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niel職場觀察】Xbox 二十歳生日了!創立新事業的四個成功法則

Xbox 二十歳生日了!微軟在 2001 年 11 月 15 日推出第一台遊戲機 Xbox 與當時熱門的 PlayStation 2、SEGA Dreamcast、Nintendo Game Cube 搶奪家用遊戲機 500 億美金的市場。當年要不是微軟半路殺出,現在全球遊戲機市場可能全是日本的天下。
Xbox 不但活下來,2022 Q1 的財報也十分亮眼(編註:財報季,2022 Q1 是截至 2021 年 9 月 30 日)。Xbox 硬體收入成長 166%,Xbox Game Pass 也成長到 1,800 萬名玩家。光聽這樣的數字,你可能沒什麼感覺,我們來換算一下好了:以一個月訂閱 US$14.99 來計算,就是說不包括遊戲機的營收,光 Xbox Game Pass 微軟每年就可以賺 32.4 億美金,897 億新台幣!
雖然 Xbox 現在是微軟的金雞母,但是當年可是沒人看好,第一代慘賠了 40 億美金,1,107 億新台幣!微軟當初是如何創立這個新事業,並就此改變遊戲產業?這篇文章會以一個曾在微軟工作 16 年的角色,分享微軟開發 Xbox 的幕後秘辛,並反思企業及職場工作者如何創立新事業的四個成功法則,希望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法則一】說服老闆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要成立新事業,首先就是要說服老闆。Xbox 團隊剛開始評估的時候,便知道這是一場硬仗。市場上已經有最會開發遊戲的任天堂、Sega,還有已經推出 PlayStation 的最強消費電子產品公司 Sony,那時的微軟幾乎沒有開發硬體的經驗,挑戰的難度極高,不但要投入大筆資金,還有許多技術問題待克服。
最後讓比爾蓋茲拍板定案的原因並不是獲利考量,而是 — 悠關企業存亡的「利害問題」。
比爾蓋茲認知到如果不做,那 Sony 的遊戲機可能會搶佔每一個客廳,未來除了遊戲、電影、音樂,甚至軟體都可能被 Sony 吃下,這種會動搖國本 (Windows) 的大事,怎麼能不做?
【職場應用】如果你要說服老闆同意你的提案,那你必須知道老闆最重視的是什麼。與其大談「利」— 未來的錢景如何如何,不如跟老闆談「害」,如果不做,對公司生存會有多大的戰略影響。老闆比較在乎的不是錢,而是公司的生死存亡。
【法則二】建立團隊
「開創新事業,就像開一台未組好的車,以時速 100 公里行駛在未知的道路上。」
微軟內部一開始幾乎沒有人想要加入 Xbox 團隊,公司內部還戲稱他們「棺材」,也就是職涯自殺的意思。微軟高層只好特別挑選公司優秀人才加入並對外招兵買馬。
不說你可能不知道,Gogoro 的創辧人陸學森 Horace Luke 就是 1997 年加入微軟,設計 Xbox 的幕後功臣。Xbox 第一代是於 1998 年由「四劍客」 — DirectX 團隊四名工程師 Kevin Bachus、Seamus Blackley、Ted Hase,Otto Berkes 主導開發,並在短短二年內成長成為 1,000 多人的團隊。
「成功最重要的驅動力,便是能夠及早組成最好的團隊與適材適用。」
【職場應用】在公司要展現績效,最重要就是能盡快組成一支強大的團隊,你必須了解每個人的強項、弱項,才能打造最佳團隊,及早創下佳績。
【法則三】打造生態
「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跨入遊戲機之所以這麼難,並不在遊戲機本身,市場上有能力做出遊戲機硬體的公司很多,但真的敢投入的卻很少,為什麼?因為遊戲機是一個生態系的戰爭,如果要贏,你便要贏「全局」。
微軟過去在 PC 稱王,怎會不懂這個道理?所以微軟除了在硬體卯足全力之外,在各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 延攬遊戲開發商、吸引開發人員、建立社群、拉攏零售商及媒體,經過多年努力,微軟終於打造完整的生態系。其中最成功的一役便是在 2000 年收購 Mac 遊戲開發商 Bungie,成功打造至目前為止還是 Xbox 最受歡迎的獨家遊戲《Halo 最後一戰》,首代便賣出了超過 500 萬套!
【職場應用】當你在思考事情時,不要只關注單一的點,必須試著思考:這件事如果要完成,有那些重要的利害關係人,又如何讓他們成為你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合作才是生存的關鍵。」
【法則四】堅持下去
最後我要強調 — 開發新事業需要有遠見並堅持下去。
「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沒有捷徑。」
Xbox 在 2001 年上市前夕,儘管硬體已經搞定了,但還有一些第三方遊戲開發並不順利,當時的 GM Rick Thomas 甚至到了最後一刻,還想著:「我們真的要一個賠 40 億美金,然後未來八年都不可能會賺錢的生意?」結果 Xbox 經過多年的堅持之後終於開花結果,成為微軟現在最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
【職場應用】創立新事業如此,個人在職場上又何嘗不是。很多企業的高階主管都是憑著卓越的績效,一步一步從底層幹上來。他們通常很有耐心地在一家公司慢慢升職,而不會為了多一點的薪水就跳槽。如果你每家公司都只待一年就跳槽?那你很難在任何公司獲得重任。
「我們往往高估短期內能達成的事,低估長期能造成的影響。」
終局之戰
這場遊戲機的戰爭還在持續,雖然 PlayStation 目前佔上風,但未來鹿死誰手還很難說。未來戰場將不再只是遊戲機,隨著 5G、Game Streaming 的技術愈來愈進步,玩遊戲根本不需要主機,只要一個搖桿,接上手機或平板就能玩,就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場 Game 最後誰勝出吧!
「創立新事業就像是打一場沒有地圖的Game,常會卡關,但只要堅持到底,打贏大魔王,便能救出公主,獲得意想不到的寶物呢!」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李柏鋒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