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uis 外商品牌經理人觀點】用數字拆解:只要有 1% 的人願意挺你,你的 IG 貼文就會爆紅


前言:一個爆紅貼文究竟如何誕生?
想必你看過很多如何打造爆紅貼文的技巧,但你知道造成一個爆紅貼文的真正的條件嗎?
如果爆紅的背後有一個明確的 KPI,是不是意味只要滿足這個 KPI 就會爆紅,帶來源源不絕的流量?
有 KPI 的話,爆紅是不是更容易複製、更容易衝量,甚至會影響你看待內容與創造內容的方式?
本人分析個人 IG 帳號,整理爆紅貼文數據後發現,爆紅的原理比想像中簡單許多:
IG 爆紅貼文公式 =
8% 以上的粉絲互動率 X 1%以上的每日非粉絲互動率。
爆紅貼文公式 3 大重點:
- 引起粉絲熱烈互動,達到 8% 以上的互動率。
- 連非粉絲也喜歡你的內容,達到高於 1% 的互動率。
- 每天都要持續達到第 2 點。
只要通過這三個考驗,就能靠站內分享與站內自主推播的流量,打到比粉絲總數多好幾倍的人。
接下來,本篇會提出 7 個爆紅貼文的討論。除了介紹爆紅貼文公式背後的假設、分析及推理,也會分享有哪些階段性的目標,能夠幫你獲得更多的站內流量。
一、首先,來談談什麼是爆紅?
從曝光的角度來看,爆紅意味著貼文不只打中大部分現有的粉絲,甚至被更大量的新群眾看見。
如果觀察一篇網路爆紅貼文如何誕生,會發現內容常會先引發粉絲大量的互動和討論,同時引起更多人關注。其大量互動會帶內容突破粉絲圈,打進新的群體。這時,平台也會主動曝光高互動的內容,推送到更多新的群眾眼前。有時候內容甚至會燒到平台之外,在新環境再次引發出討論或者是報導,並為內容帶回更多的目光與討論。
二、先不論貼文爆紅與否,提高貼文的互動率,是否就能夠打到更多人?
互動率的確是影響粉絲觸及率的關鍵。若能大幅提升互動率,甚至有機會就有機會達到 3 倍於平台平均的觸及成效。
下表呈現互動率會如何影響粉絲觸及率。裡面放入 8 個資料點,7 個藍色點是本人上個月的 7 篇貼文資料,紅色點是 IG 一般篇文的平均值。
觀察這個 8 個資料點,互動率與粉絲觸及數呈現高度正相關,其中互動率 8.5% 的那篇,甚至打到 72% 的粉絲。

三、我能打中全部的粉絲嗎?還是說粉絲觸及率有上限?
粉絲觸及率有其上限,所以如果想要爆紅,在粉絲已打好打滿後,就要走出粉絲圈,並以非粉絲的觸及為目標。
我個人的粉絲觸及率極限約為 75%,這也意味著我有一群永遠也打不到的粉絲。從行為來解讀會發現這個現象更好懂,的確總是有一些帳號,我們追蹤了很久,但我們從來沒有互動過,甚至沒有看過內容。
要提醒的是,每個人的粉絲活躍度不同,所以上限會因人而異,但從經驗上來看,我的爆紅貼文的粉絲觸及率,的確都很接近 75% 的上限。
四、高互動率與爆紅似乎正相關,但是否高互動率能保證爆紅?
分析爆紅內容個案並將數據整理,會發現互動率應該與爆紅有關,但可能還受到其他因素影響。
整理 6 篇爆紅的貼文數據,會發現互動率應該與觸及人數正相關,但也觀察到圖中有 2 個極端值(紅點)令人在意:
為什麼內容互動率達 12.5%,可以打到高達粉絲總數 2.5 倍的人數?
為什麼內容互動率高達 20.7%,卻只能打到比粉絲總數多 3% 的人數呢?

同時我們也發現,互動率 12.5% 的那一篇,在前兩天累積的互動率甚至只有到 8%,這在所有爆紅貼文當中也是最低的互動率表現。
為什麼會有上述的現象?作者提出一個非常簡單的假設,試圖回答這個極端值的原因:
這 2 則貼文在粉絲圈內都很成功,但面對非粉絲的互動率則完全不同。
這意味著如果貼文只在粉絲圈互動良好,卻讓非粉絲無感,貼文就無法引發更多來自非粉絲的互動與再次分享,站內的自然流量也無法持續。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進一步假設:如果內容要爆紅,不只要在粉絲圈內引起互動,同時在不熟悉你的非粉絲群體間都能引發互動?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釐清如何得到非粉絲的互動數據。
五、IG 的數據無法分辨出粉絲與非粉絲的互動表現,如何得知非粉絲的互動表現是帶來貼文爆紅的主因?
從 IG 洞察報告會發現,9 成以上的粉絲觸級量會在貼文張貼後的 48 小時內走完,所以張貼 2 天後的流量,幾乎都是非粉絲觸及。
無論貼文是否爆紅,在 2 天內就會完成對活躍粉絲的觸及投放。所以張貼 2 天後累積的新流量,甚至可以說幾乎都是非粉絲累積的數據。
六、非粉絲的互動率對爆紅到底多重要?要達到多高的非粉絲的互動率,才能引發源源不絕的自然流量?
觀察數據會發現:當非粉絲的互動率能夠達到 1% 以上時,平台就會不斷的餵養該貼文給更多的非粉絲看。
舉我今年 8月 6 日的爆紅貼文為例,會發現連續兩週都能維持超過 1% 的互動率 (亦為非粉絲互動率),且每日新增觸及 (亦為非粉絲觸及) 均達 1000 人次以上,同時可以觀察出:
- 維持高於 1% 以上的非粉絲互動率時,貼文的新觸及能穩定增加。
- 非粉絲互動率越高,能引發更高的非粉絲觸及。
- 貼文有時效性,互動率會隨時間下降 (推估除了與內容的時效性有關以外,可能群眾也較不喜歡和張貼已久的貼文互動)。

作者也發現,當互動率下降到 1% 以下後,貼文的自然流量也開始停滯。綜合推論,互動率應該就是影響系統持續推播帶來自然流量的主因。
為何會有上圖的現象,作者在這裡大膽推測:只要系統判斷你內容超過平台的平均水準,就會持續推播,推播到非粉絲不互動為止。
雖然此貼文的互動率降至 1.1% 已略低於平台平均值 1.7%,但可能是因為此貼文的其他表現很好,例如每個人觀看貼文的停留時間很長,因為仍被認定為比平均值更佳的內容。
若以站方的立場思考,如果該內容的綜合表現每天持續被認為超過平台的平均值,就代表該內容比其他內容「更好」,更值得被看見,所以在群眾對這篇貼文失去興趣之前,理應持續推播互動「更好」的內容給新的群眾看。因此自然流量仍會源源不絕的導入。
七、總結:
爆紅可遇不可求。不建議創作者把爆紅視為常態目標,甚至第一關 8% 的粉絲互動率的低標就已經極為困難。很多時候行銷要達到目標並不追求爆紅,能持續創作好內容與粉絲深度互動,達到想要的轉換,這也是品牌與帳號背後的創作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課題。
IG 爆紅貼文公式 =
8% 以上的粉絲互動率 X 1%以上的每日非粉絲互動率。
只要做到這 3 件事,你的內容就極有可能爆紅:
- 創造粉絲會熱烈互動,互動率高達 8% 的優質內容。
- 該內容貼出 2 天後,連非粉絲也會感興趣,達到 1% 的互動率。
- 突破時效性的考驗,每天持續吸引新的非粉絲,達到 1% 以上的非粉絲互動率。
責任編輯:Anny
延伸閱讀:
- 【硬塞 IG 研究室】如何觸及潛在粉絲?IG 重磅釋出搜尋運作原理 預吿未來圖片、影片呈現搜尋結果
- 【硬塞 IG 研究室】團結力量大?個人、團體經營 IG 帳號的優劣分析
- 【硬塞 IG 研究室】編輯自產內容日更貼文我們怎麼辦到?背後產製流程導入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