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趟時光旅行!Google Earth 新增「Timelapse」功能,一次看近 40 年地表變化

Google Earth 團隊在 Google 官方部落格發表重大更新,未來的 Google Earth 將加入「時間」的維度,也被視為是自 2017 年以來最大幅度的更新。
Google Earth 總監 Rebecca Moore 表示,過去 15 年來,Google Earth 迎來世界數十億人的使用者,透過線上服務探勘這顆美麗的星球。而 Google Earth 過去也非常專注於建立地球的 3D 複製模型,以豐富的細節在服務上再現地表的各種美景。
而現在,Google Earth 即將增加全新維度——時間,透過 Google Earth 中的「Timelapse」功能,過去 37 年來累積 2400 萬幅衛星照片所編製而成的互動式 4D 影像,將呈現在用戶的面前。使用者可任選近 40 年的任何時間,來觀看地球上的變化。
過去這半個世紀,地球因為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影響,地表擁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例如北極不斷融化的冰層、去年底發生的加州森林大火,這些都改變了地球的樣貌。而現在,使用者可以借助「Timelapse」功能,用綜觀的視角分析景觀變化,不只能欣賞美麗的景色,也能對提升環境意識有所助益。
以下是 Google Earth 釋出的「Timelapse」介紹影片:
五大主題導覽
為了讓大眾對氣候變遷與地表變化有更多認知,Google Earth 與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大學創新實驗室合作,打造 Timelapse 背後的展演技術。
並且設計五大主題,包含:森林變化(forest change)、城市成長(urban growth)、氣候暖化(warming temperatures)、能源(sources of energy)、脆弱之美(fragile beauty),讓用戶可以更快速理解世界在這 40 年來的變革。點擊以上的連結,即可在家中來場地理導覽!

「Timelapse」如何做到的?
為了在 Google Earth 加入 Timelapse 縮時動畫,團隊網羅 1984-2020 年超過 2400 萬張衛星圖片,這些圖片包含數百萬的像素,在 Google Cloud 花費了數千台處理器,運算超過 200 萬個小時,才將一個 20 PB 的衛星圖像轉譯成一個 4.4 TB 像素大小的影片。
當然,以上的運算都來自於使用 100% 可再生能源的數據中心,呼應 Google 一直強調的碳中和、無碳未來之企業願景。
Timelapse 規模是世界級的範圍,因此美國政府、NASA、和歐盟相關單位也參與協助,開放地面數據,幫助這項任務實現。
如何使用 Timelapse?
相信看到這邊,一定有許多讀者已經躍躍欲試,忍不住來來一場時光之旅。只要點選 g.co/Timelapse 網址,就可以使用右邊的搜尋欄位來查找你要的時間與位置。
也可以打開 Google Earth 網站,點選左側「旅行家」的圖示,就可以在「自然」的選項中找到「Timelapse in Google Earth」,開啟漫遊旅程。
核稿編輯:Ann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