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 Apple Event】就。很。Pro。的專業人士一定要知道的新款 MacBook Pro 的三大特點詳解

昨晚的發表會終於揭露了 Apple 為專業人士所設計的兩款新晶片:M1 Pro 以及 M1 Max,同時也更新了 MacBook Pro 的產品線,目前全系列的 MacBook Pro 共有三個尺寸,分別是 13 吋使用 M1 晶片、14 吋與 16 吋可選 M1 Pro 以及 M1 Max,不過 13 吋的 M1 系列因為記憶體限制最高只有 16GB,因此對專業人士來說,支援到 32GB 的 M1 Pro 以及支援到 64GB 的 M1 Max 可能才能滿足需求。

何謂專業人士?把 Pro 等級設備當成賺錢工具的人!
網路上流傳著一種說法,稱呼 iPad 是一種「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的設備,原本是想拿來修圖、寫筆記、讀電子書等能夠對工作產生實質貢獻的工具,但是最後卻只拿來看串流影音娛樂用。
其實蘋果不管在 iPhone、iPad 或是 MacBook 等系列,都有等級的區分,對於資金豐厚的人來說,當然可以買 Pro 等級的設備來做一般用途,但有趣的是,更常看到許多人不明究理的說 iPhone Pro 很貴、MacBook Pro 很高價,其實不是這些設備貴,而是嫌貴的人根本不是受眾罷了。
想想看,對於平面設計師、軟體工程師、電影剪輯師、音樂混音師等工作來說,一台強大的電腦只是專業上的基本配備,一台十萬的電腦和一台三萬的電腦對自己的工作效率差距有如天與地之別,對於能夠幫自己賺更多錢的設備,又怎麼會嫌貴呢?大概只會抱怨:為什麼發表之後還不能馬上買?我要趕快買來賺錢啊!
同樣的,一般人用 iPhone 13 就綽綽有餘了,但是對於專業的 YouTuber 來說,一台 iPhone 13 Pro Max 代表的是一台可以讓自己拍出賺錢影片的工具,甚至可以取代單眼相機,以更長的續航、更強的軟體、更輕的設備來解放自己的創意,怎麼會貴?
所以這篇文章不是寫給用三萬元電腦也不覺得有什麼差別的人看的,而是寫給那些真的拿這些專業設備來賺錢的人看的。你是 Pro 嗎?看完這篇文章,你就能從「就。很。Pro。」的角度來分析自己要怎麼樣選購新的設備!
一、連接埠:HDMI、SDXC 卡插槽以及 MagSafe 3的回歸
舊款的 MacBook Pro 只提供二個或四個 Thunderbolt 3 (USB-C) 埠,其實是讓專業人士在使用的時候,呈現一個非常不專業、不優雅的姿態,演講者要投影還要先外接 HUB 才能連接 HDMI,攝影師要讀取檔案也一樣得透過外接 HUB,也許電腦的軟硬體設計很專業,但是蘋果卻無視使用者的實際應用場景,而以莫名的堅持找專業人士的麻煩,逼得使用者幾乎人手一個 HUB。
從下圖可以看得出來,蘋果終於還給專業人士應有的內建連接埠了! 原本的四個 Thunderbolt 埠,如今把一個改為 MagSafe 3 再度回歸磁吸充電,剩下的三個不只保留,也升級為 Thunderbolt 4,同時支援 USB 4,傳輸速度最高可達 40Gb/s,美中不足的是 Thunderbolt 埠過於靠近,如果能稍微放寬一點間隔會更理想。

雖說充電改為 MagSafe 3,但其實電源轉接器是 USB-C 的連接埠加上 USB-C 對 MagSafe 3 連接線,所以同一個電源轉接器還是可以使用 USB-C 連接線透過 USB-C 埠進行充電。舊款的使用者如果自己曾經另外買高瓦數的 USB-C 電源轉接器,其實是可以沿用的,但是否支援「快速充電」,目前未知。

可能有人也會想:那我過去買的 USB-C HUB 不就浪費了嗎?其實也未必,例如新款雖然有 HDMI 連接埠、SDXC 卡插槽,但是並沒有 VGA、USB 3.0、RJ45 的網路線連接埠,甚至現在不管是 GoPro、手機所用的記憶卡都是 Micro SD,所以還是有用到的時候。例如說,如果要做雙人對談直播,各有一組麥克風和攝影鏡頭的外接,三個 USB-C 埠真的夠嗎?只能說對專業人士來說,連接埠的回歸很好,但並不表示就不需要 HUB 了。
所以蘋果過去的嘗試失敗了嗎?當然。不管蘋果原本的用意是打算讓連接更統一(但可笑的是 iPhone 到現在還不肯用 USB-C),還是想透過配件發大財(但可笑的是,其實真正發大財的是 USB-C HUB 廠商),現在蘋果就是直接認錯了。那下一個嘗試會是什麼呢?
如果我們思考本質,外接的本意是什麼?一個是傳遞資訊,一個是供應電力。傳遞資訊的部分,其實真的不一定要接線,只是 HDMI 裝置現在無線化程度還很有限,所以很多專業場合下 Apple TV 唯一的用途就是在會議室當無線的投影外接設備。而供應電力的部分,就很難無線化了,但是卻也不一定要連接埠,而可以用無線充電的方式以磁力接觸即可。
換句話說,我想真正理想的未來,是整台電腦會成為一片大的 MagSafe,連 iPhone 都可以吸附在電腦旁就開始充電。所以「連接埠」不一定要有,但是只給 Thunderbolt 埠則是錯的,因為傳遞資訊或供應電力的需求還有很大的比例並不是用 USB-C 介面,包括蘋果自己的 iPhone。
最後,關於外接螢幕的支援,其實不止連接埠的問題,還跟 GPU 有關,所以新款 MacBook Pro 的 HDMI 支援到 4K、 60Hz 的螢幕輸出,但更高階的 6K 需求,得靠 USB-C 埠了。以下是視訊支援的資訊:

二、觸控列(Touch Bar)的陣亡
讓我們看 Touch Bar 最後一眼,道別之後希望永不相見。

2016 年到 2021 年,Touch Bar 這個嘗試性的設計,最終仍告失敗。其實 Touch Bar 不是不好用,但是身為一個兩年經驗的使用者,有以下幾個缺點可以分享:
1. 別逼使用者去看鍵盤:Touch Bar 的機型是專業人士,這意味著都很熟悉各個軟體的快捷鍵,打字也都是盲打不需要看鍵盤,而 Touch Bar 的使用一定要把眼睛移到鍵盤上面去,這對專業人士來說,其實非常沒有效率。
2. 當誤觸比使用頻率高:同樣都是觸控裝置,甚至位置也很接近,但蘋果的 Touch ID 則是比 Touch Bar 好上一萬倍的設計。為什麼呢?因為 Touch ID 位置很邊緣,但 Touch Bar 正常打字可能都會不小心誤觸,更何況 Touch Bar 的定義也隨軟體而不同,並不固定,於是導致與其習慣它,還不如熟練快捷鍵,所以 Touch Bar 其實就很少用了,但是卻很容易誤觸,又不像 Touch ID 有既定功能,誤觸不會怎樣,於是當誤觸造成出乎意料的情況,便造成困擾。一開始大家的抱怨只是這一條看起來不知道能幹嘛的 Touch Bar 讓設備貴上不少,不理解其價值,但後來大家的抱怨可就真的是來自於實際使用上的困擾。
3. Touch Bar 唯一的價值,大概就是可以呼叫 Siri,這是我覺得 Touch ID 之外可以做第二顆獨立觸控按鍵的功能,但是如果沒有用 Siri 習慣的人,Touch Bar 就真的很多餘了。
4. Touch Bar 當然可以調整音量大小、螢幕明暗,但是真的不如實體按鍵有效率,因為你要看著 Touch Bar 找到音量控制,呼叫出來之後再去調整,這中間浪費掉很多時間,過去是找到按鈕直接按就可以了,而我現在也很少用 Touch Bar 調整音量,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外接鍵盤並且用鍵盤來控制。
總之,我們終於可以跟這一條觸控列說再見了,一點都不會懷念。
三、筆記型電腦竟然也有瀏海(notch)
蘋果為了讓螢幕顯示範圍更大、邊框更窄,但是又優化了視訊鏡頭成為 1080p 的解析度,所以在 MacBook Pro 上也導入了瀏海,這對習慣電腦螢幕就是方正設計的人來說顯然會很不習慣,實在是太驚世駭俗了。但,真的那麼嚴重嗎?讓我們來比較看看:


上圖是軟體沒有開全螢幕,還能看到桌面的狀態,可以看到有清楚的瀏海區域,而下圖則是軟體開全螢幕的樣子,瀏海區域其實就消失了,同樣的如果是要看 16:9 的影片,上面和下面也都是全黑區塊,瀏海就隱形了。
所以就視覺上而言,窄邊框、大螢幕的優勢其實比出現瀏海還要更明顯一點,我可以理解這之間的取捨,以及蘋果最後所做的選擇:讓 MacBook Pro 有瀏海。

但畢竟本文是寫給專業人士看的,所以對專業人士來說,你對於上方選單列與工具列使用頻率其實就變得格外重要了。如果你安裝了很多軟體,而且這些軟體在選單列、工具列有很多你習慣性使用的資訊,那很有可能會造成困擾,我曾經看過不少專業人士上面一排選單列塞了滿滿的資訊,事實上我自己的使用習慣也是如此,那更像是「儀表板」。
很多人擔心的是瀏海造成的視覺影響,但對專業人士而言,真正的影響可能是某些資訊的呈現方式因為瀏海的出現,而有不同以往習慣的改變。
當然,有了瀏海之後,一定會有許多梗圖出現,例如:
This turned out less funny than I expected pic.twitter.com/H9Jxr022MF
— Marco Arment (@marcoarment) October 18, 2021
對於專業使用者來說,其實在乎的是就是工作效率,晶片運算能力越強大越好,記憶體越多越好,不會嫌貴,只怕落後給對手。從蘋果這次的 MacBook Pro 更新來看,其實是往這個方向靠近的,還給大家更方便的連接埠、拿掉很容易誤觸的觸控列,要給蘋果這次的發表一句評價的話,我想「就。很。Pro。」應該算中肯。
核稿編輯:Chris
延伸閱讀:
- 【2021 Apple Event】蘋果推出自家史上最強大猛獸 M1 Pro、M1 Max晶片
- 【2021 Apple Event 】告別 Touch Bar!全新 MacBook Pro 搭配新 M1 Pro、M1 Max 晶片 MagSafe、接口也都回來了
- 【2021 Apple Event 】音樂軟硬產品更新!Apple Music 全新聲控方案、多彩 HomePod Mini、AirPods 3 支援空間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