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wie 商業投資】巨獸翻身:Walmart 數位革命的台下六年功

約在 2015 年,零售巨頭 Walmart 還在擔心電商與全通路行銷是否會對業務造成毀滅性打擊而積極變革,從實體店、顧客體驗、物流進行全面改善,歷經一連串轉型與科技導入後,面對疫情的挑戰,2020 年的營收約 5,000 億美元,不但沒有衰退,反而逆勢成長。然而公司並沒有打算停下腳步,繼雲端與電商等技術導入後,Walmart 目前整享受物聯網與 AI 所帶來的技術整合優勢,回顧這六年來,一場人+場+技術的零售革命正改變這家百年家族企業。

艱難的開始:內外在的轉型壓力
2018 年,認知到自己技術負債過高與平台經濟的影響力,加上阿里巴巴與亞馬遜等輕資產電商平台企業侵蝕獲利下,公司在 CEO Doug McMillan 帶領下成立數位小組,招募 1,700 名科技人才並大量投資於新興科技,不但成為當年非科技業的最大技術投資者,更全方位檢視公司從實體店面到物流系統的轉型需求。當時許多分析師與投資人認為家族掌權企業放權上有所限制,轉型上不易成功。
實體分店鍍金術:店內機器人與數位櫥窗
與傳統零售業不同的是,Walmart 數位的第一戰並非直接架設電商平台或是取消實體店面,而是優化既有店面的功能,在經過多輪遴選後,公司選擇與機器人新創 Bossa Nova 合作,將自動機器人運用於存貨控管與監控流程,確保顧客能隨時取得想要之商品。除此之外,公司的數位櫥窗可以隨時記錄庫存狀況,使得不同分店間能及時調貨,同時整合第三方資料源,如網路、社群訊息等,動態調整商品訂價以符合消費者需求。

Walmart App:緊抓消費者生活習慣與步調
許多零售商過度專注於如何與亞馬遜競爭導致忽略競爭力盤點的議題。亞馬遜這類公司基本上是龐大生態複合體,結合本身雲端事業(AWS)、廣告與與電商多種資源,讓一般零售業者相當難複製。Walmart 雖把亞馬遜視為勁敵,卻沒有打算將自己改為輕資產公司。公司以 Walmart App 作為資料平台,透過系統化監測 2000 億筆的交易數據,即時掌握消費者偏好及交易資料,以給予消費者客製化的商品推薦及優化的購物歷程。
除了內部交易數據外,公司更結合外部如經濟、氣象、重大事件等數據,進行商品的數量精準進貨與配送。
建立強韌的底層技術架構因應運算與擴充的需求
由於轉型是建立在龐大的資料經濟上,企業過往封閉式的 IT 架構不但資源不足,也無法順利與外部資料串接,新的 Jet.com 平台剛啟用無法立即看見成效。為加速數位化腳步, Walmart 與微軟簽訂的五年戰略合作契約正好解決雲端部署(PaaS)與應用的問題。 Azure 雲端平台提供巨量的運算資源與各種機器學習模型的建立,節省 IT 部門大量時間,由於零售業的產品生命週期相當短,對於慣用多數位渠道消費者的一點疏忽,便足以造成巨大災難,快速的模型部署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找出消費者洞察。兩大異業巨頭的合作對 Walmart 而言,具有指標性意義,堅強的底層架構讓公司脫胎換骨成為科技企業。
智慧物流快遞服務:Express Delivery
去年,公司推出快遞服務「Express Delivery」,這個由 AI 驅動的系統平台連結網站與 Walmart App,可將 16,000 種商品項目在 2 小時內送至顧客手中。與之前購物平台不同的是,Express Delivery 會根據消費者不同的購物車內容的重量與大小,自動分配至不同等級的運輸車輛,公司與自動物流車新創 Gatik 與 Nuro 合作,達到「大車送大貨,小車載小貨」的智慧配送,結合 AI 挑選系統與智慧物流,Express Delivery 逐漸成為 Walmart 服務的新代名詞。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MindyLi
延伸閱讀:
- 沃爾瑪取消 Walmart+ 會員網購低消限制,迎戰亞馬遜
- 【有恆為 AI 成功之本】Walmart 決定做 AI 急救自己,真的會成功嗎?
- 美國 Walmart 也加入物聯網銷售模式競爭,Amazon 當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