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作者投稿,並經 INSIDE 編審後刊載。作者 Elaine 為內容行銷專欄作家、UX/UI設計師。致力於撰寫乾貨文章、分享行銷知識,曾獲選刊登於行銷人等媒體。
Google Trends 是 Google 旗下免費的搜尋趨勢觀測工具,視覺化的圖表、多個關鍵字比較等多樣豐富的功能,讓 Google Trends 不論在趨勢判讀或關鍵字研究上都對使用者有諸多幫助,可說是行銷工作者必知必用的工具之一。
今年夏天,Google Trends 迎接 15 週年!為了慶祝,Google 官方部落格上推出一系列的報導與介紹,要讓大家更進一步認識這項實用的工具。
Google Trends 的誕生
Google Trends 於 2006 年正式上線,最一開始只是 Google 實驗室裡研究人員用來分析搜尋趨勢的小工具。後來,Google 認為如果將這項工具推廣給大眾、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多幫助,才因此發展成正式產品;當時 Google 剛在以色列成立新據點,而 Google Trends 正是以色列團隊的第一個專案。
Google憶當年,2006年紅什麼?
2006 年的夏天,你在做什麼呢?在官方部落格中,Google 列出了幾項大類,回顧、比較當年及現在被搜尋最多次的人事物。

2006 年夏天最紅的歌曲是蕾哈娜的《Unfaithful》、最紅的演員名人是歐普拉和歌舞青春系列的柴克·艾弗隆;這些歌、這些人或許都是你年少時的回憶。
在排行榜裡,我們看見了時代的洪流,卻也同時發現有些經典是永不退燒的。在「電視節目」類別中,2000年開播的美國老牌真人秀《老大哥》(Big Brother)在 15 年後的現在竟仍在榜上;遊戲類的《音速小子》(Sonic)與《戰地風雲》系列(Battlefield)無論在 2006 還是 2021年,都仍深受玩家喜愛。
台灣最早的 Google 趨勢年度排行?
以上統計是以全球為主,那台灣呢?很可惜台灣 Google Trends 只有年度排行,且最早只能追溯到 2008 年。


從 2008 年的搜尋排行榜,我們仍能一窺當年最熱門的時事與話題。
那一年,陳冠希爆出醜聞震驚華語演藝圈、馬英九當選總統完成台灣第二次政黨輪替、圖文作家彎彎正當紅、歌唱選秀《超級星光大道》爆紅;那時候,YouTube、Gmail、Google Map 等現今我們離不開的服務都才剛剛崛起、便利快速的高鐵也才剛開幕。
Google親自揭露,使用 Google Trends 的 15 點秘訣
除了 Google Trends 的歷史與數據回顧,Google 官方也親自透露使用這項工具的 15 項秘訣。其中,有以下三項有趣的知識:
- Google Trends 不是「民意調查」
Google Trends 是反映一段時間內人們對於某個主題的搜尋興趣和熱度,而非民意調查工具,也沒辦法呈現投票調查或是相關數據、不該混淆。
- Google Trends和「預測查詢字串」不同
在 Google 搜尋資料時,搜尋引擎會呈現一連串「預測查詢字串」、預測你想搜尋的相關內容,並幫助你不用打完完整詞彙就能直接點選查詢。

根據官方的介紹,「預設查詢字串」的產生方式非常複雜,雖然當下與該關鍵字相關的熱門主題是要素之一,但還有其他更多的因素影響預測字串的呈現。
即使是在奧運期間,假如你最近很常查找東京旅遊相關的資訊,當你搜尋「東京」時,預測字串很可能會優先出現「東京 景點」「東京 美食」等、而非多數人關心的「東京奧運」。
簡單來說,「預設查詢字串」是在預測「你這個人」想搜什麼,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另一方面,Google Trends 純粹是展示的某關鍵字在某段時間內的搜尋趨勢變化,具有客觀意義。
- 15%的搜尋結果是 Google 從未看過的
Google 在最後也提醒用戶,每天有 15% 的搜尋結果是全新、從未看過的,隨時可能會有全新的詞突然竄起;而這也正是 Google Trends 帶給人們的樂趣之一:反映社會中不斷變化的議題焦點。
15 年的成就:世上最大的免費趨勢數據庫
2006年以前,我們很難想像要如何數據化、科學化的了解各個地區、國家、乃至全球,人們所在關心的是什麼?世界變化的趨勢與前景是什麼?回首過去15年,Google Trends 無疑是一項具有特殊意義且偉大的發明。如同其幕後推手之一、Google 工程副總裁 Yossi Matias 在採訪中所言,Google Trends 是世界上最大的免費趨勢數據庫,趨勢反映現實、預測未來, Google Trends 將繼續如實呈現人們真正共同關心的事物究竟是什麼。
責任編輯:Ch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