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刊登於綠學院,INSIDE 經授權轉載。
本文作者楊雅雲,受到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啟發,2009 年大跨度轉行到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領導莫拉克風災校園重建 — 那瑪夏民權國小重建工作。稀有的大跨度整合型專家,專業領域包括新能源、智慧電網、電動車、儲能、節能、循環經濟、綠建築,擅長把最專業的綠色科技行話,翻譯成最淺的白話文說出來。2014 年創辦綠學院,同時為 Green Impact Lab 綠色創業加速器的共同創辦人,著有《綠領建築師教你設計好房子》一書。
共同作者劉哲良,一個安裝了「第三隻眼」的環境經濟學家,擅長辨別抽象的價值,看見萬物之間互相關聯及共生的網絡,其頭腦清晰的程度,任何偽裝或說不通的邏輯都瞞不了他。協助修訂《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專長非市場價值評估,也就是幫沒有市場的東西估價,目前擔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共同作者楊允仁,電機專業,畢業後即投身能源業,成為推動臺灣能源轉型的第一批先鋒者。有著好奇寶寶的個性,鑽研各式綠能法規、電力調度機制,探索新能源商業模式,專業領域包括綠電交易、再生能源、電能轉供、電業籌設,參與再生能源憑證及電能轉供之改善提案,現任富威電力技術課長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現在市場都買不到綠電,你們綠學院是個平台,是不是應該想個辦法讓再生能源發電業者願意賣綠電給我們,而不要只賣給台電?不是說綠電憑證有附贈碳權嗎,你們如果去倡議讓再生能源發電業賣電又可以賣碳權,不就可以讓更多業者願意出走 FIT 了嗎?而且,我這裡也可以同時買綠電又買到碳權,這是雙贏哩!」一個用電大戶在電話的另一頭跟我興致高昂地說著,彷彿他發現了一個新商機。
買綠電、買憑證,到底買到什麼?
各種不同發電設備發出來的電,無論是灰電或綠電,上了輸配電系統之後全都混在一起,根本沒有差別,也分辨不出來,只能通過生產追溯的方式來標記,安用戶的心,這個方式就是再生能源憑證,一種像是生產履歷的綠電身分證明與綠電履歷。想要取得綠電憑證,可以上國家再生能源憑證中心(註一),該平台提供媒合與競標,但不參與後續交易、議約與金流。
什麼樣的企業想要買綠電、買憑證?兩者可以一起買還是可以分開買?
通常有三種用電戶會想要買綠電:
- 想要取得國際大廠的綠色供應鏈資格的企業
- 想要出口商品到環保法規嚴格地區的企業
- 想要增加企業永續評比、提高投資人投資意願的企業
• 電證合一
在《三分鐘帶你看懂為什麼有了再生能源憑證還是買不到綠電》提到在四種買綠電的方式,圖一中 1、2、3、4A 這幾種途徑,連同綠電交易隨之附上的憑證,或是自發自用且沒有把憑證單獨拿出來賣的,就是「電證合一」的憑證,你買到電這個商品本身(也就是「電」),同時買到它的正面環境效益例如低碳(也就是「綠」)。每張憑證都有專屬的憑證編號,如果你的憑證上有英文字樣 B,就是電證合一的憑證。

資料來源:富威電力
• 電證分離
而如果你的憑證上有英文字樣 U,就是「電證分離」的憑證。電證分離,其交易是將「綠」與「電」分開,意思是你可以只交易電這個商品本身(也就是「電」),或是只交易它的正面環境效益例如低碳(也就是「綠」)。綠電憑證交易性質上是純粹的財務性質之權證交易,財務性的設計是為了擺脫電網傳輸的物理約束,將綠電環境效益交易與電力調度分開以活絡市場,創造達成高效與流動性的交易。圖一中 4B 的途徑就是電證分離,自發自用,自己用掉了綠電,但把憑證的「綠」單獨拿出來賣。
翻成白話文的意思是,你可以買一些咖啡(向台電買的灰電),然後再花錢買了跟咖啡等比例的牛奶(綠電憑證),這時候你就可以跟大家說,你喝的是拿鐵咖啡(綠電)。
多數用電戶要的是買憑證不買綠電,既簡單又省事,但目前實務上並不可行
奇怪了,如果只要買憑證就可以跟大家說你喝的是拿鐵咖啡,那幹嘛費事買綠電呢?反正買了憑證就可以抵扣碳排放,不也是跟買綠電一樣的道理嗎?
這是因為在臺灣電證分離的憑證非常少,要逐一談判採購或競標,對公司體制來說非常繁瑣且不實際,因此對被用電大戶條款約束的用電大戶,直接採購電證合一的綠電是目前唯一較能確保憑證數量、價格以及用途的選擇。
買綠電有沒有同時買到碳權?當然沒有!零碳排不等於碳權
由於綠電主要是用零碳排的再生能源來發電,例如太陽能、風力、地熱能、海洋能、非抽蓄式水力等再生能源,碳排放係數為 0,因此一間公司買了綠電來用,在碳盤查時,可以把使用綠電那部分的碳排放記錄為 0。這不就是正面環境效益,不就是碳權了嗎?
當然不是!沒有碳排放不等於碳權。碳權在目前臺灣的制度脈絡下是必須先執行一個減量專案,經行政院環保署審查確認減量成效後,發給專案申請者與減量成效等量的「減量額度」,這才是碳權。當一間公司在市場上購買了減量額度,它可以用來抵扣自己的範疇一或範疇二碳排放(註二)。
而所謂買綠電憑證、工廠使用 100% 綠電,就是說你跟台電買了多少度電,再買相同度數的綠電,就可以宣稱 100% 綠電,抵扣「用電產生」的碳排放,這只限制使用在範疇二碳排放,跟碳權能使用的範圍也有差別。
看完這篇文章相信可以幫助你脫離一知半解,不再靠著吸收碎片化的知識或資訊,片面解讀綠電憑證。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也歡迎加入綠色創業家社群 ,跟我們聊聊喔!建議用手機點選連結,或者掃描下方與我們同步 QR Code。
至於要讓再生能源發電業者不再單純僅選擇綠電保價收購制度 FIT 賣給台電,而願意出來賣綠電憑證,我們還得想其他的辦法。
(註一)https://www.trec.org.tw/
(註二)關於範疇一和範疇二說明請見《買綠電不就碳中和了嗎,企業最近在緊張什麼?》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Ann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