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光觀點】後疫情時代資料中心、自駕車、智慧工廠的三大趨勢變革

本文由美光科技投稿,作者美光企業副總裁暨台灣美光董事長徐國晉,INSIDE 經編審後刊登。
過去一年,疫情延緩全球經濟發展,卻加速了科技趨勢演進。為維持營運獲利,許多企業開始著手數位轉型,也重新審視策略和目標。隨著 2021 年開始,全球已然進入後疫情時代,我們可以預期資料中心、自駕車,以及工廠自動化等技術的發展趨勢都將因應疫情有所轉變,龐大的數據量也將為記憶體和儲存方案創造更多商機。
疫情催化數位轉型 遠距生活更加普及
如果網購不夠發達,也沒有線上會議、遠距醫療,2020 年的社會面貌勢必大為不同,而這些科技其實都建立在資料中心的運算能力上。舉例來說,疫苗研發之所以能如此快速,資料中心分析龐大資料的能力功不可沒。這些技術都將成為疫後新常態的基礎,AI 自主學習也將更與我們息息相關。因此,各公司資訊長勢必得調整風險耐受度,嘗試採用創新的技術以維持營運,而這將牽動未來幾年的企業發展。
在後疫情時代裡,遠距工作模式將更加普及,雲端處理能力也將持續加速。企業必須努力為新常態做好準備,例如打造適合彈性勞動力的 IT 解決方案、提供支撐電商持續成長的龐大資料儲存空間,或是因應未來醫療危機的韌性 IT 系統。對於敏捷 IT 基礎架構、多雲解決方案、時時連網的需求都將創新高,並造就各種從邊緣到雲端的使用模式。為滿足日漸以數據為核心的雲端服務需求,記憶體和儲存方案的商機油然而生。
全自動駕駛研發趨緩 車內體驗則更加豐富
自駕車方面,車廠的投資優先次序將因應疫情有所調整,並可能造成全自動駕駛車的研發時程減緩。此外,由於部分民眾對於大眾交通和共乘感到卻步,海外共乘公司也暫緩車隊擴張速度,短期內將減少邁向第四/五級自動化所需的經費、試駕里程及數據。
不過市場成長的根本動力並未改變。如今,消費者選購車輛和智慧型手機的考量因素愈來愈相近,人們更加重視個人化、使用者體驗等數位功能,而非僅參考馬力或品牌。車內各項功能日漸豐富,包括網路連線升級,數位螢幕更大、車內全數位化等,常成為消費者比較各品牌的重點依據。汽車業將更著重於改善 Level 2/2+ ADAS 功能的效果、安全、駕駛體驗等,促成各種功能進展,如主動式定速巡航、自動緊急煞車、車道維持/變換、駕駛監控系統、車輛間通訊等。這些技術在 2021 年將成長強勁,協助業界長期邁向全自動化發展。
若技術發展成熟,我們相信全自駕車會先在商用市場發展,例如交通行動服務商(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所提供的機器人計程車、貨運或配送解決方案,這些領域能負擔全自駕車成本,也能透過規模經濟符合投資報酬率。
自動化工廠持續發展 微型工廠趨勢加速
最後談到與台灣切身相關的製造業,疫情對製造業和供應鏈產生前所未見的衝擊,儘管多數工廠仍採用的大規模、集中化生產模式,分散式、敏捷、小型、數位化、接近終端市場的工廠形式也逐漸興起,並因為疫情和境內轉包需求,在某些領域得以加速發展。
以工業物聯網及自動化為基礎,這些微型工廠的運作更加靈活,也比一般工廠更能快速回應需求。邊緣智慧趨勢也帶動邊緣到雲端的平台需求,可管理、串連及保護智慧裝置、工廠及基礎架構。儘管許多工廠仍在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佈建初期,尚未完全發揮資料分析在智慧工廠的優勢,但隨著自動化製造趨勢發展,資料科技發展和應用也將加速,在工業邊緣產生更多洞見,並仰賴更強大的記憶體以及儲存技術來蒐集、儲存資料。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MindyLi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