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京都大學最近在《Science》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已經成功使用神經光學系統操縱了實驗小白鼠的記憶!
這種技術主要是阻礙神經元突觸間的長期增強作用(LTP),LTP 對記憶形成相當重要,因為動物的記憶主要跟大腦中的哪些細胞進行 LTP 有關,精確來說,這項研究主要就是用光去刺激大腦中跟 LTP 重要相關的蛋白質,來觀察到底對小白鼠的記憶有沒有影響。
實驗首先會向小白鼠注射一種腺相關病毒 (AAV),這種病毒會合成出切絲蛋白與光敏螢光蛋白質 SuperNove 融合在一起的特殊蛋白質,透過光敏螢光蛋白質,科學家可以精確定位小白鼠大腦中形成記憶的位置,同時這種特殊蛋白質當暴露在光線下時也會製造氧,並且讓切絲蛋白等附近的化合物失去作用。
科學家試著用光照射這些小白鼠大腦的特定區域,他們發現在小白鼠學習一項行為之後,以及在學習後的睡眠期間照射光的話,可以成功清除小白鼠的記憶。
由於阿茲海默症、學習障礙以及思覺失調症等都跟 LTP 有關,京都大學的科學家認為這個實驗可以為未來治療這一系列症狀帶來契機。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核稿編輯:Mia
延伸閱讀:
- 三星與哈佛大學最新論文:欲將人類大腦神經元「複製貼上」到晶片運作
- 好便宜的神經義肢!麻省理工學院研發新技術,成本僅 500美元
- 做夢為何會如此逼真?神經科學家:現實生活太無聊!
- 記憶中最初的感動消失了?研究證實大腦會自動把記憶「重新組合」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