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GM 一樣中國娃娃組曲催下去,謝謝。
昨天我們溫故知新了 2020 年站上最多觀看次數的文章,今天進入到編輯推薦的部分啦。今年 INSIDE 很努力地製作自製專題,從產業角度訪問了各界人士,得到了知識量、經驗量都滿滿的獨特觀點。雖然不一定點閱率很高,但真心想要推薦給這些好文給讀者啊!
推薦閱讀:【硬塞年度回顧】2020 十大熱門文章,這些熱潮你有跟上嗎?
另外,ㄎㄧㄤ文也是 INSIDE 編輯的生活必需品(?)。每次都是邊寫邊笑,在辦公室整個很像怪人這樣。在一年的最後讓大家輕鬆一下,產業知識很重要,但ㄎㄧㄤ文的存在能富足你的靈魂,而且往往能順便衝起 INSIDE 的點閱率。
透過這兩大主題,再陪你重溫一遍 2020 發生甚麼事了吧!
編輯最愛的十大人物專訪
商業類:
商業類文章一直都是 INSIDE 很重要的內容。這次精選的是商業思維學院的創辦人游舒帆(Gipi)與諾利嘉創辦人、也是資深行銷人織田紀香的專訪。特別的是,兩位都是新創團隊的開創者,帶讀者從 0 起步的思維來佈局商業策略。
社群經營類:
Instagram 是台灣第二大的社群平台,從前大家可能覺得 IG 就是年輕人在玩的分眾媒介,但隨著 IG 影響力的擴張,已經成為企業、品牌、行銷人不可忽略的重鎮戰場。INSIDE 自製專題【知識型 IG 快速崛起】,就是從知識型內容的角度切入,看 IGer 有甚麼與傳統行銷社群不同的玩法!
- 【知識型 IG 快速崛起】專訪電商人妻(上):個人品牌如何經營 Instagram?
- 【知識型 IG 快速崛起】專訪陳思傑:為了年輕人做 IG 的,才是老人!
- 【知識型 IG 快速崛起】專訪思葒(S 編):先做好內容,粉絲才會愛上你的人!
Podcast:
在台灣今年突然爆紅,成為勢不可擋的新興娛樂。INSIDE 當然也跟上脈動,專訪「胖虎的人生相談室」主持人胖虎和資深節目廣播主持人潘月琪,一窺 Podcast 的魅力何在,以及實際製作的幕後花絮。
娛樂影視類:
時代不斷進步,說故事的方式也跟著演化。在《霧中》,我們看見台灣導演試圖以 VR、8K 技術重新詮釋同志的愛情故事。而串流媒體儼然成為台灣人追劇的首選,INSIDE 專訪《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團隊大慕影藝製作人林昱伶,台灣在地故事如何利用串流媒體的聲量傳播出去。
政治時事類:
今年的疫情、選舉,無不一台灣大事不夾雜著政治因素。而現在的政治情勢利用科技、數據庫,打出與百年前世界大戰截然不同的戰爭風貌。我們從公民團體 IORG 的專訪中,更進一步了解「資訊戰」的全貌,以及資訊如何操弄人民認知。
私心推薦十篇ㄎ一ㄤ文
怪奇產品類:
產品的設計原則就是從人類的需求做出發點,只要有需求,千奇百怪的商品都不足為奇。像是「KFConsole」的加熱炸雞功能,真的會讓宅宅編輯很想買耶!
- Xbox Series X 真的變冰箱?微軟反轉梗圖 網友直呼有創意!
- 中國一款智慧男用貞操帶證實可被駭客入侵,遠端鎖鳥無法拿下
- 肯德基遊戲主機「KFConsole」氣炸鍋外型還能加熱,讓玩家邊吃雞邊打 Game!
馬斯克類:
對,你沒看錯,馬斯克的確可以自成一類。身為特斯拉創辦人、「鋼鐵人」原型的伊隆.馬斯克,其幽默感在科技圈首屈一指,做過的狂事真的很多!
影視娛樂類:
遊戲、電影、娛樂圈當然少不了ㄎ一ㄤ一下。最讓編輯覺得有趣的是《決勝時刻》的電子雞,有種虛擬中虛擬、夢中夢的感覺,不忍思考:會不會現在存在的現實世界也只是虛擬一場?
- 《星際爭霸戰》 Scotty 本尊骨灰已經登上國際太空站 12年了
- 你跟上了嗎?五月天「打一句有聲音的句子 Challenge」引爆社群,許茹芸也參戰
- 虛擬中再養虛擬寵物...《決勝時刻》把電子雞當成遊戲中的課金配備
物理生物自然類(AKA 三類):
自然界千變萬化,還有好多知識等著人類去發掘。例如你知道章魚其實是個「揍魚」的暴力分子嗎?
核稿編輯:Ann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