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 Google 安全提醒當成詐騙!必學三大技巧保護 Google Play 使用安全
Google Play 作為開放式平台如何維護安全性?開放系統又真比較危險嗎?Google Play 應用程式與遊戲業務發展經理張樂潮,以及專注 Android App 開發的聖星科技創辦人盧育聖幫助大家破除迷思,提供給用戶最基本應該知道的資安自我保護實用技巧。
開放式平台讓惡意程式容易出現?破除你的迷思
既然要討論 Google Play 這樣的開放式平台,盧育聖破除大家對開放式平台的迷思,Google Play 開放式平台與包括應用程式商店的生態系,如硬體裝置、軟體側載等層面的開放式生態系到底哪個更容易被惡意程式所侵擾呢?事實上,惡意程式的多寡與開放原始碼與私密原始碼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相比起來開放原始碼會比較安全,畢竟所有原始碼來自一群開發者,大家都可以共同來審視程式碼是否有問題,反倒是私密原始碼比較容易有埋藏多年的漏洞。
盧育聖說明,倘若製造商手機本身內建的系統並未通過資安標準檢測,如「智慧型手機系統內建軟體資安標準」,或是製造商自行修改 Android 系統程式碼,可能導致漏洞產生。而 Android 開放的生態系,讓使用者得以從 Google Play 以外的平台下載軟體程式,因此當使用者從第三方平台下載來源不明的軟體程式,也會增加 Android 裝置的風險。
平台把關資安防護 開發者、用戶更需配合
作為平台的 Google 需要有適當的機制來為用戶把關應用程式品質,降低惡意程式出現的機率,目前在 Google Play 上,包含的像是開發人員計畫政策、開發人員發布協議。
根據官方統計 2020 年,Google Play 成功阻擋超過 96 萬個違反安全性政策的應用程式於 Google Play 上架,同時禁止了將近 12 萬個惡意程式的開發者帳戶,確保 Google Play 應用程式的品質,也時降低惡意程式出現的機率。此外,Google Play 的安全防護(Google Play Protect),更可以從裝置和雲端兩種層面保護使用者的安全,於 2019 年便阻擋高達 19 億次的惡意程式下載量。
當然,只有平台需要把關安全是不夠的,還需要仰賴用戶一起配合,不過目前從數據上顯然可看到用戶的資安意識還需要更加提升,根據 Google 調查,在台灣用戶遭遇個人資料外洩的比例高達 70%,另外,有過半的使用者的密碼設計太過簡單,以及有 86% 的人會將單一密碼重複用在多個網站上遲遲未做更改。以遊戲玩家來說,出現帳號被盜用的情況,可能是由於玩家們在虛擬道具交易平台上,經常透過提供帳號密碼做為交易使用,都容易受到不肖人士竊取。
Google 呼籲「三不口訣」保護使用者帳號安全
任何平台系統都無法完全阻擋潛在有害的應用程式。針對使用者的帳號安全,培養良好使用習慣,避免遭到惡意程式的攻擊,Google Play 分享「三不口訣」,協助使用者維護隱私安全。
- 不下載來路不明的程式:使用者需要辨識與預防潛在惡意程式之後,再決定是否要下載。
- 不盲目允許應用程式的要求:預先瞭解 Google Play 安全防護針對每個應用程式顯示的摘要資訊,確認這些應用程式存取資料權限的程度或是頻率。
- 不要鬆懈警覺:儘管已經做足準備,並確認程式的安全性,但隨著科技進步,惡意程式總會尋求防護網的突破口。使用者需要隨時保持警覺心,預先做好準備,例如隨時確認 Google Play 安全防護認證狀態並設定兩步驟驗證。
官方也提醒,也不要忽略安全性警告,錯把這些通知當作是詐騙置之不理。此外,為了增加用戶意識保障資安,Google Play 也增設安全防護摘要,要求開發者預先標明當使用者下載應用程式後,會存取的功能權限,像是麥克風、相機、通訊錄等。當開發者需要取得更多的隱私權時,Google Play 便會設定更嚴格的審查標準。
開發者可以協助強化平台安全性的著力點,妥善的安全防護機制慎選第三方合作單位
共同提升數位素養,透過 Google Play 平台、開發者、使用者三方攜手將能打造更安全的平台使用體驗。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核稿編輯:Chris
延伸閱讀:
- 疫情年大家最愛這些 App!Google Play 2021 年度最佳榜單出爐
- Google Play 下載破 30 萬次的惡意軟體?先刷好評,再竊取使用者銀行資
- Google 提升網路使用安全性 盤點全新隱私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