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想成為自媒體,為自己打造一個具有個人風格的 Podcast 嗎? 節目《一則茶室》創辦人 Joyce Huang 在自媒體闖蕩的路上,或許可以給你一些靈感,成為全職自由工作者的她從 0-1 在家成立節目,甚至為自己找到非業配的獲利模式。
為了深入了解全職自由工作者 Podcaster 的幕後,筆者來到 Joyce 的工作室——也就是她的住所來探訪,透過直擊一覽在家產製 Podcast 節目的幕後還有真實的心路歷程,最後也會給新手 Podcaster 的入門建議,以及她一路以來的自媒體經營心法。
首先,談到《一則茶室》節目命名由來,名字呈現舒心療癒之感,命名靈感是一次在逛誠品拿到的文宣品。說到這裡,Joyce 緩緩移駕到櫃子,拿出這份催生「一則茶室」名稱的刊物,Joyce 說「茶室」在節目設定中,訪談來賓就好像是到訪茶室作客,分享各自的人生故事,這樣的包裝受到觀眾喜愛。
談到走向自媒體經營,從國貿系畢業的 Joyce,原先只是想進入自己嚮往的生活風雜誌工作,然而沒有相關經驗背景的她在投遞履歷時就吃足苦頭,當時心想:不如自己建立一個自己的生活風格部落格,當作自己的作品集。
起初寫寫旅行與生活等大眾化內容,然而在當時已是相當飽和的內容領域 ,熱愛挑戰的 Joyce 想嘗試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也經歷不少嘗試,過去曾試著經營 YouTube 頻道,即便沒有相關背景,想要好好打造自己的平台,還是需要用到不少專業技能,拍攝、剪輯、設計,當時她利用下班時間開啟自學之路。
說到自學,多數人可能會去到線上網站直接購買種類豐富的課程,不過充滿學習力的 Joyce 卻選擇在 YouTube 上觀看國外的教學影片,Joyce 笑著說:自己當時英文不太好,看著沒有字幕的外文影片,能做的就是跟著動作,影片中做一步,她就暫停影片到軟體介面上做同樣的步驟,看不懂的英文項目就徒法煉鋼的一格一格數下來。
許多人總是為了自己無法做到的事情找藉口搪塞,但 Joyce 並不想如此,為了熱愛的事情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攻克障礙。
從部落格、YouTuber,到後來與 Podcast 邂逅的過程,其實只是來自一場小意外。
「因為手機容量滿了要來刪資料,無意間發現一個從未開啟的紫色 icon」 Joyce 回憶起,當時自己才發現 Podcast 這個免費的平台上充滿各種新奇有趣的聲音節目。
Joyce 坦言,比起錄製剪接 Vlog,Podcast 的產製的確比較容易,和許多創作者一樣,零成本就開始了節目之路,寫訪綱、腳本、邀約來賓、剪接、上架、宣傳節目。
遙想半年前創立 Podcast 節目時,台灣還沒開始熱絡,當然也沒有太多中文相關資源,多半參考國外的節目與網路資料,一步步學習如何錄製、上架,進一步的節目行銷、品牌定位節目,如今也逐漸走出自己的節目風格,在錄製、採訪、品牌行銷上持續進步,累積更多聽眾與各界的合作機會,日前也收到出版社的合作邀約,讓她有機會在節目專訪到前立委余宛如。
收聽節目的聽眾也會發現,Joyce 一路不斷優化內容走出自己的特色,起初很容易被認為有其他前輩的影子,後來也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而在工作流程、來賓訪談互動也持續精進。Joyce 除了強勁的自學力,另一項幫助自己成長的重要關鍵,就是積極和不同創作者交流請益。
為了想讓訪談更流暢,她也聽從前輩建議,在正式錄音前進行「初訪」。「有時候來賓會當天才告知有些訪綱問題需要調整,的確會措手不及。」有些則是被訪過很多次的來賓,會希望能談論有新意的主題,為確實了解自己與來賓都對訪題有共識,Joyce 不惜花費更多時間進行前置做作業。
Joyce 坦言,比起錄製剪接 Vlog 影片,Podcast 的產製的確比較容易,和許多創作者一樣,零成本就開始了節目之路,寫訪綱、腳本、其實在一開始並未添購新的設備,Joyce 認為如果這個平台能持續做下去才值得投資,這邊我們也請她分享自己在新手入門經歷過的歷程,給予有意進入的朋友參考。
在家就能開節目 新手入門指南
軟硬體設備挑選
硬體設備:
Joyce 強調挑選器材最重要的是「符合自己需求」,許多人推薦的產品可能對你來說並不合適,多方比較是必須的。
SnowBall 雪球跟 Blue Yeti 雪怪是目前坊間新手最常使用的麥克風之一,不過 Joyce 還是建議大家可以多方比較再決定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包括音質、攜帶便利性、轉接頭支援等因素。
除了收音品質,考量的還有攜帶方便性,自己在錄製節目超過半年才入手麥克風,真正確定自己能穩定經營節目後,才開始挑選第一支麥克風,那時曾考慮過最火紅的雪球 Small Snow Ball,但她發現自己的目標是成為「數位遊牧族」,因此在比較音質、收納、攜帶便利性等面向後,最終入手鐵三角 AT2020,能夠拆解收納就算是出門錄音也很方便。
軟體服務:
在剪輯部分,主要也是使用蘋果 Macbook 內建免費 GarageBand 剪輯,方便又是免費的,如果是蘋果電腦的可以直接選擇由此入手。
目前絕大多數的訪談 Joyce 都是透過遠端視訊訪談,除非是來賓有特別需求,需要面對面訪問,在遠端訪問時,自己起初直接遠端收音,後來發現使用 Zencastr,一款遠端錄製Podcast 的工具,在瀏覽器上就可以直接使用,將錄音連結發給來賓,對方可在瀏覽器上錄製,最重要的是在錄音過程中,Zencastr 會為受訪者與來賓分別建立音軌,這樣在剪接時就能提升效率也能兼顧來賓的聲音品質。
託管平台:
早期原本使用 SoundCloud,後來因為免費版有時長限制,便轉到 Anchor ,能直接連動所有播放平台,數據統計比較完善。如今也有支持台灣本土相關服務,日前剛轉到 Firstory ,Joyce 特別喜歡平台上贊助連結以及專屬頁面的設計,也有時間軸標籤,只要點選時間就可以跳轉至想收聽的小節,Joyce 覺得相當實用。
社群經營 節目成效數據洞察:
比起訂閱數自己會關注每一集的收聽量,「有些人沒有訂閱習慣,然而會直接在程式中搜尋欄位搜尋節目收聽最新集數」,透過洞察每個單集收聽數字來優化內容,Joyce 了解聽眾所關注的話題,另外也會關注完聽率,在了解觀眾的收聽習慣後將自己的集數時長縮短至約 40 分鐘左右,如果有特殊的來賓內容難以取捨,才會到接近一小時。
平常主要的節目宣傳管道是 IG 社群,也有自己部落格內容行銷、電子報行銷互相導流在限時動態和貼文中會放上預告的音檔貼文,與受訪者共同分享互相導流,平時善用 IG 限時動態進行意見調查或是日常分享,增加與聽眾的互動,建立黏著度。
自媒體經營心法
- 經營自媒體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Joyce 深信任何自媒體都是做了才會開始真正學習,有些人花太多的時間在前期籌備,但事實是需要開始才知道問題如何調整,且一旦開始走到 1 ,就比起 0 還要多了,自學過程中邊上線上課程同時動手做,避免買了太多課程卻上不完,或是上完後沒有動力實際投入,很多人都會準備好才開始,前期籌備花太多時間。邊做邊學邊調整,才會知道還有哪些不足,像是自己想精進行銷,領到三倍券就都投資在相關的書籍。
- 不要一開始就想尋求商業模式:目前自己的商業模式包含節目製作諮詢服務與線上課程,這都是在錄製節目許久後才應運而生的,Joyce 觀察目前有些人進入 Podcast 初期就想尋求獲利模式,但這樣往往會本末倒置,無法專心在內容經營與優化。
- 不要完全被數據綁架:這是自媒體創作者一直以來面臨的問題,但是在創作時,還是想要讓自己「真正喜歡」這些內容,享受在創作的過程,自己抱持這樣的心態也較不會受到數據的高低來影響工作心情。
不是廣電背景,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 Joyce ,從誤打誤撞踏上自媒體經營之路,到在家開起自己的 Podcast 節目,秉持著「和讀者一起成長的」的定位,靠著一步步的自學與實戰經驗積累,逐漸朝著自己心中憧憬的生活風格經營自媒體前進,未來也將在節目中為大家帶來更多來自更多各職涯領域、內容創作者的幕後秘辛。
以下連結收聽《一則茶室》:
如果你需要 Podcast 設備,現在透過與蝦皮合作連結,可直接購買鐵三角 AT2020USB+心形指向電容式 USB麥克風。
另外,若是你已經有麥克風,需要麥克風防噴罩,在此可購買鐵三角 AT-PF2 麥克風防噴罩,輸入優惠碼(LENS65)現折$ 30。
*優惠碼使用時間:7/31-8/30
核稿編輯:Mia
延伸閱讀:
- 【聽Podcast說】浪潮來襲!Podcast 巨獸策略佈局會怎麼影響創作者們?
- 【聽Podcast說】股癌、台通、法客怎麼透過 Podcast 節目賺錢?
- 【聽Podcast說】Firstory:從聲音交友 180 度變身大平台的創業物語
- 【聽Podcast說】《馬力歐陪你喝一杯》製作人 Aya 為您揭秘聲音節目的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