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niel 職場觀察】你我每天都在玩《魷魚遊戲》如果生活是為了謀「生」,為什麼有些人卻想「死」?

Netflix 韓劇《魷魚遊戲》爆紅,有望成為它史上最受歡迎的劇集。分析師預測 Netflix 將發表亮眼的第三季財報,股價因此勁揚,攻上收盤新高。我上星期也一口氣追完,終於知道它爆紅的原因:
- 深刻描繪社會底層人物的痛苦(啃老嗜賭的無業男性、挪用公款的社會菁英、身世悲慘的脫北者、被僱主欺凌的外勞)及對人性入木三分的剖析,容易獲得共鳴。
- 劇情直白易懂,令人意想不到的轉折,容易讓人入戲,想一口氣看完。
- 純真遊戲與暴力死亡之間的對比,創造出極具衝擊力的視覺場景,令人血脈噴張。
導演黃東赫 :「看不到希望的成年人冒著生命危險參加一場兒童遊戲的諷刺,吸引了人們的注意。遊戲都很簡單,觀眾們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每個人物、而不是複雜的遊戲規則。」
(以下有劇透)
劇中有一段話,我印象深刻。奇勳的媽媽說:
「我好累。」「我累到不想再繼續了。」
每個字都像利刃般,硬生生地刺進心裏,令人隱隱作痛。
比起遊戲,現實生活更像地獄?!
你如果想要了解這部戲背後的南韓社會,就必須了解形容南韓的另外二個名字—「自殺共和國」及「地獄朝鮮」。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統計,南韓總是蟬聯全球「自殺率」榜首。南韓人提到國家,不說「南韓」,而是說「我們的國家」(우리나라);提到父母親或老師,也會說「我們的爸爸」(우리아버지)、「我們的老師」(우리선생님)。也是這樣的「我們」思維,讓南韓人非常在乎「他人」。
南韓每個人都不想被「他人」瞧不起,只有拼了命地努力往上爬。《魷魚遊戲》裏眾人為了謀「生」,不惜一「死」,其實就是描繪南韓社會少子化、升學壓力大、薪水趕不上房價物價、員工約聘化、高齡化、負債、失業等問題,讓身處其中的南韓人都感到喘不過氣。
如果生活是為了謀「生」,為什麼有些人卻想「死」?
與南韓相比,台灣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裏去。根據「美國人口資料局」的最新資料,台灣生育率為 1.0,全球倒數第二。如果不是有壓力,年輕人怎麼會不想生小孩呢?台灣年輕世代到底有多苦悶?2020 年 11 月中旬,台大在 5 天內連續發生 3 起學生自殺事件,而不僅台大,海科大、成大等校陸續也發生學生自殺的事件。教育部長潘文忠 : 「2020 年截至 11 月 16 日,各級學校則有 76 名學生自殺致死。」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統計,台灣 2020 年全國自殺死亡人數共 3,656 人,死因排名第十一位。另外「台灣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8 年的調查指出,台灣 8.9% 的人有憂鬱症,約 200 萬人,其中重度憂鬱者,約 125 萬人。
無論是低生育率、年輕學子自殺或憂鬱症,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壓力太大」。
根據「2019 年 360° 康健指數調查」發現,台灣壓力指數全球排名第二位,僅次於南韓。有工作的人壓力指數平均達 97%,比沒有工作的受訪者(90%)高出許多。三明治族是壓力最大的族群,以性別來說女性壓力更大。造成壓力的五大原因分別是個人財務問題(18%)、健康問題(17%)、工作太多(13%)、家庭財務問題(13%)、缺乏就業保障(13%)。
台灣高科技及網路業的工作壓力特別大 — 來自客戶及主管的壓力、隨時 on call、超時加班、工程師不斷追逐新技術、新冠疫情導致缺工、缺料等。一名 50 多歲在台灣高科技業工作的中階產線主管說:「我每天凌晨 3 點才能回家已成為常態,甚至得開始以廠為家,在工廠過夜,根本沒有周末假日可言。」
如果你也覺得「我好累。」「我累到不想再繼續了。」,那麼你應該停下來好好檢視自己是不是「過度努力」了。
「只要努力,你就一定會成功。」這是一個空話。如果你每天工作 10 個小時還沒有成功,那工作 14 個小時?16 個小時就會成功嗎?你千萬不要掉進這樣的陷阱!
如果失敗,那又怎樣?別將失敗從一種行為(你失敗了),轉變成一種身分(你是失敗者)。失敗當然是非常難過的經驗,但失敗並不會定義你這個人,失敗只是一個你必須面對、應付,並且讓你從中學習的一個過程。
壓力是種選擇,找到幸福也是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舞台上的主角。比起成就,找到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事。」
半路才找到「自己」的一個例子是村上春樹。他本來想當音樂家,「偏偏我不擅長演奏樂器。」他說。二十九歲那年,他在東京經營一間爵士音樂酒吧時,去參加了一場春季棒球比賽,球棒揮擊的清脆響亮。村上春樹描述是「美妙絕倫的迴盪聲響」。這場球賽突然讓他明白,他想要寫小說。
村上春樹在他的書中曾提到把妹有三招:
- 靜靜傾聽她說話
- 稱讚她的衣服
- 盡量請她吃好料
如果還是不行的話, 那還是算了吧!
找到自己也是一樣:
- 靜靜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我到底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別再管『他人』了!」
- 稱讚自己:「我相信你一定做得到!」
- 盡量請自己吃好料:「如果自己做出改變,有一點點小成就,就請自己吃一頓好的!」
如果還是不行的話, 那還是算了吧!但別再努力為「他人」而活了!
「他人即地獄」—法國作家薩特(Jean-Paul Sartre)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延伸閱讀:
- 工程師,您也患有「冒牌者症候群」嗎?
- 勝傳統紓壓法?研究:撫摸狗狗可大幅紓解壓力且效果長達六週
- 智慧穿戴大數據:台灣中年男性壓力亞洲最高!
- 【葉郎串流筆記】沙丘 vs 魷魚遊戲:好萊塢 Blockbuster 公式的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