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有那麼一個表情符號,一邊笑一邊噴出兩行眼淚,又哭又笑,常被用來表示「超級好笑」、「笑到落淚」的情境,也可以借代表示人類無奈的神韻,成為 emoji 問世後的熱門冠軍。它,就是——「😂」(Face with Tears of Joy)。
但如果你現在還在愛用「😂」,年輕人恐怕會笑你一聲「過時了」。盤點 TikTok 的影片與留言進行討論,發現 Z 世代(泛指 1996 年後出生的世代)已經開始覺得「😂」不酷了。
「😂」是最紅的表情符號
根據表情符號百科網站 Emojipedia 統計 2020 年最多人使用的表情符號統計資料中,「😂」排行第一,「😭」則排行第二,後起之秀「🥺」急起直追排行第三。但 Emojipedia 是針對社群網站 X/Twitter 統計, X/Twitter 作為美國國民愛用度較高的社群媒體,年齡層分布範圍較廣。因此這項統計結果表示「😂」確實具泛用性,不分男女老少皆近用之。
Emojipedia 公布最多人愛用 emoji 完整榜單如下:
- 😂 Face with Tears of Joy
- 😭 Loudly Crying Face
- 🥺 Pleading Face
- ❤️ Red Heart
- 🤣 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
- ✨ Sparkles
- 😍 Smiling Face with Heart-Eyes
- 🙏 Folded Hands
- 🥰 Smiling Face with Hearts
- 😊 Smiling Face with Smiling Eyes
但在 TikTok 上的留言與問答中可以發現,現在的年輕人逐漸認為「😂」是很不酷的東西,引用 Z 世代受訪者瓦利德.穆罕默德(Walid Mohammed)在 CNN Business 的訪談內容:
「除了『😂』,我愛用任何的表情符號!因為我看到很多老人在使用,包含我媽、我哥哥姐姐,還有其它比我老的路人。」
那用甚麼來取代「笑哭」意境?
那麼現在甚麼表情符號最流行呢?又或者甚麼表情符號能取代「笑到哭」的意境呢?以下有三種新穎的表達方式——
- 「💀」,引申為「我笑到快死了」,形容事物非常有趣。
- 「😭」,大哭臉,一樣是笑到哭的使用情境。
- 「lol」(laughing out loud)、「lmao」(Laugh My Ass Off),都是形容非常好笑的英文首字縮寫。
另一位 Z 世代 Stacy Thiru 認為,比起「😂」她更喜歡「😭」,「😭」是真正的哭泣表情符號,她覺得可以表現出更強烈的情緒,並且看起來更加生動。
其實現在也有個長得和「😂」很像的表情符號——「🤣」,被稱為笑到滾在地上(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但 Z 世代們好像也不怎麼喜歡「🤣」。Thiru 表示:「我不喜歡那個,而且我媽也不會用。」好像連長輩也不甚喜歡替代方案「🤣」。
為什麼「😂」退燒了?
《因為網路:理解語言新規則》(暫譯,原文 Because Internet: Understanding the New Rules of Language)的作者格雷琴.麥卡洛克(Gretchen McCulloch)表示,當網友多年來一直使用同一種方式來代表數位上的「好笑」時,這種表達方式就開始變得不真誠了。所謂物極必反,喜歡標新立異、重視自我價值的 Z 世代率先開始尋找更加新穎的方式,來取代「😂」表達笑的意境。
相較於其他世代,Z 世代身為網路原住民,更常使用社群軟體來聯繫感情,甚至一覽世界趨勢。因此對於表情符號的運用力與創造力,通常比較敏銳。根據 Emojipedia 的高級主管 Jeremy Burge 表示,年長者更傾向使用一看就懂意境的表情符號,而 Z 世代較擅長玩轉、延伸表情符號的意義,讓其在使用上看起來「很酷」。
例如,戴一頂牛仔帽「🤠」與站著的人「🧍」都是表示「笨拙」之意。而可愛又具正向意義的表情符號星星「⭐」、彩虹「🌈」、仙女「🧚」等,也會將之與負面的字意放在一起,表達諷刺之意。
表情符號不只用在文字
除了聊天會使用表情符號外,年輕人也喜歡將表情符號融入圖片中,與自己的照片擺拍在一起,成為形塑形象,以及表達數位意境的延伸涵意。例如在自拍照加入表情符號,或用表情符號擋臉、擋身體部位,讓自己與表情符號在照片中融為一體。
最近甚至可以在 Instagram 限時動態的濾鏡功能中,找到表情符號的自拍濾鏡,讓 emoji 的圖像化傳播更便利,也再再證明表情符號與數位傳播已成密不可分的關鍵存在。
核稿編輯:Anny
延伸閱讀:
- 蘋果 iOS 14.2 正式推出!超過100 種全新 emoji、修正多項 bug
- 皺眉頭不見了,Apple 將戴口罩 emoji 改成笑臉
- 珍奶降臨!蘋果慶祝世界表情符號日 iOS 14 全新 emoji 釋出預覽
- 世界表情符號日冷知識:為什麼回收圖案佔領了 Twitter?
- 表情符號也需要跨文化解讀:Cross Culture in Emoji World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