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為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 SMAT 新聞稿,經 INSIDE 編審後刊載。
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SMAT)今年委託山水民調公司在世界地球日前夕進行調查,掌握台灣民眾對相關議題的態度。
本次調查針對全台灣 22 個縣市年滿 20 歲的民眾,以電話隨機抽樣的方式共完成 1,072 份問卷,調查台灣民眾對於「淨零排放」、「移動污染源」與「發展電動運具」的態度,調查結果有四大重點。
一、8 成以上台灣民眾支持「2024 電動機車破百萬」
為了達成溫室氣體管制目標,行政院長蘇貞昌 2019 年正式拍板定案的《臺灣永續發展目標》(SDGs),設有「2030 年公務車輛及市區公車全面電動化」、「2030 年新能源機車占新售車比率 35%」等指標。
本次調查顯示,八成以上(80.1%)民眾支持政府訂定的「2030 年新能源機車占新售比率35%」目標。而「2024 年電動機車掛牌數破百萬」短期政策目標,也有逾八成(80.4%)民眾表示支持。(見下圖)

SMAT 理事長王健全指出,今年環保署已經對外宣示「2022 年開始不再補助七期燃油機車」,是運具電動化的重要進展,但隨著國際「淨零排放」的呼聲越來越高,在多數民眾的支持下,採取更積極的電動化目標,是政府必須推動的施政方向。
二、空污成重要議題,近九成民眾支持台灣發展電動運具產業
調查民眾對於「運具電動化」的態度結果顯示,有高達 87.0% 的民眾支持台灣發展電動運具產業(電動機車、汽車、巴士),值得一提的是,本題有 40.0% 的民眾回答「非常支持」,顯示民眾對於台灣的電動運具產業,具有非常高的期待。(見下圖)

王健全分析,無論國內外,電動車輛已成為必要的發展重點,各大科技廠紛紛搶攻電動運具產業大餅,台灣民眾也期待電動車及電動機車,未來能夠成為台灣的特色產業。他強調,有近九成民眾的支持作為後盾,政府與產業共同攜手推動電動運具,不只有助改善環境達成減碳目標,也能開創市場,帶動經濟發展。
三、淨零排放趨勢 民眾普遍認知不足。
調查顯示,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國際雖然盛行「淨零排放」政策的宣示,但台灣民眾普遍認知不足,需要政府持續說明及推廣。有 77.5% 的民眾「完全不知道」國際上有關淨零排放的資訊,而根據環保署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規定,我國應在 2050 年減少碳排放至基準年(2005)的一半,台灣卻也有 75.7% 的民眾「完全不知道」相關目標。
但在訪問人員說明相關政策內容後,有 84.3% 的民眾認為改善移動污染源有助達成淨零排放,87.8% 的民眾則表示,願意配合改善移動污染源的施政。山水民調總經理何麗萍分析,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民眾對政府環保議題政策認知不足,但透過說明後,多數民眾願意配合相關施政,只要政府採取更積極的溝通方式,就能提高民眾對環保趨勢的理解與支持。
四、電動車趨勢已不可逆 未來銷售市場看好
調查結果,不僅多數民眾在態度上支持電動運具產業、電動化目標。在實際的消費意願上,也有 71.5% 的民眾表示,未來在新購或換購交通運具時,會考慮電動運具,顯見「綠色消費」的環保意識已逐漸成為民眾消費時的考量之一。
經過交叉分析,就算是目前只騎乘燃油機車的消費者,也有高達將近七成(68.0%)的民眾,未來在汰換交通工具時,會考慮更換成電動機車,象徵電動運具在未來有十足的市場潛能。(見下圖)

王健全表示,台灣民眾察覺電動車趨勢已經不可逆,並且從政策配合、產業發展到實際消費,都展現了高度的支持,是政府加快運具電動化、推動淨零排放及綠能經濟的好時機。
本次民調詳細資料請參見:https://smat.org.tw/events/2021/0422/index.php
責任編輯:Chris
核稿編輯:Mia
延伸閱讀:
- 【硬塞評論】日本 4 大廠推電池標準化、打團戰,台灣電動機車廠還要內耗到何時?
- 2021 電動機車補助款維持不變,中央一樣補貼 7000 元
- 一口氣 4 款新車!光陽發表 Ionex 3.0 與全新電動車 S7R、S7、S6、i-One
- Gogoro VIVA MIX 試乘報告:一切用心,似乎都是為了皮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