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niel 職場觀察】重返全球市值第一!微軟十年帶來的 4 個職場轉型啟發

PC 衰退、Windows Phone 失敗、iPad 壯大、Surface 銷量不振,十年前的微軟就像一台老舊的機器,幾乎可以聽到它運轉不順所發出的「嘎吱、嘎吱」聲響。
才不過十年光景,微軟的股價已經從 26 美元漲到 336 美元,市值也由 2,125 億美元攀升至幾乎無法想像的 25,300 億美元。也就是如果你十年前用 100 萬買微軟股票,現在已經價值 1,292 萬 (真後悔我當年賣微軟股票去買車!)。微軟市值還在前幾天(10 月 29 日)正式超越蘋果,成為全球市值第一!
微軟日前公布的第一季財報,在 Azure 和其他雲端服務成長 50% 帶動下,整體營收比去年同期成長 22%,創下 2018 年以來最快成長速度。Gartner 表示:「微軟在全球雲端運算市場占有 20% 的份額,排名第二大,僅次於市場占比 40% 的亞馬遜」,Wedbush Securities 分析師 Dan IveIve 說:
「現在的微軟就好比美式足球中的傳奇球星 Tom Brady,年齡越大表現越好!」
根據 IDC 調查, 2000 之後財富 500 強企業已經有 52% 消失,但四十五歲的微軟,不但沒有被「消失」,還愈戰愈勇,微軟在過去這十年到底做了什麼事?
我想以一個在微軟十六年,親眼目睹整個過程的角色,跟你分享一些看法。這篇文章不是以企業轉型的角度出發,而是以微軟轉型經驗反思職場工作者如何轉型的四個重點,希望對你有一些啟發。
轉型已經是職場的常態
開始之前,我想先談一下為什麼職場工作者需要轉型?
創世紀顧問公司、《哈佛商業評論》和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曾合力進行一項研究,調查對象是 580 位主管,平均有 18.2 年的專業工作經驗。結果顯示,職場工作者在他的職涯中,加入新公司共 3.5 次,在同一間企業的不同業務單位調動共 1.9 次,因換工作而搬家共 2.2 次。加總起來,每個人等於每 1.3 年就有一次轉型的可能。
有些工作看似很安全,但其實風險反而更高。看似安全的工作,技能要求也比較低,人工智慧、機器人愈來愈聰明,工作很容易被科技取代。如果你選擇繼續在舒適圈做你輕鬆勝任的工作,時間久了,你就會失去競爭力及鬥志,當環境快速改變,你反而很危險。
「溫水煮青蛙雖然比較不痛,但終究還是會死的。」
如果你也認同轉型很重要,那我們就來看看微軟是如何做的吧。
【重點 1】砍掉重練
我認為轉型最困難的其中一件事就是「砍掉重練」的勇氣!
大家都知道微軟原本最重要的產品是 Windows,但僅短短幾年,微軟內部已經很少有人著重這個原本是金雞母的產品,所有人都是往『雲端』前進!我很多前同事,原本負責 Windows 相關業務,全都轉到 Azure 雲端部門,以全新的角度,重新出發,砍掉重練!
柯達與富士,只差在危機意識。柯達輕忽新科技,導致誤判傳統相機壽命,等到醒悟已經來不及。反之,富士不只果斷放棄舊領域,成功開發新產品後,還繼續研發「只有自己能生產」的產品。
如果你能早一點正視職涯面臨的危機,自然會擁有更多時間轉型,也就愈容易生存下去。
「如果你什麼都不願意捨棄,那你什麼也改變不了!」
【重點 2】認清自己
改變微軟的總舵手 — 印度 CEO Satya Nadella 在他的書《刷新未來》分享微軟轉型的心路歷程,他很坦白地說:「在連年遙遙領先競爭對手之後,情況開始改變,而且不是往好的方向改變。官僚取代創新,政治內鬥凌駕團隊合作,我們落後了。」
你如果要轉型,必須先從認清自己開始。了解你的優點,缺點,才知道該從何處下手改變。
「如果我們不吃掉自己,就會有人把我們吃掉。」
【重點 3】放下「舊」包袱
Satya Nadella 在 2014 年 2 月 4 日上任的那天說:
「我們的行業不尊重傳統,只尊重創新。」
2015 年 9 月 9 日 iPad Pro 的上市發表會上,當 Apple 在台上說:「讓我們歡迎最懂生產力的公司來為我們介紹他們的軟體」,我心想:「不會吧?這有可能嗎?」還來不及反應時,Apple 已經介紹微軟出場。全場一半嘩然!這宣誓了微軟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微軟,放下舊的包袱,向前跨出了歷史性的一大步。
有時候你衝破了頭,用盡所有力氣,都徒勞無功時,不妨放下你的「舊」包袱,換一個腦袋去思考,也許就能找到一個新的「破口」,突破盲點呢?
「你握緊拳頭,手裡什麼都沒有。你鬆開十指,卻能擁有整個世界。」
【重點 4】堅持到底
最後我要強調一個重點 — 有遠見才能堅持下去。
「轉型就像釀酒,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發酵,是釀不出好酒的。」
很多人誤以為微軟轉型成功是這幾年才開始,那就錯了。微軟其實早在多年前就啟動轉型。Bill Gates 曾在 2005 年 11 月與當時的技術長 Ray Ozzie 寫了一封給內部員工的備忘錄《網際網路軟體服務》,揭示了微軟未來擁抱「服務浪潮」的策略。微軟經過多年的努力,直到這幾年才明顯看出成果。
轉型是需要時間的,無論你擁有多少天賦或付出多少努力,某些事物就是需要時間累積。千萬不要因為一時看不出成果便輕易放棄。
「我們往往高估短期內能達成的事,低估長期能造成的影響。」
轉型最大的敵人是你自己
當人在某一個領域時間太長了以後,會產生一種心理狀態:「路徑依賴」。這是美國經濟學家 Paul A. David 提出,他說:「當一個人選擇進入某一路經,就會產生依賴,無法脫離。而這條路徑的既定方向,也會回過頭來對此人產生強化效果,決定其生涯發展。」
如何能脫離「路徑依賴」?我想最重要的是懷抱夢想,心態歸零,不斷學習。
Ting 是我多年前帶過的一位同事。她原本在雪梨攻讀資管碩士,因為一個轉捩點,毅然將生命轉了一個大彎,決定從零開始,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 — 她一頭栽進烘焙的世界,最終成為一位藍帶甜點師!她說:「熱情難免消退,只有夢想能讓人堅持到最後!」
轉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儘管會從「老馬」變成「菜鳥」,但你每天都將學習到新知識,也擴展更大的視野!
「勇敢地踏出舒適圈去冒險吧!那些回報,絕對值得!」
「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情還期待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愛因斯坦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Anny
加入 INSIDE 會員,獨享 INSIDE 最精采每日趨勢電子報,未來還有會員專屬內容。 點擊立刻成為會員!
延伸閱讀:
- 入職場第一天就和新人不同!外商高階經理人 Brenda 的聰明工作術
- 疫情如何改變未來職場?不只是年輕人 外商高階主管也開始經營自媒體與個人品牌
- 不讓 Meta 獨領風騷!微軟也要推自己的企業 Metaverse
- 微軟 Q1 財報亮眼,雲端業務飆漲五成,首次單季純益破 20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