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ECD調查:中國晶片廠得到最多政府補助與介入

OECD 現為 36 個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絕大多數的參與國家均為世界銀行「高收入經濟體」。OECD 創始國是美國、加拿大及西歐國家,總部設在法國巴黎,全名為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縮寫 OECD),中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
經合組織這份報告題名為「測量國際市場的扭曲:半導體價值鏈(Measuring distortion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e semiconductor value chain)」,分析了全球最大的 21 家半導體公司—— 2018 年這 21 間公司的收入,總合超過 3,700 億美元(約合 11.13 兆台幣)。

報告研究的公司名單如下:
- 美國公司最多,包括英特爾(Intel Co.)、美光(Micron)、高通(Qualcomm Inc.)、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Nvidia、Amkor Technology 等
- 4 家中國公司,包含紫光集團有限公司(Tsinghua Unigroup)、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簡稱﹕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有限公司(HuaHong Semiconductor Ltd.,簡稱:華虹半導體)和長電科技(JCET Group Co.)
- 2 家韓國公司: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SK 海力士(SK Hynix)
- 2 間日本公司:Toshiba、瑞薩電子公司(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4 間台灣公司:日月光半導體(Advanced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 Inc.)、台積電(TSMC)、聯電(UMC)、世界先進(Vanguard Semiconductor)
- 歐洲公司如: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報告指出,這 21 家大半導體公司在 2014 年至 2018 年間,得到了總計折合 500 億美元的政府補助款,補助方式包括直接補助和政府持股兩種。
其中,北京清華大學控股的紫光集團,得到的政府補助竟為全球最高;其次才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商三星電子和第二大的英特爾。
並且,OECD 研究員在分析「政府補助佔公司收入的比例」時發現, 4 家中國半導體公司的排名都非常前面。尤其,紫光集團和中芯國際獲得的政府補助,均超過其年收入的三成。
據了解,中國在 2014 年成立了第一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資金規模 230 億美金,出資者包括中國政府和中國國營企業(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亦莊國投、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科、紫光通信、華芯投資),專門投資中國的 IC 製造產業(中國稱之為「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
經合組織這份研究發現,此基金啟動後,中國半導體產業開始迅速收購國際企業,並且也在國家資金的力挺下建造了多座新廠房,這些含有無塵室的廠房,每座造價高達——令人咋舌的—— 200 億美元,將使中國的半導體產能在 2023 年時提高到現在的兩倍以上。
在中美貿易戰開打後,2019 年 10 月,中國建立了第二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規模升高至 290 億美元。
核稿編輯:Mia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