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塞評論】曇花一現的 Clubhouse,熱潮也退得太快了吧!

大家還記得在今年農曆年前引發風潮的即時語音軟體 Clubhouse 嗎?曾幾何時,我們無時無刻都掛在線上,完全不敢錯過任何大神突然開了哪個房間、進了哪個房間開講。偶爾遇到明星藝人、KOL 開房聊天,還要擠進去伺服器限制只有 5000 人的房間,一賭星光熠熠的風采。
Clubhouse 也乘勝追擊,除了推出創作者打賞機制,鼓勵更多內容在平台上發生,也在昨日揭露 Android 版本最快將於 5 月上線,彰顯拓展的企圖心。另外,新一輪募資的估值也從原本的 10 億美元,飛昇至 40 億美元左右!更別提許多網路或社群平台紛紛「致敬」起 Clubhouse 即時聊天開房功能,包含 Twitter、Facebook、LinkedIn 都將推出類似功能。各種市場現象都透露出對 Clubhouse 的樂觀期待。
推薦閱讀:Clubhouse 對手又+1,這次是 LinkedIn!
回到台灣的現實生活,隨著農曆年假結束,打開 Clubhouse 的次數像是在坐溜滑梯,一路向下滑。想一想,上一次你打開 Clubhouse 是甚麼時候呢?11 日更有網友在 PTT 上問卦,討論「怎麼不到兩個月就退燒了」,引發台灣鄉民熱議。
推薦閱讀:【硬塞專家開評】Clubhouse 橫空出世的社群模式能被複製嗎?
為何 Clubhouse 退燒這麼快?
爬梳 Clubhouse 風潮與網友們的實際體驗,以下列舉七點退燒的原因。讀者們也可以投射到自己的使用經驗,看看是否有共鳴——
- 限 iOS 裝置使用與邀請制,皆限制使用者基數:Clubhouse 在台灣熱門的那段時期,雖因為專屬 iOS 裝置使用與邀請制成功引發話題,但安卓裝置仍佔許多使用者,這些人無法進入平台,不論 Clubhouse 再如何火熱,也在技術上限制了平台擴張。
- 「跟風仔」太多:因為邀請制的神祕感,加上一堆菁英名流加入,讓很多人都搶破頭想要得到邀請碼,進來一探究竟。但加入幾天滿足完自己的好奇心,體驗後發現自己對開房、聲音社交興趣不高,自然而然就不再打開了。
- 房間品質、含金量不穩定:很多人疑惑,同樣是聲音媒體,為何 Podcast 卻可以穩定成長?那是因為 Podcast 通常有較縝密、仔細的腳本編排流程,又加入後製的聲音處理與配樂,讓內容的完整度與質感更高。而 Clubhouse 主打即時功能,又可以舉手讓不知道講話內容豐不豐富的聽眾加入談話,眾多因素使之無法呈現品質較高的談話內容,也讓台下聽眾覺得收聽的 CP 值不高。
- 類似功能的軟體或 APP 還有很多:其實,擁有即時語音通話功能的類似 App 真的還有很多,包含一直被網友點名的 RC 語音、Discord。並且這樣技術也不難複製,看到 Facebook 也想進場就知道了。
- 資安疑慮不斷:Clubhouse 陸續被爆出聊天內容被程式公開與側錄,以及背後技術服務商來自中國公司,即便官方有出來澄清與解決,但這些新聞都大大打擊民眾對 Clubhouse 的信心與信任感。
- 一般用戶通常只能聽,互動率低:如果你不是大神,表現慾也一般般,那你可能不會特別想開房,因為覺得「就算開了房間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但一直坐在下面聽品質不穩定的聊天內容,聽久了會有點無聊。尤其在人數眾多的大房間,更可能覺得互動率太低,久而久之就會有「膩了」的感覺。
- 台灣環境渴望社交的能量較低:台灣疫情控制良好,人民基本上可以正常生活、句話。但國外仍有許多城市還在封鎖階段,許多用戶一整天關在房間裡面,非常渴望社交,因此這樣即時性的聊天房間可以舒緩封鎖心情。但台灣幾乎沒有這種狀況,因此也成為退燒的理由之一。
Clubhouse 還有未來嗎?
說了這麼多,也不是要看衰 Clubhouse 的發展。畢竟 Clubhouse 現在仍是矽谷的當紅炸子雞,並且也確實帶領聲音社交、聲音媒體進入新的紀元,這些成就也非常卓越。
我認為,Clubhouse 的熱潮過去,少了許多跟風仔之後,反而可以留下真正喜歡即時討論形式的使用者。在通勤、午休、做家事等瑣碎的時光,有一群人可以在上頭聊天作伴,偶爾聽聽大神開講,偶爾有興趣的題目也能舉手參與討論,像這樣的使用情境,相信還是能擄獲不少用戶的心。
INSIDE 編輯室在平日中午也會在 Clubhouse 開設【塞掐不駛車】節目,與大家聊聊本日科技新聞趨勢與重點。雖然熱度與收聽人數的確與一開始開房的數字有很大差距,但還是有會準時收聽【塞掐不駛車】的聽眾,人數在這幾周呈現相當平穩的階段,成為穩定的產品。
現在台灣仍有許多創作者在耕耘 Clubhouse 這塊,定時、規律開房的節目還有很多,破千人收聽也不在話下。所以,你可以說 Clubhouse 退燒了,但絕對還沒有真正死去。
核稿編輯:Anny
延伸閱讀:
- 130 萬用戶資料外流駭客論壇,Clubhouse 駁斥:是 API 公開內容
- 贏不了也買不到,推特收購 Clubhouse 無疾而終
- 【硬塞評論】聲音社交搶地盤!Clubhouse 和 Twitter Spaces 兩種內容思維,你更買單哪一個?
- 在 Clubhouse 聊參與式新聞的未來:專訪《全球串連早安新聞》路怡珍、浩爾的精華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