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力交易平台啟動備用容量市場,滿足上升的綠能需求

原文刊登於中央社,INSIDE 經授權轉載。
台達電等大廠積極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短短 3 個月交易金額已達新台幣約 1800 萬;台電表示,今年進一步啟動「備用容量市場」,將扮演「撮合機制」角色,滿足綠能業者備用供電容量需求。
攤開電源開發規劃,備用容量指電力系統規劃淨尖峰能力,用來應付機組大修、故障、水力變動、負載預測變動等電力供需變化,經濟部將在近期公告綠能業者需達成的備用供電容量。
台電在去年 11 月正式啟動電力交易平台,商機上看百億元規模,率先導入「日前輔助服務」交易,以競價方式進行,包含民間傳統發電業者、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用戶需量反應(可配合調整用電者)及併網型儲能設備業者等均可參與。
日前輔助服務細分成調頻備轉、即時備轉、補充備轉 3 個項目,台電電力調度處處長吳進忠表示,截至目前,總申請家數 14 家,其中已通過測試可報價廠商共 5 家,包含大同、台達電、安瑟樂威、漢翔、盛達電業,合計交易容量為 32.2MW,以調頻備轉容量為最多。
按照目前規劃,台電在 2025 年須達至少 1000MW 儲能系統目標。
交易金額部分,吳進忠指出,自去年 10 月 6 日首筆交易成立至 12 月 27 日,提供調頻備轉輔助服務的儲能設備交易總得標量為 2 萬 1035MW-hr,交易總金額約 1755 萬元;即時、補充備轉交易量則較少,交易金額約 45 萬,拚輔助服務參與量持續提升。
另一方面,依據電業法規定,再生能源發電業、再生能源或公用售電業賣電給用戶時,應就電能銷售量準備適當備用供電容量。
能源局官員告訴中央社記者,會以政府核准的備用容量率目標值 15% 為核算基礎,在近期公告各業者 115 年需達成的備用供電容量。
因此,吳進忠表示,電力交易平台今年 1 月將正式啟動備用容量市場,協助買方或賣方取得資訊,以利雙邊交易;此時買方指的是綠能發電業或綠能、公用售電業,賣方則可以是發電業、自用發電設備設置者、需量反應提供者等。
吳進忠指出,台電等於扮演「撮合機制」角色,例如當業者達成備用容量需求有困難時,就可到電力交易平台進行媒合,補足缺口。
他說明,撮合機制上路後,規劃每年 4 至 6 月為交易媒合期間,協助未籌措足量的業者,在 115 年申報期限前,得以統一且密集地進行回合制的媒合;一年的其他月份則是自由刊登資訊期,買方、賣方可自行登錄需求及供給資訊。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責任編輯:Mia
延伸閱讀:
- 全球電力需求大反彈,碳排放量已高於疫情爆發前水準
- 【綠色觀點】別搞混了!碳費和碳交易的異同與比較
- 比爾蓋茲看好綠能科技並投資英國:這領域將產生 8-10 個特斯拉
- Google 買的第一度台灣綠電!全台最大漁電共生電廠在台南開工
- 【綠色觀點】買綠電有沒有同時買到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