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 7 月 VISA 宣布,已與全球 50 家加密貨幣平臺合作,發展加密貨幣信用卡,在上半年這段時間,這些加密貨幣信用卡的消費金額就超過 10 億美元,並可在全球 7000 萬個商店消費,但近期美國的會計師與財務顧問向外媒指出,這些交易行為理應「課稅」。
美國國稅局因此盯上這些加密貨幣使用者並以股票、不動產的模式認列其為資產,並認為在加密貨幣上的買賣行為皆須課稅,有意強化相關規範制定。
加密貨幣信用卡帶動數位資產更容易流通,提高使用者以加密貨幣來付款
加密貨幣,亦或稱虛擬貨幣泛指如比特幣、狗狗幣等高價值虛擬資產,有別於傳統的股票與投資這些加密貨幣對金融、政治、民生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力。去年信用卡公司 VISA 便與加密貨幣新創 BlockFi 共同推出「比特幣回饋信用卡」,核卡通過後後 3 個月內刷卡滿額 3,000 美元,就送價值 250 美元(約 6,960 元新台幣)比特幣回饋金,有意讓初入加密貨幣市場的消費者能更熟悉加密貨幣的使用與操作、購買。
目前 Visa 與 MasterCard 兩大發卡龍頭皆推出加密貨幣信用卡,與加密貨幣交易平臺合作發行,為已擁有加密貨幣資產的消費者提供服務,當以加密貨幣信用卡消費時,後端會將加密貨幣轉為當地貨幣並支付給商家,讓商家對加密貨幣的接受度大大提高。從 MasterCard 在今年 5 月公告的調查報告中,目前全球有 93% 的 MasterCard 用戶有意採用新型態的交易模式,像是加密貨幣、生物辨識、非接觸式或 QR code 等工具。
美國政府對加密貨幣的「課稅」法律漏洞仍然存在
發現到加密貨幣的交易與潛在市場發展,美國政府特別立法將加密貨幣認列為應「課稅」的資產,認為使用加密貨幣與出售任何其他財產沒有什麼不同,即便交易金額不大仍然需要課稅。但延伸的問題就算對加密貨幣課稅,加密貨幣的投資人仍有辦法逃稅,穩定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穩定幣多與現實資產掛勾,如房地產就是一個常見的標的,在波動與利率不容易改變的條件下,某些加密貨幣信用卡的發卡銀行讓用戶與房地產掛勾,穩定幣在沒有現金流進出與交易行為下逃漏稅,卻能享有房地產增值收益,並連帶的運用「加密貨幣紅利」吸引讓更多尚未進入、已經進入加密貨幣的市場投資人。
這些紅利與增值收益大大抵消了政府對加密貨幣投資人的施加的徵稅壓力,但現狀是政府無法對銀行給予的「紅利、回扣、折扣」進行徵稅,未來銀行體系的加密貨幣運作是否需要更深入的訂定規範,看起來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評估。
核稿編輯:Ann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