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勒的行銷世界】從商業觀點,見證英特爾的興衰
對企業而言,「進退不得」是一種很糟糕的處境。(Adrian J. Slywotzky)
所謂進退不得的處境指的是企業無法降低成本、獲取優勢利潤,也無法掌握優勢重點,或是無法持續保有競爭優勢;這些企業因而會感到極度的憂慮,以及極其強烈的「被剝奪感」。
很不幸地,有愈來愈多的企業發現自己似乎正陷入某種「進退不得」的處境中,現在的英特爾(Intel)正是如此。
早年英特爾憑藉出色的中央處理器(CPU)打出一片天,並以「Intel Inside」稱霸半導體業,然而,英特爾最重要的兩大核心事業——半導體業及處理器都伴隨著「市場細分化」以及「供應鏈外包」的時勢趨變,讓英特爾從過去的得利者變成讓利者。以處理器為例,處理器細分化的結果就是分化成為許多種類的處理器,如中央處理器(CPU)、微處理器(MPU)、圖形處理器(GPU)等等,這也是英特爾在處理器上所遭遇的麻煩之一,他必須同時與來自四面八方各領域「更專業」的處理器公司競爭。
比如,如今最令英特爾如覺芒刺在背的競爭對手輝達(NVIDIA),因其只專注於圖形處理器(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這塊領域,而得以大吮因聚焦集中策略所帶來的企業高度成長紅利,輝達股價由 2019 年 30 美元,已上漲到 2021 年最高點的 300 美元以上,短短 3 年之間漲幅達到 10 倍;相反地,英特爾的股價卻已連續好多年欲振乏力,原因無他,英特爾涉獵的處理器範圍愈是寬廣,就只會讓其相對資源愈發地貧瘠而失去競爭力。
為了持續保有競爭優勢,半導體業不敗的兩大競爭策略,一是更專注於專業領域,像是台積電與輝達;二是靠著不斷購併來維持領先地位,像是 2020 年九月和十月分別傳出輝達有意以 400 億美元併購安謀(Arm),以及超微半導體(AMD)擬以 3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1 兆元)併購晶片巨頭賽靈思(Xilinx)。
這些年,輝達與超微這兩家公司的成功方程式,除了聚焦之外,也都靠著由台積電專業代工晶片,而能全力發展技術並取得很好的成長成果;反觀英特爾執行長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對於是否將自家晶片委由台積電代工的決策還在猶疑不定,甚至 2021 年七月又宣布要擴大旗下製程技術與封裝技術發展,而且正在亞利桑那州建造 2 座晶圓廠,有意繼續與台積電和三星為敵。
讓英特爾陷入困境的源頭在於,英特爾未能認清台積電專業代工生產晶圓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為制霸晶圓世界的既成事實,連三星都莫之能禦,而且台積電只專注在專業代工模式,完全沒有三星與英特爾同時兼做品牌及代工的困擾。
如今英特爾要想翻身,就該順應時勢放手晶片代工業務,那麼在晶片品牌上或許還可以有重振雄風的機會,另一方面,英特爾在電腦處理器領域仍持有約 80%的市場占有率,而未來即使電腦處理器市場細分化的戰局仍酣,但只要英特爾在晶片(代工)上騰出手來,於處理器方面仍能放手一搏,重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新定位,比方,從 CPU 轉進到 MPU 並再重新紮根,同時於重整資源後也可於 CPU 與 GPU 再和超微及輝達一別苗頭。
英特爾止跌的契機:放棄與台積電對抗
2020 年 6 月間,傳出蘋果將在本月的年度開發者大會(WWDC)宣布 Mac 電腦將搭載自家的中央處理器(CPU),取代原先使用的英特爾晶片,而市場猜測,新的 Mac 電腦的晶片可能會將由台積電代工。於此同時, 2020 年傳得沸沸揚揚的兩則新聞,一是輝達(Nvidia)要併安謀(Arm);二是 2020 年 7 月份時,英特爾執行長史旺(Bob Swan)表示考慮「務實」晶片外包業務,不再自行製作晶片,市場原本預期英特爾可能會將晶片訂單釋給台積電代工,然後專攻 IC 設計。
到了 2021 年 3 月,2 月 15 日新接任執行長的基辛格再次對外表示英特爾 CPU 將釋單台積電的訊息,外界都預料昔日的晶片製造龍頭英特爾,未來晶片可能會循他的兩大競爭對手,超微(AMD)和輝達(NVIDIA)的模式,都委由台積電代工晶片;起因是,除了英特爾 7 奈米製程延誤,再度拉大他與台積電的差距之外,輝達與超微也因為很早就決定將晶片交由台積電代工,而得以將精力集中在他們各自專精的「專業的解決方案」上,因而才比英特爾更具優勢,基於此故,英特爾如若不再堅持生產晶片,便將更能聚焦於重要的核心事業上。
不料,到了七月份,基辛格又有了新的說法,甚至英特爾還公布最新的先進製程技術藍圖,更直接點名要與台積電和三星較勁,除了宣布在製程技術推進,並表明要在未來幾年內追趕台積電及三星製程技術發展腳步,此番轉折在在顯示英特爾不但不放棄晶片製造,還想提升其在半導體推動業界發展之地位。顯然,英特爾還沒有從這幾年半導體群雄如何崛起與自家如何消退中得到啟發,仍然執意要在「晶片製造」這一塊領域中與三星及台積電負隅頑抗。
基辛格最大的策略錯誤是搞錯敵人了!英特爾的競爭對手應該是超微和輝達,而不是三星與台積電。能令英特爾止跌的唯一契機,是放棄晶片製造業務,如此則還是能擁有晶片與處理器品牌,英特爾應學習超微和輝達的策略,擁抱台積電而不是愚蠢地與之對抗。日前基辛格來台拜會台積電,或許基辛格此次訪台目的就是尋求與台積電合作,而他先前的談話只不過是故做姿態罷了。
下次再來聊:半導體三巨頭──台積電、三星與英特爾──《不同的商業模式,如何牽動企業的成就與發展?》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