- NFT 不是萬靈丹,各大品牌想蹭熱度卻惹批評聲浪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