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ier IPO 之路】轉型八次才確認 MarTech 領域,一路堅持用 AI 改變人類的生活

「我們總共轉型過八次,這八次每次推出的產品都不一樣;也曾有一陣子陷入不知道做什麼題目的情形」。-Appier 執行長游直翰
在上一篇【如何前進東京 Mothers 板?】裡,游直翰、李婉菱分享了 Appier 在日本上市背後所做的準備。不過,「AI 獨角獸」這個詞放在 2021 年現在看似非常風光、引人注目,但 Appier 的創業之路並非一帆風順,途中經歷過幾次失敗、轉型。
我們現在覺得 AI 是個 buzzword 是因近年來機器學習興起所創造的趨勢,但在 Appier 創業之初的 2012,IGeoffrey Everest Hinton 才跟學生們參加 ImageNet 比賽而已,世人根本還不太曉得 AI 的巨大潛力。本篇就要來談談 Appier 2012 年創業以來,他們是怎麼度過轉型八次、不知方向為何的壓力,最終得以成為「台灣獨角獸」所付出的心血。
Appier 總共轉型了八次
應該有些讀者曾有印象,在 Appier 出現之前,游直翰、李婉菱原本還做了創一間「Plaxie」,乍看之下是一間開發 APP 與社交遊戲的公司。「Plaxie 說是遊戲公司其實也不是,核心還是 AI,是 AI Engine for games,」李婉菱說,「其實從 Plaxie 到 Appier,我們一直圍繞著『怎麼用 AI 讓人的生活更輕鬆』思考」。
游直翰跟李婉菱兩人都有豐富的留學美國經驗,李婉菱是史丹佛生科碩士、華盛頓大學免疫學博士,而游直翰本身更是從大學就念台大資工系,碩博拿的是美國史丹佛跟哈佛的學位,還師承吳恩達(Andrew Ng),是幾十年來都在研究 AI 的學者型創業者。
但他們說,當年只是很單純地想要成立一個很酷的團隊、做出很酷的科技,但並沒有想清楚,自己產品對市場到底有何價值。後來 Plaxie 經營並不是很順利,公司解散了,但原團隊繼續留了下來,不斷思考到底怎麼用 AI 技術創業。
「我很渴望可以用 AI 改變人類的生活。」游直翰說。
從 Plaxie 一直到 Appier 時期,他們的經營路線總共轉型過 8 次,每次想推出的產品、TA 都完全不一樣,不斷嘗試、思考人工智慧最能發揮作用的領域,但前期還是非常不順利。「從沒想過放棄;但有一陣子還真的有陷入不知道做什麼題目才對的狀況,」游直翰苦笑,「還好大家覺得挫折時都去辦公室樓下的小酒吧喝一杯,喝了明天就能重新開始。」
這種狀況直到有一次客戶在問:「要不要試著用 AI 來做遊戲推薦引擎?」推薦引擎在 AI 領域來說是相對簡單的技術,團隊也想:好吧,就試試看吧!但沒想到做了兩、三天,成效居然是預期的兩、三倍。
「花的力氣比想像中少,但沒想到影響這麼大。」游直翰說這次經驗讓他們從新思考定位,決定把 AI 變成一種商業催化劑,踏入了使用大量使用者數據的 MarTech 領域至今。
Appier 的產品 roadmap 依照行銷漏斗打造
自踏入 MarTech 後,Appier 透過上述經驗所打磨出的第一個產品,正是使用者獲取平台「Crossx」。李婉菱回憶研發 Crossx 時,正是行動網路興起,大家都在思考如何透過消費者資料做行銷的時代。「那時候不少企業過去只熟電視跟 desktop 廣告,他們很擔心在行動網路時代無法做好行銷,我們發現其中一個重點就是找客戶。」
後來他們也發現,企業往往手握很多客戶資料,但不知道每段資料怎麼用、怎麼發揮綜效。李婉菱說,「後來我們就仔細思考一個消費者在不同裝置、不同階段會經歷哪些里程?」以此後續思考第二個產品-資料科學平台 AIXON,讓企業可以知道消費者在網路歷程,並能徹底活用消費者資料解決企業問題。
隨著 Crossx、AIXON 第一、第二個產品被越來越多客戶使用獲得市場實證,也讓他們順利獲得更多投資人信任募得資金;這些資金後續也依序這個思路,買進 AiDeal、AIQUA、BotBonnie,把 AI 能為行銷漏斗中每一段能做的事,像是拼圖那樣一個一個補足。
後來的故事也就漸漸受到許多媒體重視,隨著經營規模變大需要更多人才,游直翰也找來在台大的同學林軒田、史丹佛的學弟孫民入伙,讓 Appier 的經營進入了正向循環,越滾越大。但即使走到今日順利在東京上市,游直翰說,他們還是會繼續抱著讓 AI、軟體變得更聰明、更普遍化,幫助人類前往更自動化的社會走去。
「到最後那麼一天,已經不會有人強調 AI 了,因為所有東西都會有 AI,這是我們未來十年的想像。」游直翰、李婉菱笑著說。
核稿編輯:李柏鋒
延伸閱讀:
- 【Appier IPO 之路】如何前進東京 Mothers 板?游直翰、李婉菱現身說法
- Appier Q2 財報:營收 28 億日圓 YoY 增 50%,並於 6 月實現首次營業獲利
- 【新創雙板現在上路】創新板、戰略新板真能催生獨角獸?從 91APP、Appier 市值交叉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