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顧到了,再來談智慧:Volvo 解讀智慧駕駛、綠能與共享新時代

「智慧交通」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面對這移動新時代的巨變,使用者準備好了嗎?而首當其衝的車廠又該如何因應?來自北歐、訴求人本思維的汽車品牌——Volvo,或許有答案。
評論
IMG_1410
評論

內燃機動力發展已有百多年歷史,人類從最初追求更有效率的移動,到極盡壓榨的性能渴望,再到面對環境氣候變遷衝擊下的反思後,現在前仆後繼,紛紛朝智慧交通方向前進。

然而,何謂「智慧」?簡言之,是透過科技,將原本單純的移動,架構在更人性、更安全的基礎上,並加重對環境的關懷,同時還能滿足具共享精神的新經濟模式。

「智慧交通」四個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面對這移動新時代的巨變,使用者準備好了嗎?而首當其衝的車廠又該如何因應?來自北歐、訴求人本思維的汽車品牌——Volvo,或許有答案。

在 AI 全面接管車輛之前,安全由你負責 

不論是話題聲量或新車配備,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可說是當前車壇最火紅的科技項目之一。即使先前國外曾傳出駕駛者因不當使用(Tesla Autopilot 自駕輔助)造成傷亡的負面消息,不過車界朝此方向加速發展,早已是擋不住的趨勢。

曾經,小時候電視裡那台能自己開、會跟李麥克練肖話的夥計(霹靂車),可說是當時異想天開的黑科技。現在,人們已逐漸意識到,當年的未來已然趨近,一日千里的汽車科技,正逐步實現人類對自動駕駛的想望,並持續朝向「避免人為疏失、降低事故傷亡」的目標前進。

對此,Volvo Taiwan 行銷處長張瑛芳表示,世人對於 Volvo 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安全」。因其奉行「以人為本」的造車思維與核心價值,將移動間對人的守護視為最先要務。自 1927 年創廠的第一台車,就是以安全為最高宗旨,在近百年的歷史進程中,信念始終未變,集團也喊出 2020 年駕乘 Volvo Car 零傷亡的目標願景(Vision 2020)。

在車用安全科技領域,Volvo 算是業界先驅,但在謹慎的企業文化下,作風則顯得低調保守。張瑛芳在訪談中,三句話不離安全,細數 Volvo 在車輛安全上的貢獻,臉上難掩驕傲。她說,因為謹慎,Volvo 任何科技上路前都須經過不斷測試修正,才敢投放到市售車上。

Volvo 現行各項安全配備(包括 ADAS)都被定位在輔助的角色,目的是要架構人車之間最佳化的協調運作,讓人車安全上路。不過她也提醒,駕駛者不應過分依賴科技,畢竟掌控車輛的還是人,安全的責任還是要回歸到駕駛者本身,特別是在 AI 尚未全面接管車輛、自動駕駛科技進程還未臻完美的此時。

現階段 Volvo 車系搭載的是 PA II(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在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定義標準下屬 Level 2 自動駕駛。透過各項電子輔助科技,減輕駕駛者負擔並降低疲勞、分心所致的事故風險。

未來,Volvo 也將與時俱進,朝完全自動駕駛目標願景邁進。2018 年向世人展示的 360C 概念車,正是其凌駕自動駕駛範疇、迎向智慧交通未來的積極回應。

如同科幻電影所見的未來車,風格前衛的 Volvo 360C 沒有方向盤、油門踏板,它是一款客製化的移動座艙。先進的自駕系統,可讓乘客安全自在地進行洲際旅行,搭配先進車聯網系統介面,更簡直是商務行動辦公室。透過 360C 的展演,我們得以窺探 Volvo 對智慧交通的擘畫,以及未來移動方式的可能性。

綠能策略讓電系in、內燃機out;研議導入車輛共享

隨環保意識高張,綠色能源乃時勢所趨,不論 EV 電動車、Hybrid 油電車,或 FCV 氫燃料電池車等,都是企圖終結石化燃料的替代能源車輛。如何改變遊戲規則,接軌現行機制、順利地在市場運行?車廠或能源商之間,正各自盤算且互相較勁著。

對此,張瑛芳指出,在 Volvo 的規劃裡,2019 年導入的新世代車型,將全面電動化,以 Mild-Hybrid 輕油電車、Twin engine(Plug-in Hybrid 插電式複合動力),及純電動等新動力,編成取代傳統內燃機引擎。而已納入集團的 Polestar 部門,則由原本的賽車專家轉型純電動車開發者,帶領品牌在智慧交通的道路上朝零排污終極目標前進。

Light_version-P2015_1090
Photo Credit:Volvo/S90 T8 旗艦油電動力車

台灣市場方面,針對 Twin engine 車主,Volvo 將協助安裝家用充電裝置(220V),並在各經銷據點設置充電樁。而電動車輛的基礎建設佈局,則是攜手宅電(ChargeSmith),計畫在全國各地商場建置 Volvo 充電網路,目標在 2~3 年內完成 1~200 座充電裝置。

至於現在同樣很熱門的共享經濟議題,也讓擁車不再是必然。畢竟現代人的擁車成本太高,更有長時間閒置、利用率過低等問題,車輛共享不僅是智慧交通的一環,更讓未來城市風貌找到新出路。

像 Volvo 在車輛共享領域中,已在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啟動 Care by Volvo 訂閱式服務,消費者以繳交月費包套方式,可選擇旗下各式車款,不必費心地養一台車,卻可依需求靈活地使用 Volvo 旗下車款。

不可諱言地,這種類似租賃的用車模式,在歐美等先進國家的接受度較高。在普遍將車視為動產或身份地位表徵的亞洲地區,市場接受度還有待觀察。不過,為提供消費者更多元的用車管道,Volvo Taiwan 未來並不排除導入Care by Volvo。 

交通一向是人類的重點生活需求,而 Volvo 做為一家以人為本的車廠對於智慧交通的看法,或許也可以讓大家一探究竟,了解在科技發展速度與安全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才是最有智慧的智慧交通。

責任編輯:TNL Brand Studio
核稿編輯:李柏鋒


2023 資安產業日:新秀育成、跨域合作,資安培育基地在沙崙

11 月 24 日,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資安服務基地舉辦「2023 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評論
Photo Credit: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Photo Credit: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評論

疫情後,全球數位化的腳步更加迅速,網路惡意攻擊形式也不斷翻新,對臺灣造成許多資安威脅。因此,政府將資安產業列為國家重要產業之一,2021 年底於臺南沙崙啟用的「ACW SOUTH 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下稱沙崙基地),就以推動資安產業發展、提升產業資安防護能量、推動產業資安、創造資安跨域合作為核心使命,積極推動人才育成、驗測實證產業技術、跨域合作等計畫,打造臺灣指標性的資安場域。

啟用至今,沙崙基地已培育超過 2300 人次的資安人才、已開發 23 套攻防演練劇本,並協助 23 家次廠商完成 33 項次資安產品驗測。為進一步凝聚臺灣資安產業,上週五(11/24)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於沙崙基地舉辦「2023 資安產業日」,結合產業研討、資安講堂、企業攤位展示以及互動遊戲等形式,創造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交流媒合的舞台,匯聚產官學研等領域,打開臺灣資安新氣象。

2023 資安產業日盛大開幕:臺廠深耕、國際肯定,見證臺灣資安領先全球

今年資安產業日聚焦於臺灣IT(資訊科技)、OT(營運技術)領域的資安研發、供應鏈聯防、產品驗測及人才培訓等亮點成果。數產署也在開幕儀式中加入巧思,展現各界深耕資安技術、提升產業資安韌性的歷程,並透過授贈資安新秀榮譽獎狀,凸顯沙崙基地攜手產業共育新秀的不遺餘力。此外,為了促進資安產業與產業資安進一步的交流與對話,也邀集資安領域專家,分享 AI 協防、公私協力及 CMMC 等最新資安趨勢;並於主會場中透過 23 家攤位展示,構築產官學研之間的交流平台,促進研發技術及創新服務的產業能量流動。

開幕式的成果短講中,榮獲 2023 年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 R&D 100 Awards 的代表黃鼎傑組長表示「工控資安近年來逐漸受到產業重視,ICSentry 工控資安威脅分析平台榮獲 R&D 100 Awards 的肯定,代表臺灣資安創新研發能量受到國際的注目與肯定。」對所有為資安產業奉獻心力的人來說,這座獎項是國際對臺灣資安研發能量的肯定,也鼓舞了在資安道路上持續努力前行的產業夥伴。綜觀今年臺灣資安的成果,數位發展署林俊秀副署長讚嘆,「臺灣資安真的是十年磨一劍。如今能夠收穫如此亮眼的成果,都是奠基於許多人多年來的共同努力,才終於走到今日這一步,真正把臺灣資安發揚光大。」

為產業注入新活力:業師領銜、接軌產業,從理論到實務的新秀實戰

不過,資安產業若要持續發展,帶來更多的創新技術及服務,後進的人才培育絕對是不可或缺的關鍵。因此,今年沙崙基地也延續去年沙崙資安新秀大賽「育才」的核心精神,辦理「2023 沙崙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攜手產業師資,幫助對資安領域有熱忱、有興趣的新秀們找到學習的環境與資源,更上一層樓。

開幕式中,數位發展部唐鳳部長也蒞臨現場,親自頒贈今年度入選參與資安新秀媒合培育計畫的企業與同學們榮譽獎狀。授贈前,唐鳳部長也在致詞中肯定「企業出專題,學生來解題」的媒合模式。資安新秀代表陳躍心同學表示,計畫過程最特別的是接受業界導師的專業指導,不僅加深他們對資安理解,也在過程中體會到理論學習和產業實務的差異,對未來的課業學習及職涯發展都影響深遠。下午時段的新秀快講活動中,新秀們更充分展現對於資安領域的熱情、以及對業師輔導的感謝與肯定。

開幕式結束後,新秀們在「Testbed 資安應用多元展區」展出此次的專題成果,同時亦將想傳達給大眾的計畫成果資訊,透過有趣的闖關遊戲進行推廣;除此之外,現場還有「新秀成果導覽活動」,由專人詳盡地介紹沙崙計畫的發展脈絡與成果亮點,並帶領觀眾逐關導覽,深入認識不同新秀隊伍在培訓過程的點點滴滴:例如來自長庚大學資管系的「什麼時候要吃藏壽司」隊,運用叡揚資訊提供的培訓平台及漏洞檢測工具,開發出具備安全框架的「智慧安全會議室管理系統」;以及跨校組隊的「吃飯皇帝大_白飯北科大」隊,透過菱鏡提供的硬體設備進行實作,進行資安攻擊的觀測與分析,並且在專題期間偵測到一起真實的 DDos 攻擊。

Photo Credit: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

有趣的是,分享過程中新秀們不約而同的表示,參與計畫最大的收穫是他們從一次次的挫折與困難中,領悟到實作與理論的差距。而當自己從單純解題、答題的「解題者」,進階為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的「出題者」後,他們對資安領域也產生更多熱情。另一方面,參與育才的企業導師也相當肯定新秀們的認真,他們學習過程的衝勁和態度,就是成功解題的關鍵,也期待未來沙崙基地的人才培育計畫能夠更大、更廣,為臺灣資安產業注入更多活水。

新秀人培 x 產業對話:臺灣資安的關鍵節點

開幕式時,唐鳳部長曾提到,「數位部為了彌平『資安產業』和『產業資安』的距離,長期致力於推動各項資安計畫,以期未來新的服務或需求出現時,雙方能在毫無知識隔閡的狀態下連結,最大化技術迭代的速度。」而 ACW SOUTH 數位產業署沙崙資安服務基地就是兩者交會的關鍵節點,不只培訓更多產業資安人才,同時挖掘更多潛在的新秀投入資安產業,也促成臺灣各界企業的相互交流,啟發越來越多的正向循環。也期許未來在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的帶領下,沙崙基地能匯聚更多資安人才,凝聚產業資安能量,攜手產官學研朝更靈活、多元的資安未來邁進。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