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成長駭客年會:當流量紅利消逝行銷該有的新思維

上午上半場主講為 awoo 創辦人林思吾與索驥創意共同創辦人曾友志 Mr.PM,分別從電商和應用服務出發分享 2019 後該有的行銷新思維。
評論
IMG_3704
Photo Credit:INSIDE Anny
評論

成長駭客年會來到第四屆,今日在 TICC 國際會議中心以「體驗行銷新境界,打造品牌新營收」為題,上午上半場主講為 awoo 創辦人林思吾與索驥創意共同創辦人曾友志 Mr.PM ,分別從電商和應用服務出發分享 2019 後該有的行銷新思維。

從用戶需求理解 到商品的理解

awoo 創辦人林思吾以新零售新電商為題,討論 AI 如何改變消費體驗,回顧兩年前「後 Facebook 時代」,受到演算法影響對品牌經營的衝擊,兩年後雖然品牌對廣告操作已經非常上手,但流量紅利消逝,ROI 無法支撐回報,AARRR 模型變成 RARRA 模型 ,相信行銷人對此模型都不陌生,AARRR 模型 Acquisition、Activation、Retention、Revenue、Referral 五項指標,如今 Retention 成為更重要的指標。

他分享,今年在中國非常熱門的私域流量比成長駭客的搜尋量來得高,自己圈一塊地,怎麼洗都不會消失的流量。透過實體活動,觸及用戶再進行分眾,並推薦個性化內容,將線上和線下的資料彙整起來,山不轉路轉,打通線上和線下的模式將會是 2019 年後的主要趨勢。

品牌需要不斷透過用戶行為作分眾,從站內、站外到線上與線下,站內資料必須非常完整,要知道行為標籤的標準是否一致,除了 DMP 等傳統作法,透過廣告投放取得資料,目前有許多以 Martech CDP (Customer Data Platform) 平台,將 CRM 和 DMP 做整合,再透過 API 連結和很多行銷工具做連動,分眾再分眾,個人化與擬人化、情境設計與推播自動化、創意自動化。

林思吾強調,好的銷售是理解客人需求,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理解「貨架上有什麼商品」,理解行為不難,但是理解商品呢?客人與商品的媒合其實還存在這條鴻溝,目前五六千家行銷公司都集中在用戶的理解,雖是顯學但大家已厭倦了,對此該有新的思維。

像是貨架情緒——透過圖片辨識了解商城在買什麼,有或是穿搭顧問電商、FB DPA、自動化 Email 都是好的應用,做分眾無止盡的素材,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但是自動化應用會非常快。CDP merge PDP 與 Offline Merge Online 兩大方向將是當前行銷發展的重點。

用戶的第一印象真的是產品定位嗎?

大會上午場,邀請到索驥創意共同創辦人曾友志 Mr.PM,他以用數據第一印象為題,分享找到新戶並提高留存率最終讓用戶買單,講題一開始就拋出推特的案例。

「為何那麼多人註冊卻不用?」通常遇到這個問題有三種作法:一是找出不用的人探究原因,二是不管不用的人 照顧有在用的人,三是找出愛用者與流失者的差別 瞄準真正的目標用戶。

而推特做了研究,透過造訪次數與月留存率之間關係,找到核心用戶和平台價值定位是「關注世界上自己有興趣的人事物」。

在 30 天內追蹤 30 個人以上的用戶是高留存率的主要核心用戶,而這些用戶其實不需要回追蹤太多,也就是推特的定位其實並非像是想像的「社群網站」,反而是讓用戶能找到自己有興趣關注的事物。

推特改變註冊流程,新戶進入會先問用戶對什麼內容有興趣,推薦適合用戶給新用戶追蹤,30 天內想辦法讓你追蹤到 30 個人,接下來留存的機會就很高。

人不需要探討缺點,而是發揮長處,推特就是類似的概念,發揮明確的產品定位。不只是推特,臉書也有類似的說法 -「讓用戶在七天加 10 個朋友」Mr.PM 也舉例,Slack、Dropbox、Zynga 也都有類似的目標設定。 

除了設定目標,同時還要了解指標效度問題,透過現有用戶,釐清目標設定,究竟哪些指標才是「達標且有成為忠實用戶」,與產品定位吻合發揮最效益。另外,也要直覺好記,組織執行才會有效率,舉例來說,八天加 11 個朋友和七天加 10 個朋友,效果都差不多,那選擇七天加 10 個朋友可以讓組織更好推動。

Mr.PM 強調做成長時要把目標拆小,過去也許設下的目標是「回訪率成長 10%」,但了解正確的產品定位後,可以設為「30 天內讓用戶追蹤 30 人」。

好的目標設定讓成長不在是 Growth Hacker 的事情,而是大家都可以提出方案的。

而留存用戶的方法和用戶對產品的第一印象,經常不吻合,因此了解用戶對品牌的印象,做好產品定位,發揮品牌長處才是最重要的,最終才能將免費成為變現的產品。

核稿編輯:Mia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


飛宏科技打進全球低軌衛星市場,以高性能電源技術布局新時代

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評論
globe with communications satellite connections, generative ai
Photo Credit:飛宏科技
評論

低軌衛星市場正開創令人振奮的新時代,不僅提供更低延遲、更高效率的通信服務,且小型化的設備,大幅降低安裝與製作的成本,因此成為眾多應用領域的首選。而在終端應用中,電源供應的高效能、長壽命、對抗惡劣環境等產品技術更是不可或缺。飛宏科技投入應用於低軌衛星的電源技術多年,並與業界大廠有密切的合作與技術交流,早已為此趨勢做好了準備,可與市場需求快速同步,成為台灣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的隱形冠軍。

低軌衛星應用廣泛,解決了過去因地形限制而無法架設基地台,導致收訊不良等難題。現在無論在山區、海上、偏鄉,甚至是飛機上,都能隨時隨地接收到衛星網路訊號,補足行動網路的不足。隨疫情結束,全球陸續解封,2022 年後低軌衛星通訊市場需求逐步升溫,更在俄烏戰爭中成為通訊需求的關鍵角色,也使低軌衛星應用瞬間受到全球的注目。

此外,Starlink、Oneweb 等新興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積極推動商業應用相關服務,UCS 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提到,全球 2022 年總共發射約 5500 顆衛星,其中低軌通訊衛星更佔八成以上。資策會MIC預估,低軌衛星數量將從 2023 年 7,500 顆,成長至 2030 年 17,350 顆。可見低軌衛星已成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

飛宏科技在低軌衛星供應鏈中,終端接收裝置的電源供應技術表現優異,可供應數據機、路由器、衛星設備之間的所需電力並成為媒介串聯彼此間資料輸。全球最大的低軌衛星通訊營運商、美國全球寬頻衛星網路服務供應商等指標大廠,亦與飛宏科技維持穩定供應合作關係,針對企業、政府與個人用戶提供低軌衛星網路與服務,且飛宏科技的相關產品皆已通過多國安規認證及客戶端嚴峻系統測試規範,將於 2024 年逐步放量,與全球低軌衛星廠商一同攜手實現高效、低延遲的通訊願景。

飛宏科技期待透過安全、高效的電源技術,推動全球低軌衛星市場持續發展和演進,為未來的科技和太空應用敞開嶄新的大門,滿足世界各地的使用者需求!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