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 Telegram 上 N 號房剝削數十位性奴隸,26 萬人用加密貨幣付費觀看

南韓最近就爆發了「N號房」聊天群組,以未成年女性為性奴隸,用影片吸引網友以加密貨幣付費加入Telegram群組觀看,從2018年底至今,估計已有26萬人加入。
評論
RTS1PA95
路透社
評論

Telegram 向來以安全加密機制聞名,因此在香港反送中運動時成為參與者首選,為的就是避免自己被透過通訊軟體回溯追查,而這種特性自然也吸引了許多意圖不軌的使用者。南韓最近就爆發了「N 號房」聊天群組事件,以未成年女性為性奴隸,用影片吸引網友以加密貨幣付費加入 Telegram 群組觀看,從 2018 年底至今,估計已有 26 萬人加入。

一開始,由一位「godgod」的網友開啟了這一系列的恐怖情節,先是將受害人稱為「奴隸」,並威脅拍攝淫穢影像,並在 Telegram 開了八間聊天室。後來「godgod」轉手給「Watch man」之後就消失了,而「Watch man」也再度轉手並消失,最後由「博士」繼承這一切,而且手段是一個比一個更兇殘。

N號房如何誘拐未成年女性當奴隸?

有南韓記者和大學生以臥底身份潛入「N 號房」,試圖了解、研究、破解和提供證據給警方,雖然因為安全加密機制,無法順利破獲和逮捕全部嫌犯,但仍有斬獲。記者描述 N 號房如何誘拐未成年女性,其實事件的一開始是發生在推特上,對於有大量上傳資訊的未成年使用者,「N 號房」成員以私訊冒充警察進行恐嚇,對她們表示「已經接到對你們貼文的舉報,請在發送的連結中輸入個人訊息並接受調查」,還會威脅不然就會聯繫父母。

但只要未成年女性輸入個人資訊,就等於進入了地獄,「N 號房」的成員會以此為籌碼威脅未成年女性提供裸照,不從者就從個人資訊取得朋友清單,威脅將讓朋友知道一切,受害者便一步步走進陷阱,再也無法脫身。成為「奴隸」之後,不但身上會被刺上「奴隸」的字樣,還要當情色直播主,甚至遭受各種性虐待。

而「博士」則變本加厲,以高收入的打工引誘未成年人,透過模特兒、網路約會等兼職工作,一天平均可以吸引到兩個人加入,一開始拍攝正常照片,然後越來越暴露,最終以掌握了對方不想公開的個人資訊或影像而控制受害者。

確保「同溫層」的機制製造更多受害者

這種人神共憤的行為,自然必須要以某種機制來確定成員都是「自己人」,包括臥底的記者,一再被要求要提供「認證照片」,自然也必須是不堪入目但「N 號房」圈內人所喜歡的影像。也因為成員自己也要「入教」,許多成員乾脆自己也開了「房間」,記者走訪 30 間左右,最大的群組高達兩萬多人,每天看到的受害者就有上千人,規模實在可怕。

不僅如此,吸金方式也很隱密,必須用加密貨幣付費才能加入某間房間,甚至有的房間收費高達數百萬韓元。

透過眾人的努力,這規模龐大的集團性犯罪終於被破獲,開房的「博士」也以趙姓嫌犯的名義被南韓警方逮捕,並確定有74位性奴隸受害者,其中16位未成年。根據調查,其房間的收費有25萬韓元、70萬韓元和150萬韓元三個等級,付費參加的人也被視為共犯追查。韓國民眾通過「青瓦台國民請願」平台,要求公開參加者的個人資料,5天來請願人數已經超過200萬人。

事件終於公諸於世,但要遏止這種犯罪行為恐怕才只是開始。Telegram 的安全加密機制就像菜刀,可以用來做出美味的料理但也可以拿來殺人。要處理這樣的濫用,恐怕還是得由 Telegram 平台方設立檢舉機制並進行內容審查。其實對於 YouTube 等平台來說,未成年色情內容的封鎖早已是行之有年的技術,但恐怕各國的官方單位也對 Telegram 很陌生。

如何保護自己的孩子?

其實相關事件在其他的網路服務或平台也或多或少出現過,包括 INSIDE 過去曾報導的藍鯨遊戲或是momo挑戰。父母親該怎麼幫助自己的小孩避免陷入這樣的陷阱呢?

首先,要循序漸進讓小孩意識到在網路上要如何保護自己個人資訊,而父母自己要做好示範,不要動不動就張貼小孩的照片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

其次,父母要取得小孩的信任,讓小孩即使受到威脅也願意跟父母說。

第三,有的挑戰說服孩子,如果跟父母說會害死父母,在這種情況下,設立一個安全機制是必要的,可以讓小孩知道,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必須求救但是不能告訴父母,可以相信誰?

當然,最好的情況下,還是陪著小孩一起使用網路服務。這並非干涉隱私,而是一種教育,就怕父母自己對於網路上如何保護自己也一知半解,好的沒有教給孩子,反而讓孩子學會了一堆壞習慣,那就糟了。

核稿編輯:Chris

最新發展:


好想住桃園!市民最有感的「宜居智慧城市」發展秘辛大公開

城市該如何串聯企業、社會及公民組織,創造永續價值?依據關鍵議題研究中心發布的最新市調結果,帶大家一窺國門之都「桃園」,為了宜居智慧城市付出哪些努力。
評論
評論

桃園作為臺灣與世界接軌的第一站,面對永續未來的國際共識也採取了諸多措施,期盼能藉此逐步實踐「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

城市宜居的關鍵是什麼?過半民眾認為「交通運輸」政策影響最有感

這次問卷中,我們以「城市居住的理想藍圖」為題,詢問網路民眾最重視城市發展的哪些面向。結果發現,不分年齡性別,多數民眾對「宜居城市」都有相當類似的想像,最重視的三個方向分別是「大眾運輸與交通便利性」(52.9%)、「經濟發展與就業機會」(38.8%)及「社區安全與治安狀況」(33.7%)。

不論上班通勤、日常生活,還是旅遊觀光,「移動」都是行動的必須過程。一座城市是否宜居便利、能否永續發展,很大程度取決於整體運輸系統的設計規劃、市政措施完善與否。這次市調也發現類似的結果,像是談到近期桃市府讓民眾最有感的施政項目時,有將近四成的民眾選擇了「基北北桃通勤月票都會通」以及「鐵路地下化工程及捷運路網建設」等交通相關的政策。

另外,根據本次調查顯示,16-40歲的族群較為重視「教育資源的質量與分配」、「政府服務的效能」以及「文化節慶與娛樂活動的豐富程度」;41-60歲的桃園民眾則較為重視「醫療服務與設施品質」、「居住環境周邊設有公園綠地」以及「友善高齡者、身心障礙等群體的設施」;而詳加檢視近一年來桃市府所推出的政策或活動,許多也正好對應到前述的需求,例如「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結合科技執法的「靜桃專案」、舊城區改造、參觀人次破千萬的「世界客家博覽會」、擴大肺癌篩檢、加速設立市立醫院及特色診所、興建7座旗艦型公園與推動「高齡友善換居社宅專案」等,是桃園民眾除交通類別以外的有感施政措施。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而針對整體都市發展,今年由張善政市長召集成立的「未來城市空間發展會報」,也開始著手短、中、長期的舊城再生規劃,並布局城市大型公共建設,關注人行空間與城市關係的有序發展;搭配桃園現在進行式的鐵路地下化工程,進一步推動車站周邊產業轉型及土地活化,更將效法歐美成功先例,規劃興建長16公里的綠色廊道,打造回歸人本思維的城市空間,提供市民最宜居、舒適的生活藍圖。

傳產轉型、新創支持、文化深耕:城市發展的永續金三角!

不過,僅是安全完善的交通路網還不夠,城市的經濟發展也是攸關市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調查指出,約三成民眾認為「提供傳統產業轉型的資源」(31.7%)、「支持產業創新發展」(31.3%)、「鼓勵農業轉型與特色觀光發展」(27.8%)是城市發展中相當重要的產業元素。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在青創產業的扶持上,桃市府近年設立了許多創育機構,例如專注孕育AI及智慧機器人等物聯網科技團隊的「新明青創基地」,及今年新成立、以整合電商平台資源為目標的「中路電商基地」。而未來更將成立「中路青創加速器基地」及「A8產業加速器」,分別催化能接軌國際的頂尖團隊,與協助傳產數位轉型。此外,桃市府也透過相關計畫提供創業辦公硬體、培訓資源,積極媒合青創團隊,並提供在地市場驗證機會,期待透過青創團隊產品規模化的過程,帶動整個桃園的產業升級。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桃園5家青創基地進駐團隊,分別獲得「2023巴黎國際發明展(Concours Lépine 2023)」一銀一銅、「亞洲XR創星金點大賞」評審團大獎、「2023台灣地域振興大賞」新秀獎、「2023日月光社會創新競賽」冠軍等殊榮。

此外,富有在地特色的人文觀光也是近年桃市府大力投入的領域,像是透過創新形式與傳統禮俗的融合「大溪大禧」,將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打造成跨越當代設計與民俗信仰的城市祭典;今年全新打造的觀光品牌「探索北橫」,推出數條能充分感受山水風光、體驗原民文化的主題遊程。不僅如此,桃市府也積極串聯周遭縣市的觀光資源,聯合推出整合了北北基桃共30處旅遊景點的旅遊套票,藉此導入更多的外部資源,促進桃園觀光產業的蓬勃發展。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秀麗的山水景緻與原民文化,是北橫旅遊的亮點,除致力打造觀光品牌,桃市府也全力向中央爭取設立「北橫國家風景區」,期盼挹注更多資源,帶動觀光發展。

二度奪下永續城市特優獎!持續邁向更宜居、更智慧的桃園

針對「永續經營」相關作為的重要性認知,絕大多數民眾認為「大眾運輸路網的長遠規劃與建置」(40.3%)是落實永續的關鍵。桃園作為全台第一個符合聯合國推動「奔向淨零」(Race to Zero)倡議的城市,於今年3月29日率先發表桃園邁向2050淨零碳排路徑圖,除規劃空氣品質淨化區、打造全齡友善的共融式公園綠地、協助企業產業轉型,更積極建置及完善市內捷運路網,全方位實踐淨零的永續目標;其中,桃捷綠線中壢延伸線綜合規劃,交通部同意捷運綠線從G01站延伸至中壢車站(桃捷A23),連結捷運綠線與機場捷運,形成桃園首條環狀捷運路網,而捷運三鶯延伸八德、棕線計畫,均已針對交通部審查意見提出修正,期盼今年底可獲行政院核定。

Photo Credit:TNL Research

此外,桃園更再度榮獲今周刊「2023永續城市SDGs大調查」的「永續城市特優獎」及「經濟力特別傑出獎」,展現桃園無論民間企業抑或政府機關,都將永續發展視為重要目標。而明年更將整合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及資訊科技局設立「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期盼藉由組織整改消弭隔閡,讓各單位的目標、任務都更加明確並發揮效益,並優化各項公共服務,為市民打造更為舒適的生活環境,使「智慧桃園」的目標更上層樓。

Photo Credit:桃園市政府

桃園致力於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的平衡,為邁向2050淨零碳排的願景,扎下穩健根基。

桃市府在都市景觀、城市機能、產業精進及施政效能等面向的耕耘,短期成效不僅為民眾所有目共睹,長期觀之,更是為桃園往後的蓬勃發展打下關鍵基礎,使宜居智慧城市的願景正實現。

【桃園市政府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