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NFT 大爆發,不僅出現數千萬美元的交易震撼藝術市場,新聞版面上也充滿 NFT 的關鍵字。不過一份在《自然》科學期刊發表的新研究顯示,這項技術並沒有像其擁護者宣稱的有「民主化」、「革命性」的潛力。
在這份「Mapping the NFT revolution: market trends, trade networks, and visual features」(描繪 NFT 革命:市場趨勢、交易網路以及視覺呈現)研究中,證實了反對者的懷疑:NFT 市場和現今的其他一般的藝術市場動態相當接近,一成的 NFT 買家與賣家產生的交易量和剩下九成買賣方的交易量一樣,是個高度集中的市場。
數據顯示,分散式(去中心化)的交易市集規模遠遠比不上交易專門平台,而這些大平台就像跟區塊鏈一點關係都沒有的藝廊、大品牌的角色一樣。
另外交易金額也高度集中在某些 NFT 上。平均每件 NFT 成交價只有 15 美元(約 416 元新台幣),只有 1% 的 NFT 成交價超過 1,594 美元(約 4.4 萬元新台幣)。
由於處理加密貨幣對一般人來說太過複雜,加上相信潮流人物的直覺,讓 NFT 市場沒有某些人想像得這麼水平,並且集中到一些交易小團體。這讓 NFT 市場就像過去在藝術市場裡面一樣,集中在關鍵玩家身上。
這份調查提供了過去 4 年 NFT 市場的基礎數據,並且揭示了得謹慎面對 NFT 革命潛力的盲目樂觀。研究表示,在首次銷售後一周內至少售出一次的 NFT 不到 10%,一年內二次售出的 NFT 僅約 22%。換句話說,將近八成的 NFT 再也沒有交易紀錄了。
這份研究由倫敦大學城市學院的數學教授,同時也是艾倫圖靈研究所的代幣經濟團隊創辦人,Andrea Baronchelli 教授主導。他說明,2021 年一月開始,出現大量報導稱 NFT 可以開放藝術系統、去中介化並讓作品直接接觸大眾市場。但現在的 NFT 交易平台角色,就是負責彙整出一系列藝術家作品,然後再以高價售出,創造出和傳統藝術市場部分相似的結構。
Baronchelli 並非要否定 NFT 市場對新進者的願景,他認為如果新人剛好進入大手玩家交易的市場,那就有更高的機會成功。只是他們已經觀察到整個社群門禁愈來愈森嚴。另外研究團隊也觀察到,高價的 NFT 經常是有相同特徵的生成藝術 NFT,不過還尚未歸納出哪些藝術特徵會有最高的競標價格。
核稿編輯:李柏鋒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 外媒 2021 十大區塊鏈影響力人物並製作成 NFT 捐善款!馬斯克、SBF、比特幣開發者皆上榜
- 【塞掐 Side Chat】EP 41|師園鹽酥雞 NFT 爆紅,買包虛擬四季豆
- 【你買 NFT 了嗎】見證台灣 NFT 由衰轉盛:專訪平台先驅 Lootex
- 【你買 NFT 了嗎】從音樂到鹽酥雞,OurSong 創作價值再度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