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ier IPO 之路】如何前進東京 Mothers 板?游直翰、李婉菱現身說法

沛星科技 Appier 對 INSIDE 讀者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一間企業,它不只是創立於台灣的獨角獸,也是至今唯一一間成功在東京證券交易所 Mothers 創業板 IPO 的台灣公司。
Appier 成功登日的經驗對台灣新創來說相當具有指標性作用,一來有好的題材、好的發展策略,台灣新創一樣可以登上國際資本市場(當然 Just Kitchen 也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另一方面,Appier 背後投資人有紅杉、軟銀、LINE、聯發科,也是登上專為新經濟募資的 Mothers 創業板(註),可以反過來讓台灣投資人更深刻認識到底一間國際級的網路股、SaaS 公司,其營運邏輯到底該長什麼樣?
延續 INSIDE 在【創業家兄弟】、【Just Kitchen】專題對台灣網路新創 IPO 之路所做的報導,這次我們專訪到 Appier 共同創辦人游直翰、李婉菱,以及 Appier 獨立董事簡立峰,來談談 Appier 到底是怎麼成功在東京 Mothers 創業板 IPO,以及其背後這數年來作為 AI 新創的心路歷程。
Appier 為何選擇東京上市?
首先最讓 INSIDE 好奇的是,為什麼 Appier 不是選美國、台灣、香港,而是選了日本上市呢?李婉菱說大概是兩年半前,營收開始進入穩定成長,產品策略也上了很明確的軌道,開始讓他們慢慢進入啟動 IPO 的動作。
「有比較多相似的公司,IPO 的時候劵商、會計與投資人才有參考依據,算出公平的估值。」
李婉菱說,Appier 不是沒考慮過其他地方 IPO,如果該公司是 IPO 市場上該類別第一間公司不是不行,但就差在評估標準確實少了一點;加上 IPO 的作用不光光只有募得資金、賣股票出場,它還有要跟當地市場緊密結合的意味。
當然從軟體業的角度來看,美國一定是一個十分樂意為軟體、科技新創買單的市場,但是 Appier 準備啟動 IPO 當時,還沒在美國有固定團隊,尚未建立當地聯結;而香港市場比較喜歡面對 B2C 的消費型企業,或是有跟中國市場有較強連結的新創。
但日本一直是 Appier 的主力市場,加上軟銀、LINE 這一層股東關係,如果選擇日本上市的話,會對 Appier 繼續深耕日本有很大的加分作用。李婉菱說確實日本軟體業的內需傾向比較重,但是其內需市場規模就已經非常大,再加上從資本結構、新創規模兩個角度來看,外國資本在日本活躍度是相當足夠的,因此 Appier 也在投資人建議之下,選擇了適合成長型的東證 Mothers 創業板上市。

越早踏出海外,也越可能儘早吸引國際資本
不過 INSIDE 也很好奇 Appier 至今股東有紅杉、大華跟淡馬錫,還有更重要軟銀跟 NAVER,陣容非常豪華,Appier 是怎麼吸引他們投資的呢?面對這個提問,李婉菱笑稱 Appier 的經驗不見得適用於所有公司。不過總體來說,軟體、SaaS、AI 公司的市場界線相較實體經濟是比較模糊、擴展速度也必須比較快,所以投資人會期待的市場規模很自然地就會比較大。
「台灣 home market 是優點也是缺點,如果想上市,軟體創業者第一天最好就有走到國際的打算,」李婉菱說 Appier 能在很早期就幸運地認識第一輪募資即開始不斷參與的重要投資人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就是在去新加坡開點時遇到的。如果不是很早就去新加坡設點,很可能紅杉就不會這麼早加入,也幫不上這麼多忙了。
對未來也有意日本上市的新創,游直翰、李婉菱提醒如果公司已經在其他市場都有設據點了,在流程上這些據點的法遵、財務都要一起備齊,而且必須要兩、三年前就提前思考,到底要用國際通用會計準則(FAS 或 IAS)還是日本的準則(Japanese GAAP),並開始提早尋找人才。「相信大部分機構投資人投資時提醒這些事了,但這也是一個把公司制度整理更健全的機會。」游直翰跟李婉菱笑稱。
註:日本 Mothers 創業板主要服務具高度發展潛力的新創公司,條件為總市值 1,000 萬美元以上、股東人數須達 200 人以上等標準,去年交易金額為 4,079 億美元。
Appier 2014 年由印度紅杉資本投資,得到 600 萬美元 A 輪資金;2015 年又獲 B 輪 2,300 萬美元資金;2016 年獲 B+ 輪1,950 萬美元;2017 年獲軟銀、LINE 領頭的 C 輪資金 3,300 萬美元,最後 2019 年獲 D 輪資金 8,000萬美元。
核稿編輯:李柏鋒
延伸閱讀:
- 【Appier IPO 之路】轉型八次才確認 MarTech 領域,一路堅持用 AI 改變人類的生活
- Appier Q2 財報:營收 28 億日圓 YoY 增 50%,並於 6 月實現首次營業獲利
- 創新板、戰略新板真能催生獨角獸?從 91APP、Appier 市值交叉談起
- 【硬塞評論】Appier 的風光上市之路!將激勵台灣新創出走海外 IPO 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