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 專欄】前瞻 2022: Arm 生態系觀點和展望報告

要瞭解未來,最好的方法是詢問開創未來的人,閱讀這篇《2022 年 Arm 生態系優先事項和展望報告》及報名《Arm 2022基礎設施運算生態高峰會》,在年末協助你洞悉未來。

近來在 Arm 生態系的設計與開發上發生了許多變化,包括:
- 基礎設施和雲原生開發的爆發式增長
- 汽車和轉向軟體定義的車輛
- 物聯網 (IoT) 和推動從雲到邊緣到終端的高效運算
- 行動裝置和沉浸式、常時連網、5G 驅動的體驗之擴展。
這些變化是如何形成的? 為了尋找答案,我們針對 900 位 Arm 生態系技術人員調查完成了《2022 年 Arm 生態系優先事項和展望報告》,由報告中清楚呈現 Arm 技術正被部署到各處,例如,受訪者正在二十多個不同的應用上部署基於 Arm 的解決方案,包括邊緣伺服器和資料中心、機器人和汽車、家庭自動化和智慧裝置領域。報告中亦揭露人們最大的擔憂是提高安全性、降低開發時間和成本、及對現場裝置的遠端系統管理等。
在《2022 年 Arm 生態系優先事項和展望報告》中,您還將看到來自 Arm 資深主管對這些領域的見解和分析,包括基礎架構事業部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 Chris Bergey、物聯網暨嵌入事業部副總裁 Mohamed Awad、資深副總裁暨車用與物聯網事業部總經理 Dipti Vachani、資深副總裁暨終端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Paul Williamson 與行動運算領域的合作夥伴合作。
- Chris 寫道有關數據洞見的速度如何推動夥伴在從雲到終端的整個運算連續體中部署運算解決方案,以減少延遲和提高安全性。
- Mohamed 分析為何高階受訪者認為物聯網的巨大價值歸功於系統的自動化和簡化,以及他們如何轉向解決方案來實現這一點。
- Paul 探討了行動領域中越來越高效的運算解決方案如何極大地提升永續性。
- Dipti 描述了硬體和軟體方面的技術如何激發醫療保健領域的合作夥伴創新,例如,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更快、更準確地在資料中找到合作夥伴,從而提高診斷水準。
有句古老的格言:沒有什麼比知道更重要,在競爭激烈的電子技術世界中,從形塑未來的專家那裡獲得見解至關重要,以下為部分摘錄,歡迎閱讀完整報告以獲得有關設計趨勢的豐富見解。
2020 年 Arm 發表首份生態系預測與展望報告,當時疫情的不確定性以及它對生活、工作與溝通方式帶來的影響,主導了整份報告。但隨著開始再度開放,我們正在展望 2022 年及之後可能帶來的變化及形塑產業的趨勢。
有鑑於 Arm 與技術創新者的對話時間跨越了 5 到 10 年,因此很難預測未來,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對 2022 年的報告採取了略有不同的方法:專注於 Arm 生態系的優先事項,以清晰地為您解釋。我們針對 Arm 生態系展開調查,而受訪者正在無數的層面進行創新,從智慧手機、手錶、邊緣伺服器與高效能運算系統、機器人到自駕車輛,當檢視宣稱 Arm 是他們工作的基礎一環的受訪者的答覆後,就能看到整個生態系完整的重點。
很明顯地,Arm 無所不在。結合人工智慧(AI)在眾多應用中的擴散,Arm 的技術是 AI 的未來。報告中發現:
- 四分之一的受訪者正使用 Arm 技術,來打造邊緣伺服器/閘道器解決方案。
- 五位軟體開發人員中就有一位使用 Arm 技術,來開發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車輛安全技術。
- 25% 的硬體開發人員使用 Arm 技術來設計健康穿戴式裝置
Arm 相信百分之百的共享數位資料將在終端裝置、網路或雲端上安全地進行處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 Arm 的技術正在普及加快部署,以及我們對特定處理解決方案的聚焦:利用混合方式彈性部署 CPU、繪圖處理器(GPU)、類神經網路處理器(NPU)、Arm Cortex-A 級別、Cortex-R 或Cortex-M 級別的裝置,以協助開發人員進行產品的客製化,在 Arm 生態系之外不存在此種設計自由。
這份報告中,我們也確認了幾個趨勢,Arm IP 集團總裁 Rene Haas 表示:「我格外感興趣的是,AI、機器學習(ML)、更強健的安全性以及把更多運算推送至邊緣與終端裝置的驅動力,對於 Arm 生態系的未來將會發揮何種作用。」
Arm 多年來一直針對 IP 與工具創新和支援生態系努力不懈,以便協助驅動其中的部分趨勢,並使生態系能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2021 年我們在 Armv9 架構中推出全新功能,並以機密運算為更強健的裝置層級安全性鋪路,同時展現特定處理如何協助團隊更快速且更彈性地客製化創新。我們不斷地專注在讓開發人員的工作能更輕鬆,我們制定了能使裝置級別安全性更強化的方法,包括 PSA Certified 認證 — 基於標準架構的安全性認證框架與組織,SystemReady 計畫 — 確保 Arm 架構的伺服器、基礎建設邊緣及嵌入式物聯網系統在設計上符合特定要求,以讓同屬的市售作業系統「正常工作」的合規性認證計畫,還有可提升設計靈活性的 Arm Flexible Access 計劃等。

邊緣:洞見產生的速度是關鍵
隨著從類比世界擷取到龐大的全新數據來源,雲端運算模型正在進行轉型,要達成這點,我們需要從雲端到邊緣再到終端裝置於運算的各個環節部署高效運算解決方案。
在這裡,速度是關鍵,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把運算從雲端移至邊緣伺服器與閘道器後,主要的好處是由於延遲降低,取得洞見的速度變快,而那種速度正是異質化處理支援的分散式運算所提供的。
在這份調查中,分散式運算的概念被視為是邁向更具永續性世界的通道,如果我們依工作角色區隔來看,在每五位企業高階主管的受訪者中,就有一人認為把運算從雲端移到邊緣,最主要的好處是降低碳足跡,但只有 6% 的硬體與軟體開發人員抱持相同的意見。

幸運的是,特定運算解決方案每一代都為基礎架構提升 30% 與 40% 的效能,協助降低運算每個環節的運算碳足跡。Arm 基礎架構事業部資深副總裁暨總經理 Chris Bergey 表示:「在邊緣,洞見是嶄新商業模型的關鍵驅動力,邊緣正逐漸展現其特有的價值。」
越來越多的顧客開始瞭解到把運算資產移到更靠近感測器與終端裝置將帶來更多機會。一年以前,該預測的受訪者表示透過數位基礎建設投資達成的成本節省,與取得與作業相關洞見相比,產生的影響更大。今年,洞見的影響力更大,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選擇洞見產生的速度,是把運算移到邊緣最重要的驅動力。
零售商正在尋找各種方法,以便分析攝影機資料來更瞭解消費者的偏好,物流公司也展開試驗以便從船隻與軌道車擷取資料以協助他們降低燃料消耗或修理成本,當我們考量這些應用中有些涉及的龐大資料量,以及必需作出決策的急促性,在最接近終端使用者的地方執行推論與其它任務,變得更令人信服。
不過,前往邊緣的美好世界並非一帆風順,為了確保相容性並加速採用,我們需要有像Project Cassini這樣強健的框架與標準倡議。安全性也是一個主要的考量:邊緣將會顯著擴大被攻擊面,同樣,我們將需要5G基礎設施以便為消費者連結這些嶄新的邊緣資產,但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動能正朝正確的方向移動,而且速度越來越快。
儘管縮短開發週期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當今新興技術的複雜性會影響這些週期,在接受調查的物聯網工作者中,每十人中只有不到一位軟體開發人員把達成妥善的運算力水準視為挑戰。
5G 是個巨大的機會,它持續發展中且將無所不在
有關 5G 的爭辯已經改變,人們已經不再問「我需要 5G 嗎?」他們的問題變成:「5G 首先要用在哪裡?」預期 2021 年全球 5G 連網數量將超越 6 億,在超過 8.4 萬個地點提供 5G 服務。
我們多數人可能首先透過行動網路體驗 5G,在調查中有超過 25% 的硬體與軟體開發人員認為,行動裝置將引領 5G 的採用。但我們來看看高階主管的觀點,「長」字輩的高階主管與副總裁表示,智慧城市與從雲端朝邊緣的轉移將是更為顯著的驅動力量,他們還看到數位健康照護具有強勁的機會。如果你認為硬體與軟體開人員著眼未來一年或更短時間內的專案,而副總裁們則專注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你就能看出 5G 商會將如何持續擴展。
我們還看到工廠與工業場所對於私有 5G 網路的興趣與日俱增,這些地方通常佈滿從未連上網路的系統,根據市調公司 ABI Research 的數據,私有的 5G 設備、軟體與服務在 2026 年前市值將達到 750 億美元,就像邊緣一樣,都需要我們繼續努力,成本、功耗、相容性與安全性,都是我們需要克服的艱鉅挑戰。
Arm 執行長 Simon Segars 最近在 Arm 部落格的一篇文章中寫道:「進步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代價。為了避免災難性的氣候變遷,科技業必須聚焦為運算減碳 – 在任何有運算之處都要降低能源消耗與排放。」
多數的受訪者都同意:科技業應該找出持續創新的方式,同時還要降低產業的碳足跡,儘管很少人相信我們應該不惜任何代價追求創新,然而,「長字輩」高階主管與副總裁們很可能會認為創新優先於降低碳足跡。在此同時,每五位開發人員中有一位覺得即便會對技術的進步帶來限制,產業仍然應該降低碳足跡。

創新不應以地球為代價,效能與永續發展可以兩者兼顧
以每瓦功率實現更高的運算效能長期以來一直是驅動 Arm 的關鍵因素,資料中心的工作負載與網際網路流量幾乎每兩年就會翻倍,我們必須以相同或更快的速度提升每瓦效能,以防止運算增加碳足跡。但持續提升能源效率的效益不僅於此,更高的每瓦效能可以為消費者帶來更低的成本,並為電信業者與資料中心所有者帶來更好的總擁有成本(TCO)。全球 Cloudflare 是一家雲端服務公司,全球有 1/6 的網站都使用其技術,該公司最近報告 Arm Neoverse 平台讓他們每瓦能處理多出 57% 的請求。
令人鼓舞的是,從事資料中心部署的受訪者有 51% 的人表示,科技業應該找出方法進行創新,同時降低產業的碳足跡,在此同時,29% 的資料中心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會為了永續發展而犧牲創新。
例如,基於 Armv9 架構的 Neoverse N2 與 Neoverse N1 相比效能提升 40%,同時具有第二代可擴展向量延伸指令集 (Scalable Vector Extension) 與記憶體標籤擴充 (Memory Tagging Extension) 等全新功能。我們預測到 2030 年,同樣的功耗水平下,透過轉用Arm 的技術將能使超大規模資料中心 (hyperscalers) 提升 25% 的運算容量。

由於資料中心的工作負載與網路流量幾乎每兩年就倍增,對於開發人員而言如何選擇適合的平台以降低成本並減緩運算碳足跡的增加,是個重要的課題,在報告中也發現超過 20% 的受訪者組織的目標市場與網路基礎設施或資料中心/雲端相關,為了協助開發者由雲到邊緣基礎架構實現效能、效率與成本兼顧之設計,Arm 將於 2022 年 1 月 11 日舉辦《Arm 2022 基礎設施運算生態高峰會》,邀請業界重量級生態系夥伴 AWS、Ampere Computing 與技嘉科技分享最新的技術與應用,歡迎立即報名。

責任編輯:Mia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