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塞專家開評】突破同溫層錯了嗎?分析 YouTuber 娘娘研究室訪談護家盟

近日 YouTube 頻道「娘娘研究室」訪談護家盟的影片,被批為傷害 LGBTQ 族群引起軒然大波,本週 Alizabeth 娘娘與經紀人於臉書道歉並共同決定下架該影片,作者由性別、視角主義、同溫層三個層面分析該事件,提供經常在關注內容創作者的讀者們都能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並能真正從本事件獲得啟發,本篇內容為 INSIDE 邀請評論。
關於作者陳伯彥,目前就讀東吳大學社會系雙主修法律,讀過一點點社會學,也讀過一點點法律。 從小最厭惡的話就是,你只是學生、小孩,所以不需要多管閒事。 偏偏,我喜歡多管閒事,不因為這個社會身分而不說出自己的話。
【硬塞專家顧問募集中】硬塞邀請各界專家、對網路科技議題有洞見的你,透過文字傳遞觀點,為網路科技產業帶來影響力。觀點評論投稿歡迎來信與我們聯絡。
前些日子,知名 YouTuber Alizabeth 娘娘在網路上分享訪談護家盟執行長張守一的影片,一改過去大膽犀利人設的風格,而是作為一個主持人的角色,用提問的訪談方式,讓受訪人有空間去分享自己的觀點與看法。然而,在該影片當中,娘娘本身因其身份與性別認同等因素,訪談過去曾反對同志族群修改民法之婚姻規定,主張捍衛婚姻價值的張守一執行長,引起許多人撻伐與抨擊,故以下筆者試著從性別、視角主義、同溫層三個層面分析該事件:
跟喜歡的人結婚為什麼要受性別限制
在訪談當中,執行長不斷提到,有研究表示,生育是婚姻網絡建立的基礎,沒有生育,男性是不會主動協助幫助女性等等論述。又額外強調,認為民法上第 972 條所規定的婚姻契約,是明文訂定男女當事人自行訂定,大法官釋字 748 號解釋是錯誤解釋,憲法沒有明文保障婚姻權利等等。
有趣的是,張執行長又說明並非同志性別教育不重要,只是對於孩童的教育要「適齡」,如果小孩子不了解的情況下學習相關資訊,會被誤導云云。而要求提倡更多傳統上的家庭型態,讓小孩有完整的認識。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該論述是以一種生物學的觀點,去代表婚姻的價值是建立在生育關係,並且認為同志無法生育就不可以修改民法的規定,因此為了要保護傳統上婚姻價值,成立護家盟。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敘述會淪為一種有生育才有資格享有婚姻的狹隘價值,難道沒有小孩就不是一個完美的家庭?
事實上,婚姻契約本身在於配偶之間得享有互相依賴的法律關係存在,舉凡財產上的處分關係、權利上契約關係等等,都再再顯示婚姻在法律上對於雙方配偶間能有更完整的權利保障。若用另訂施行法等方式規範,則有可能形成一種社會排除(social exclusion)的刻板印象,甚至導致污名化(stigma),「因為你跟別人不同,所以要去適用特別法。」最終形成愛有等差的社會氛圍。然而只要相愛的對方有著對於共同未來的想像與實踐,那就是一個值得受法律保障的家庭樣貌
而在性別教育上,該執行長不斷使用「兩性」一詞作為非男即女的二分法性別判思維,筆者同樣認為這是一個狹隘的論述,在性別認同上,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關係,而非一種固化、僵化的性別肯認。在學習階段的過程中,如果一味灌輸「男女結合」的家庭型態,是一種對於孩童認識自我的限縮,理應教育且介紹各種不同的家庭型態,包含同志家庭。應該讓孩子能夠理解,生物上的性別認同,並不同於社會上的性別認同,應為一種性別上的光譜,隨時變動著。讓孩子在學齡階段能夠在認識不同性別認同當中,確立自己適合的性別價值與家庭想像。
娘娘可不可以訪談護家盟?
這邊的關鍵點在於「視角置換」的問題。首先,須釐清娘娘的所擁有的身份,一位擁有 34萬粉絲的公眾人物、一位自我性別認同明確的平凡人物。這兩種身分產生界線交織,形成了YouTuber Alizabeth 娘娘。而在此種脈絡下,娘娘在該影片提到,應該試著突破同溫層,去了解反對方,也就是護家盟的想法,因此拍下此部的訪談影片。對此,許多人認為該影片有可能傳達錯誤論述,甚至有可能因為娘娘的網路聲量,讓更多 LGBTQ 族群受到傷害。而筆者認為需要先釐清角色的視角,才不會模糊此次的焦點。
Alizabeth 娘娘是一個藉由網路上獲得流量,讓自己得以獲利的角色,故在任何的訪談影片的企劃會以具有話題性、共鳴性來作為主要內容的發想。當然,要分享的觀點是否受到限制則是身為公眾人物需要考量的因素,例如不可能傳達如刀械、毒品販賣等等觸法的內容。那請護家盟來分享觀點,應該討論裡面的內容是否已經是一種「惡意」、「錯誤」、「傷害」等言論。因而這樣的判斷,已經非法律得以明文判斷的範疇,而是一種價值上的主觀取捨。
自由權的保障,不是沒有限制,護家盟的論述是否應該被限制,是每個人受到背景、文化、身份認同的脈絡所影響決定,根本上是沒有對錯的問題,只有你能不能接受的問題。與此同時,在性別認同價值的說明與了解下,做出屬於自己的性別認同,如同娘娘曾在影片裡談到:「我的性別認同不需要別人的人認同、接受、包容。」所以,縱然娘娘本身有對於LGBTQ 的性別強烈認同,發布該訪談影片會被人認為與自己認同的價值有所違背,筆者也認為僅是一個平凡人也想瞭解不同價值的論述,從而更了解自己的性別認同。你可以抨擊因為他的影響力可能讓更多 LGBTQ 族群聽到令人感到難過、傷害的影片,不過你也不可以限制一個平凡人想要多認識不同價值的權利。
同溫層就是自己主觀認同價值的場域
誠如前面談到,如果你否定一個文化價值,就可能是陷入文化優劣的陷阱。多數時候,我們都會為了抨擊而抨擊,而忽略了批判的前提在於理解你所要評論的論述。如果在不了解的情形下去批判,則會變成一種無的放矢的混亂狀態。進而,突破同溫層於認識與理解不同價值的倡議,也正是我們在不同文化價值碰撞下,更能堅固自身認同價值。
另一個爭議點在於,護家盟所建構的同溫層,是否被視為一個良善的文化價值,畢竟在護家盟所提倡的理念當中,是以傳統刻板印象上家庭型態,去限制他人的基本結婚權利。在筆者的觀點下,此種限制他人權利的論述確實不妥,畢竟不可以因為不了解同志文化,就提倡以變相排擠的法律規範去限制個人相愛的權利,這是一個無理的要求,是認為其所捍衛的傳統家庭價值,遠比同志文化更為重要的優劣論述,我們應該予以批判。
不論是觀眾、自媒體應有開放性思維的對話
我們都需要更認識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才能去說服對方,同樣地如果固執於自身立場,而否定對話的可能性,則會讓這個社會無法有更延展性的文化發展。理應記得,無論是誰都值得去聆聽他的說話,而適時的藉由自身的論述去評價不同文化可能出現的交織。
愛一個人若被人因為性別的框架所限制,就是應該要去積極保障那些相愛的人的權利,願平權之路得以繼續發展光芒。
責任編輯:Anny
核稿編輯:Mia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