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蘋果全新隱私功能 Private Relay 中國等九國確認無法使用 拆解背後運作與 VPN 不同

在今年 WWDC 上,蘋果準備再度強化隱私功能,其中 iCloud 新增無須額外付費提供的 iCloud+ 服務,主打除了雲端空間之外,還有新的網路隱私功能 Private Relay。
根據蘋果表示,Private Relay 將所有流量數據都加密,就連是蘋果也無法獲取用戶的數據,這背後是看到還有哪些隱私問題需要解決?而在 Private Relay 下,用戶網路資料傳輸又會如何運作?又和 VPN 哪裡不同?本文將仔細為您解釋。
多數人無意識到網站、廣告商追蹤
使用者無論是用家中網路、蜂巢式網路、無線網路,網路服務或第三方都可以從網路存取的資料匯集在一起,藉此獲取用戶更多個人資料,一般來說,網站廣告技術公司就是這時獲得個人的網頁瀏覽紀錄並在全網追蹤。
沒有 Private Relay 的個人網路使用運作流程如圖,網路供應商能看到用戶 IP 地址以及所瀏覽過的所有網站名稱,針對歷史活動做紀錄形成個人資料。尤其廣告技術公司網站甚至可以透過個人的網路活動形成具有個人獨特的識別特徵,在全網進行追蹤,大多數人在使用網路服務時對此並沒有意識。

蘋果全新 Private Relay 背後運作邏輯
新的網路隱私功能 Private Relay 將所有流量數據都加密,就連是蘋果也無法獲取用戶的數據,在這項功能上多數人的直覺想到的是 VPN,不過仍是不同的。
VPN 如何運作?
VPN 「虛擬私人網路」,能針對用戶的網路流量進行加密,保護用戶的線上身分,用戶在聯網使用 VPN 時,會在兩個設備/網路之間創造專屬並加密的通道。由於數據經過加密,在 VPN 運作下外部人士都無法竊取數據,即使被侵入,要獲取任何資料也非常困難。網路使用者透過 VPN 可以在全球各地安全存取應用程式、網站和娛樂平台等服務。
蘋果全新 Private Relay 運作模式
今年在 iCloud 內建的全新網路隱私服務 Private Relay ,主打讓用戶能以更安全、更隱私的方式連接並瀏覽網路。使用 Safari 瀏覽網頁時,Private Relay 能確保離開使用者裝置的所有流量都經過加密,因此任何使用者和他們正訪問的網站之間的第三方,甚至連 Apple 或使用者的網路供應商,都無法存取和讀取。
蘋果官方解釋,Private Relay 的工作原理是兩個獨立的中繼點來引導任何網路流量。一個為用戶分配一個匿名 IP 地址,第二個再轉發到目的地。蘋果在發表會時表示,這樣分離資料可以防止任何單個實體確定用戶的身份和他們訪問的網站。
Private Relay 的運作如下圖,這兩個分離的隱私中繼站其中一是蘋果,另一個由第三方運行,這個架構讓網路服務、網站將無法知道用戶身份以及網路瀏覽的活動,就連蘋果自己都無法知道。
在中繼站 1 到中繼站 2 時,IP 地址其實已經被刪掉,對中繼站 2 提供足夠的資訊,並形成一個臨時的 IP 地址,然後網站在前面是加密狀態,到中繼站 2 時進行解密。

過去下存取網站時仍能精準了解用戶位置,但在 Private Relay 運作下,第二個中繼站會分配臨時 IP 位置,是在一個寬廣的範圍隨機分佈,用戶仍能流暢瀏覽準確的內容,但是精準位置不會被洩露。
受法規限制,中國等九國無法使用,支援國家日後公佈
不過,Private Relay 並非全球通用。受限於各國法規的問題,蘋果也指出 Private Relay 功能無法在中國、白俄羅斯、哥倫比亞、埃及、哈薩克、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庫曼、烏干達和菲律賓使用。中國政府長期對網路監控審查並不是新鮮事,而這次 Private Relay 服務無法在當地使用並不意外,只能說蘋果再次為營收近 15% 的大國妥協了。
目前尚未公布支援國家的正式名單,蘋果也尚未說明其合作的第三方服務商,日後才會宣布支援的地區,並在今年稍晚開放。
本次蘋果針對隱私保護力道加大,也在業界再次掀起一陣討論。例如,郵件 App 也加入追蹤透明度,使用者可自主選擇允許追蹤與否,也可以隱藏 IP 位置,讓廣告商無法取得個人郵件狀態。
而在 Safari 同樣也阻止追蹤 IP,並推出隱私權報告功能,可以讓使用者查看過去七天存取資料的 App 以及使用的程度,包含位置、照片、相機、麥克風和聯絡人,讓用戶更有意識自己的個資利用狀況。另外,Siri 新的離線模式數集中於設備處理為用戶把關資安問題。
從蘋果連年針對隱私服務的升級,不只是提高用戶在隱私保護的意識,也成為重要的賣點之一,估計未來只會推行越來越多隱私功能,而對廣告服務來說,是否能順利見招拆招,又或是提早推出能對用戶隱私更友善的替代方案,也成為重要的議題。
核稿編輯:MindyLi
延伸閱讀:
- 【WWDC2021】蘋果 Swift Student Challenge 公布全球 350 位獲獎者 兩位來自台灣
- 【WWDC2021】蟬聯兩年奪 WWDC 學生挑戰賽獎項 薛竣祐從疫情發想 AR 互動奪獎
- 【WWDC2021】用創意從全球脫穎而出 專訪WWDC 學生挑戰賽台灣獲獎者顧賀翔
- 【硬塞數位工具箱】防疫期不只 Apple Watch 6 測血氧!iPhone、Apple Watch 運動、健康功能一次看
- 【WWDC2021】iOS 15 全新專注模式、iPadOS 15 多工升級,支援 Swift Playground、 隱私、健康功能再強化
- 【WWDC2021】macOS Monterey 亮相!跨螢匯流體驗升級、開放第三方智慧裝置使用 Siri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