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認為加密貨幣能取代跨境匯款嗎?P2P 支付業者 MoneyGram 執行長 Alex Holmes 在外媒 TechCrunch 撰文指出,目前還無法達到這程度,因為加密貨幣得克服缺乏有效應用場景、複雜性、波動性等等議題。
全球跨境匯款總額,加密貨幣佔不到 1%
比特幣誕生以來,世界各國政府幾乎都對加密貨幣進行高度監管,甚至考慮禁用加密貨幣;但疫情大流行後,卻看到各行各業大幅轉向數位平台,各國政治領導人也開始轉變立場。
最明顯例子,就是最近期剛把比特幣列為法幣的薩爾瓦多。一開始,該國總統認為加密貨幣可以成為跨境匯款的競爭對手。由於當地經濟高度仰賴海外工作者的賄款,假如當地低收入家庭採用比特幣來流通,相較於高手續費的傳統跨境支付,每年實際領到的錢推估將增加數十億美元。
事實上,跨境匯款的確是許多國家 GDP 的重要來源。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20 年全球匯款總額約 7,000 億美元,其中有高達 5,400 億美元金額匯入中低收入國家。以薩爾瓦多為例,來自海外工作者的匯款金額就高達 60 億美元。
不過,在目前全球跨境匯款總額裡,加密貨幣只佔不到 1%。那麼,究竟加密貨幣能否取代跨境匯款呢?這間經營 P2P 支付服務的執行長,反而很保守地指出——還不能,至少現在還沒辦法做到這種程度。
跨境匯款以日常需求為主,加密貨幣應用場景少、波動大
他觀察指出,雖然目前公司同時提供即時數位支付與現金支付,但不少人仍會選擇現金,因為這些使用者在他們的真實生活情境裡,並沒有什麼管道可以實際使用數位支付。
根據 MoneyGram 內部調查統計,旗下客戶跨境 P2P 支付的目的,有高達 73% 是用來支付「食品」需求,緊接在後的是 59% 的「醫療」需求以及 54% 的「住房」需求,幾乎都屬於剛性日常需求。
換句話說,這些使用者就算擁有類似加密貨幣的資產,但如果要在當地購買上述商品或服務時,就得先把數位資產換成當地貨幣才行。只是,要這些人立刻學習並適應一個全新的金融支付系統,並非易事。
再加上,與絕大多數的當地法幣相比,加密貨幣的波動性極大,如果使用者主要用來支付日常所需,恐怕選擇加密貨幣並非明智之舉。畢竟,很少人能接受今天用 1 個加密貨幣可以買到的日常商品,明天突然變成得花 100 個加密貨幣,而下禮拜又跌回 1 加密貨幣。
Alex Holmes 認為,儘管就長遠來看,加密貨幣最終能簡化跨境支付的環節;但新興技術要普及化並不容易,如果加密貨幣要取代跨境匯款,必須克服缺乏有效應用場景、交易費、複雜性、波動性等等議題。
核稿編輯:Anny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