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豬心移植人體手術完成,可望解決器官短缺問題

美國外科醫師成功將基因改造豬的心臟移植到一名 57 歲男子身上,創醫學先例,有朝一日可望有助解決捐贈器官長期短缺的問題。
評論
pig s heart A butcher holds the heart of a pig during a butchering competition in Kakucs.JPG
豬心示意圖。Photo Credit: REUTERS/TPG Images
評論

原文刊登於中央社,INSIDE經授權轉載。

法新社報導,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University of Maryland Medical School)在聲明中說,這項「歷史性」手術是在 7 日進行。患者的預後狀況仍不穩定,但這為動物器官移植人類立下重要里程碑。

患者班奈特(David Bennett)本來被判定不適合接受人類器官移植。通常只要移植接受者的健康狀況不佳,醫師就會判定不適合接受移植。

班奈特如今正在康復,並受到醫療團隊密切監測,以判定新器官的運作情況。

住在馬里蘭的班奈特在手術前一天說:「我要不等死,要不就接受移植。我想活下來。我知道成功機率很低,但這是我最後的選擇。」

班奈特因為身上裝有人工心肺機,過去幾個月都必須臥床。他說:「我期待康復後能夠下床。」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在跨年夜批准手術緊急授權,讓不適合接受傳統移植手術的患者能放手一搏。

幫班奈特動手術移植豬心的葛瑞菲斯(Bartley Griffith)說:「這是一項突破性手術,讓我們往解決器官短缺危機再邁進一步。」

他說:「我們謹慎小心地進行手術,但也樂觀認為,這項全球首例的手術,將為未來病患提供重要的新選擇。」

馬里蘭大學異種生物心臟移植計畫共同創辦人莫修丁(Muhammad Mohiuddin)又說,這項手術是多年研究的結晶,涉及從豬隻到狒狒的器官移植,患者術後存活時間可超過9個月。

他說:「成功的手術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可協助醫界改善這個可能挽救未來病患生命的方法。」

向班奈特捐贈心臟的豬隻接受過基因改造,將會導致人類排斥豬隻器官的3種基因「移除」,導致豬隻心臟組織過度生長的基因也遭刪除。

研究人員將與人類接受度有關的6種人類基因植入豬隻基因組,總共進行10次基因編輯。

這項基因編輯是由維吉尼亞州生物科技公司Revivicor進行。去年10月,紐約一名腦死患者接受突破性的豬腎移植,捐贈腎臟的豬隻也是由Revivicor提供。

那次手術只是概念驗證實驗,豬隻腎臟是連結到患者體外,但這項新手術是為了挽救一個人的性命。

手術前,捐贈的豬心是存放在器官保存儀器,醫療團隊也使用Kiniksa Pharmaceuticals製造的一種實驗性新藥,搭配傳統的抗排斥藥物,來抑制免疫系統。

根據官方數據,目前約有11萬名美國人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有6000多人在接受移植前死亡。

為了滿足需求,醫師一直對異種生物器官移植有興趣,相關實驗可追溯到17世紀。

初期研究是聚焦在從靈長類動物身上取得器官,舉例來說,1984年,美國一名外科醫生嘗試將狒狒心臟移植到名叫「小菲伊」(Baby Fae)的女嬰身上,但這名嬰兒僅存活20天。

今日,豬的心瓣廣泛用於人類身上,豬皮也成了燒傷手術中常見的生物敷料。

豬隻是理想的器官捐贈者,牠們體型大小適中、可快速生長、能生下許多小豬,也被當作糧食來源飼養。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評論
globe with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connections, generative ai
Photo Credit:飛宏科技
評論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 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 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 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 2022 年總共發射約 5500 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 2023 年 7,500 顆,成長至 2030 年 17,350 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 2024 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