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提供「餐廳快遞」功能讓店家自己接單!iCHEF 2021 上半年報告現後疫情外送外帶趨勢

在完成與外送雙平台、 LINE 與 Google 的深度整合後,iCHEF 公布全新科技藍圖「餐廳快遞」。除了將透過整合 Google 我的商家(GMB)等方式協助小店家在線上接收快遞訂單外,更要透過全通路來養會員,包含「桌邊掃碼點餐」與「外送掃碼優惠券」等,將餐廳能捕捉到的會員資料變 3 倍,進而能透過 LINE 官方帳號等工具來對高含金量的會員規劃波狀推廣、精準投放,持續經營出更多快遞訂單。相關科技升級將於接下來 6 個月前後陸續上線。
三級警戒衝擊大 抵銷年初餐飲好表現
iCHEF 2021 上半年《台灣餐飲景氣白皮書》數據指出,台灣餐飲產值一到四月份均為正成長,整體營業額相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兩成 (23.3%)。但五月後受到疫情衝擊,總體餐飲營業額大幅下滑,其中六月衰退更超過六成(-61.4%),抵銷了前四個月的好表現。
從疫情影響最劇烈的五、六月數據來看,在 16 種餐飲類型中,「日常飲食型」餐廳受到疫情的衝擊最小,衰退幅度約為 15 %;然而,內用性質的「聚餐型」餐廳在營收及來客數的衰退程度皆十分明顯。受到禁止內用政策影響,上述主打內用型的店家進而推出外帶、外送、便當等服務或產品,雖造成客組單價下降,但 iCHEF 也觀察到,六月的外帶外送比率大幅提升超過四成。顯示消費者的用餐需求仍在,但消費型態已從過往的內用體驗服務,逐漸轉變為外帶餐點和高單價便當。
iCHEF 新科技藍圖:「餐廳快遞」不只接單 更創造訂單
根據 iCHEF 觀察,消費者的餐飲消費行為因各項防疫政策而發生轉變,先前未曾使用外送的消費者開始嘗試該服務,而外帶更持續成長為餐飲消費的主流。iCHEF 2021 上半年《台灣餐飲景氣白皮書》中更指出,疫情期間,消費者外帶的頻率為外送的 2.4 倍,「是否提供線上訂餐」已成消費者選擇餐廳的關鍵因素之一,顯見「便利」將是後疫情時代的餐飲商機關鍵字,而餐廳更需要主動投資,並建立自身專屬的熟客機制與外送平台,以科技加速全通路服務,才能憑藉「便利」與疫情共存。
iCHEF 正式公布新科技藍圖「餐廳快遞」,將讓餐廳搭建屬於自己的平台、並自己經營熟客。除了整合 Google 和 LINE 等入口之外,在 iCHEF 點餐網站中,後台將新增「外送資訊管理」,讓餐廳能自行設定運費公式的新功能,消費者填完地址後,iCHEF 後台會自動依照公式計算運費,並進行合適的快遞安排,讓結帳及點餐都能更方便。「餐廳快遞」讓小店家也能自行經營自己的直營外送服務,更能設定包含滿額免運或集點等優惠等行銷推廣選項,讓複雜的全通路 OMO 科技變簡單、創造更多屬於自己的訂單。
除了外送之外,iCHEF 亦宣布點餐網站整體升級,將新增桌邊掃碼功能及信用卡支付功能。桌邊掃碼功能再搭配線上點餐專屬優惠,讓內用和外帶的客人都有機會加入會員,讓餐廳能精準投放廣告或推播 LINE 訊息,進一步推動餐廳快遞訂單,預計能讓會員資料多三倍。信用卡支付功能更能讓外帶客人減少在現場等待和停留的時間,也讓餐廳快遞的客人使用更便利、餐廳經營更安心。
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表示:「 疫情後消費者對便利的需求只會更高,若餐廳過度依賴外送平台提供便利,那即使業績得以回升、獲利也無法恢復。台灣超過 10 萬間的小餐廳老闆們需要一個能自己決定利潤、自己經營熟客、自己經營推廣的服務通路,讓他們得以在提供消費者更多便利的同時,也能持續創造利潤的成長,並確保自己擁有生意的主控權。這就是 iCHEF 啟動餐廳快遞科技藍圖的目的,也是我們與多元通路互助共生的願景。 」
iCHEF 推「永續餐廳宣言」 落實科技平權、永續經營
iCHEF 今日也宣布一系列針對餐廳老闆的新服務,未來將推出客戶服務成功小隊,提供專人一對一的建議、定期分享「餐廳季節指南」和經營策略,以及推薦嚴選第三方服務。同時,iCHEF 更發表「永續餐廳宣言」,未來將會在減少環境負擔、投資弱勢群體、建立進步燈塔三個面向擴大承諾,推動更永續發展的社會。iCHEF 於今日也分享屏東高樹鄉的數位轉型專案,成功協助當地 50 個傳統商家建立、優化和認證GMB,未來將持續推動整體產業進步,支援弱勢商圈獲得科技平權,讓各種類型與規模的餐飲業者都能輕鬆運用科技。
萬華知名店家蔴油李表示:「我們在地經營近 40 年,無奈從攤販進化到成為店面的第三天就遇到疫情。這段日子真的走得很辛苦。幸好當初為了弱勢家庭特製開發的冷凍包成了新商機。我們在 5 月就導入 iCHEF 服務,現場的外帶結帳不再讓我們手忙腳亂,感謝 iCHEF 科技所帶來的方便性,與我們持續對抗疫情難關。很期待餐廳快遞功能能夠幫助我們繼續成長。」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Chris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