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來自合作媒體 CNA 中央社, INSIDE 經授權轉載。
加州一家人工肉的企業最近揭幕大型的設備,未來年產量能超過 18 萬公斤。美國政府尚未核准動物細胞培育的人工肉銷售,這家公司表示,技術已到位,「這不是科幻小說」。
「舊金山紀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報導,位於加州柏克萊附近艾默利市(Emeryville)的 Upside Foods 造價 50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14 億元)、占地約 1500 坪的新廠區在 4 日揭幕。
顧問公司麥肯錫(McKinsey) 2021 年報告預測,人工培育肉品到了 2030 年將成為 250 億美元(約新台幣 6961 億元)的市場。
致力於推動植物肉與人工肉的非營利機構好食研究所(Good Food Institute)表示, Upside Foods 的前身 Memphis Meats 於 2015 年成立時是全世界第一家人工肉品公司,現在至少有 80 家,且還有成長空間。
這是美國新興且快速發展的行業,也就是從動物細胞培養出食用肉,不需要動刀屠宰。人工肉,或稱為培植肉、實驗室培育肉,主要仍以小型實驗室為主進行開發。
美國政府尚未批准培養肉品的銷售, Upside Foods 營運長艾美.陳( Amy Chen ,譯音)表示,新設施證明這項技術已經準備到位。
「這不是做夢…不是科幻小說而是事實。」艾美.陳今年 6 月離開百事可樂(PepsiCo)資深副總的職位,加入 Upside Foods 。
一旦取得美國政府的銷售核准,他們計畫先供應餐廳,包括舊金山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第二步將進軍超市訴求一般消費者。
在 Upside 的工廠,有酷似啤酒廠的大型不鏽鋼桶,每年能生產 5 萬磅(約 2.3 萬公斤)人工肉,最終能擴大到 40 萬磅(約 18 萬公斤)的產能。
廠區裡大型的不銹鋼桶又名「生物反應器」(bioreactors)。由活體動物身上採集的細胞,浸泡在葡萄糖、維他命和氨基酸等養分中,在生物反應器中,為動物細胞創造了類似動物身體的成長環境與養分。
另一個更複雜的步驟會讓那些細胞長成牛排或雞胸肉應有的纖維與質地。這有別於其他類似的公司只能生產絞肉。
人工肉的倡導人士標榜這樣的過程能避免屠殺動物,所需的用水和土地較傳統畜牧業少,對環境友善。這類訴求沒有足夠多的研究支撐,但創投對人造肉業抱持高度興趣。
根據企業資料平台 Crunchbase,Upside 獲得超過 2 億美元的資金。舊金山另一家人工肉業者 Eat Just 募得逾 4.5 億美元資金,其肉品去年起銷售到核准開放這類產品的新加坡。
美國農業部、食品暨藥物管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於 2019 年同意共同監管人工肉的新行業,但尚未批准任何銷售。
Upside 沒有透露一旦獲准之後的售價,僅表示製造的人工肉可與牧場飼養的高級雞肉價位相提並論。不過,要說服民眾購買尚得面對大挑戰,企業必須透過新成立的設備進行導覽,揭開製程的神秘面紗。
責任編輯:蜜雅
核稿編輯:Anny
延伸閱讀:
- 進軍人造肉!麥當勞將推自製植物排 McPlant 味道就像大麥克
- 新創 Nature's Fynd 發現火山微生物可合成高營養價值的人造肉,你敢吃嗎?
- 雀巢中國砸一億美金生產人造肉 瞄準豬瘟肆虐的肉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