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動盪的一年中,產業趨勢也有大變化。INSIDE 先前分享十大熱門文章、精選人物專訪與ㄎㄧㄤ文彙整,年度回顧的第 3 篇則帶給大家滿滿產業知識的大補帖,彙整七大本年度你不可不知的科技時事與網路趨勢,包含反壟斷大戰、螞蟻金服上市暫緩、川普對上 TikTok、Zoom 資安風波等。許多事件其實到現在也還沒有完結篇,欲知後事如何,且待明年分解。
全球反壟斷大戰
- 【Wired硬塞】美國國會玩真的!一場驚濤駭浪的 Big Tech 4 反壟斷聽證會(2020/08/02)
- 【Big Tech 4反壟斷後續】美國眾議院認定 Big Tech 4 存在壟斷,民主黨建議解體(2020/10/07)
- 又一反競爭指控!Google 恐面臨印度反壟斷調查(2020/10/08)
- 控亞馬遜濫用第三方數據!歐盟將啟動第二次反壟斷調查(2020/11/11)
- 英國政府擬祭出反壟斷新規,限制 Google 與 Facebook 等科技壟斷行為(2020/11/27)
白宮反托拉斯小組針對 Big 4(Amazon、Google、Facebook、Apple)展開調查,並在 8 月舉辦世紀反壟斷聽證會。在網路世界,服務與平台都是「大者恆大」的狀況,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這樣的特性也造成這些科技怪獸壟斷的行為。不只美國政府關注科技壟斷,今年世界各地都展開了科技壟斷的調查,包含英國、印度、歐盟、中國各地。
科技怪獸壟斷的行為,使市場遊戲規則輕而易舉就能被玩弄。美國地方政府發現,為了因應反壟斷調查,Google 與 Facebook 協力共築數位廣告「護城河」,以保全兩方的利益,操縱數位廣告世界,造成對其他業者不公平的市場生態。除了聯手外,當然也有內鬥狀況。Facebook 為了抗議 Apple 的新隱私政策會影響其廣告生意,不惜刊登全版廣告公開抗議,讓科技巨頭的明爭暗鬥搬上檯面。
螞蟻金服,馬雲哭哭
- 螞蟻 IPO 認購有多瘋?相當於英國 GDP(2020/11/01)
- 【快訊】上海證券交易所:螞蟻金服暫緩上市!(2020/11/03)
- 因螞蟻金服 IPO 喊卡,阿里巴巴市值縮水 690 億美元(2020/11/04)
- 外媒曝:馬雲曾示軟,主動提將螞蟻金服一部分上繳給中國政府(2020/12/21)
- 螞蟻金服傳設控股公司 金融業務將受中國官方監管(2020/12/30)
有在關注投資議題的人,應該都對螞蟻金服的事件印象深刻!隸屬阿里巴巴集團的螞蟻金服原本預計今年 11 月風光上市,籌資近 350 億美元,躍居全球 IPO 第一名,還引發瘋狂搶購潮。不料劇情卻急轉彎,在上市前夕被中國官方突然喊卡!導致阿里巴巴市值在隔天一口氣損失約 690 億美元,更在聖誕節當天阿里巴巴 ADR 重摔至 13.34%,連帶大股東軟銀價值一夕蒸發 220 億美元,投資者欲哭無淚。
更慘的是,由馬雲擔任校長的湖畔大學雲南分校也在這次事件後,終止招標規劃,被外界質疑是否因螞蟻集團事件而被「連坐」。而中國方為了控制螞蟻集團的獨大,也正計畫要求螞蟻金服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將旗下多個獲利豐厚的金融部門納入其中,企圖控制馬雲的資本帝國,讓其一舉一動都在中國政府的眼皮底下。
TikTok vs 川普政府
- 川普正式簽行政命令:45 天後美國全面禁 TikTok、微信(2020/08/07)
- 美國商務部:週日起禁止在美國散佈 TikTok 和微信(2020/09/18)
- 封殺前逆轉!川普點頭甲骨文、沃爾瑪合作接管 TikTok(2020/09/20)
- 川普再殺程咬金: TikTok 需完全由美國控制,三方交易陷迷霧(2020/09/22)
- 卸任前把 TikTok 趕出美國?川普政府對聯邦法官禁止「TikTok 限命」提上訴(2020/12/30)
TikTok 和川普政府的戰爭,已經打了一整年都還沒結束,完全就像八點檔一拖再拖...。回顧今年 8 月,川普政府經過一連串協商後,終於正式簽下行政命令,試圖隔絕 TikTok 以保護美國資訊安全。而到了封殺令期限前夕,川普突然又同意甲骨文(Oracle)、沃爾瑪(Walmart)合作接管 TikTok,以代管方式繼續 TikTok 在美國的運作。但事過 2 天,因為各方對 TikTok 控制權協調不易,談判再次破局。
就這樣繼續糾纏,中間經過幾次聯邦法院暫緩其行政命令的攻防戰,到了川普即將卸任美國總統的現在,川普擔心自己無法在任期內把中國威脅趕出美國本土,因此針對聯邦法官暫緩命令此事提上訴。但老實說,現在局勢仍一片混沌。
看來這場對決 TikTok 的戰爭將會延燒到明年川普卸任前,或是將戰事轉交到拜登手裡了。
Pornhub 下架事件
- Pornhub 針對兒少性剝削風波改革內容政策,未經被攝者同意與未身分認證不得上傳影片!(2020/12/09)
- Pornhub 斷尾求生:《紐約時報》事件後自刪了超過 1000 萬部影片(2020/12/15)
12 月初《紐約時報》發表〈被 Pornhub 毀掉的孩子〉報導,揭露 Pornhub 上針對未成年色情影片性剝削的負面影響後,Pornhub 成為眾矢之的,風波延燒至整個輿論,更讓 Visa 和 Mastercard 等第三方組織紛紛喊出「停止合作」以明哲保身。
Pornhub 方對此公關危機,先是提出內容政策,不接受未經身分認證用戶所上傳的影片、預計在 2021 Q1 發布第一份審查透明度報告,後來一口氣自刪超過 1000 萬部影片,從 1,350 萬部影片刪到只剩下約 291 萬部。
Zoom 資安風波
- 因屢爆資安疑慮,美國紐約下令各學校全面禁用 Zoom 改投 Teams!(2020/04/06)
- 立委點名教育部、司法院,籲公部門禁用 Zoom!(2020/04/07)
- 由於資安考量,Google 也下令員工全面禁用 Zoom(2020/04/09)
- 紐約市教育局解封 Zoom 的使用禁令(2020/05/07)
- Zoom 認了!承認應中國要求,關閉紀念六四活動及帳號(2020/06/12)
疫情流行的今年,遠距上班、上課成為日常,視訊軟體 Zoom 因此聲勢高漲,卻因為屢屢爆出資安疑慮,化轉機為危機,釀成各界對 Zoom 產生濃濃的不信任感,更被爆出視訊攻擊手法「Zoombombing」,白白浪費這波爆紅的機會。導致紐約市教育局、台灣公部門、Google、SpaceX 紛紛禁止使用 Zoom。
針對這次風波,INSIDE 親自向 Zoom 訪談,專訪 Zoom 國際負責人 Abe Smith,Zoom 承諾將積極改善資安漏洞,提供更安全的視訊服務給大眾。
電賴大戰
- 【電賴大戰】LINE 與 Telegram,掀起台灣一場滔天數位板塊運動(2020/03/26)
- 【電賴大戰】Telegram 竟是非營利機構,沒有廣告、不賣個資,到底怎麼活下來的?(2020/03/26)
- 【電賴大戰】媒體搬離潮、總統加入?從 LINE 到 Telegram 正是新媒體社群反思之時(2020/03/26)
- 【電賴大戰】LINE 官方:我們不是漲價!而是「精準行銷」(2020/03/26)
- Telegram 活躍使用者將破 5 億人,但要開始有廣告、賣貼圖了(2020/12/24)
今年初有個來自俄羅斯、標榜開源的免費通訊軟體黑馬,突然「霸榜」台灣 Google Play、App Store 的社群通訊免費軟體排行榜,這個神秘的軟體就是「Telegram」。自慈濟志工早會、蔡英文、各家媒體紛紛加入 Telegram 的行列,台灣一些品牌企業開始好奇:難道 [email protected] 真的輸給 Telegram 了嗎?
經過年初的一番討論後,原先被視為一方樂土的 Telegram,也因為活躍使用者突破 5 億大關,而開始走向更商業化的路線。這也難免,畢竟要撐起這麼大的流量,後台與伺服器成本肯定相當高昂。但實際上會不會也變得像 Facebook、LINE 那些科技壟斷龍頭的路線,且看後續趨勢揭曉。
封殺愛奇藝、OTT 專法
- 【OTT 新紀元】OTT 專法能維護主權還是保護影視產業?(2020/07/01)
- 【硬塞評論】NCC 終於端出 OTT 專法草案,四大亮點分析給你看(2020/07/23)
- 【快訊】封殺愛奇藝、騰訊到底!經濟部出手 9/3 全面禁止中國 OTT(2020/08/18)
- 【OTT 專法公聽會】OTT 協會:專法應聚焦「取締非法盜版、支持合法正版」(2020/09/03)
台灣串流媒體已經進入戰國時代,而有線電視剪線潮也正在看不見深淵的低谷中。NCC 試圖提出 OTT 專法,針對 PGC(專業生產內容)設立規範,但 OTT 專法還有一個重要任務:防止中國文化入侵。而還等不到 OTT 專法的正式推動,經濟部先用「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俗稱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 35 條第 2 項規定,封殺先前無法可管的愛奇藝、騰訊 WeTV。
OTT 專法目前還在擬定階段,但 NMEA 草擬的 OTT 產業自律規範率先出爐。OTT 雖然與有線電視比相對年輕,但也已經成為趨勢好一陣子,政府該如何趕緊補足法律的缺失,以保證產業的完整性與良善環境,有待之後公民繼續監督。
核稿編輯:Mia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