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由世界公民文化中心提供,作者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院士鄭貞茂,INSIDE 獲授權轉載。原文收錄於英語島 English Island 2019 年 4 月號。
近年來,虛擬通貨與實質貨幣彼此替代性的議題,被討論得沸沸揚揚,各自擁有支持者。支持虛擬通貨者認為科技優勢、去中心化與隱私的保護等,讓消費者得以真正掌握貨幣使用的主導權;支持傳統貨幣者則認為政府公權力支持、便利性與匿名等特色,讓現金使用歷久而彌新。隨著各國政府對虛擬通貨的法規監管漸趨明朗,虛擬通貨的應用也逐漸朝向幣圈與鏈圈等不同方向發展,不過,虛擬通貨與實質貨幣的論戰勢必持續下去。
這樣的過程中,最近一則新聞引起我的注意。報載辛巴威 (Zimbabwe) 央行 2 月 20 日宣布將發行本國自有貨幣,不再使用美元。一開始我以為辛巴威經濟終於回到正軌,可以擺脫過去貨幣一文不值的惡名。但看了報導的內容之後,發現事實正好相反,辛巴威的貨幣可能又要陷入過去的夢魘之中。
辛巴威幣值,越改越沒價值
在強人穆加比 (Robert Gabriel Mugabe) 的長期統治下,辛巴威幣歷經 4 代改革,從最早 1980 年的第一代辛元 (簡稱 ZWD),當時 1 辛元的幣值較 1 美元為高,兌換率為 0.68 辛元對 1 美元。之後,因辛巴威通貨膨脹嚴重,至 2006 年 7 月時,辛元已呈現巨幅貶值,1 美元可兌換到超過 50 萬辛元。2006 年 8 月 1 日辛國發行新的貨幣,新幣的 1元等於舊幣的 1000 元,但發行新幣並沒有解決惡性通膨問題,因此新的辛元仍持續大幅貶值,至 2008 年 6 月已跌至 1 美元兌 10 億辛元,6 月 26 日更達到 1 美元兌 100 億辛元,而且這 100 億辛元還只能買到一個麵包,第二代辛元只維持了兩年。
2008 年 8 月 1 日辛巴威再發行第三代辛元 (ZWR),這一次新幣 1 元等於舊幣 100 億元,但通膨問題不但無解,反而更為嚴重,2009 年辛巴威的通貨膨脹率高達 89 秭(septillion,10 的 24 次方),創全球紀錄的 100 兆元(1 的後頭有 14 個 0)面額的大鈔也在這個時期誕生。但那時候 100 兆元只能買半條吐司,而且由於頻繁印製鈔票導致供應商拒絕再提供服務,辛巴威元也幾無任何價值,結果造成社會上現金短缺以及其他外幣成為合法有效的交易媒介,2009 年 1 月 29 日所有辛巴威人被允許以任何其他貨幣來從事業務,辛元已名存實亡。
2009 年 2 月 2 日,辛巴威政府宣布發行第 4 代辛元(ZWL),將舊有貨幣面額刪除 12 個 0,也就是說,第 4 代的 1 元辛幣等於舊幣 1 兆元。不過第 4 代辛幣壽命也不長,只流通到 2009 年的 6 月 30 日,而且在 2009 年的 4 月 12 日辛國政府正示宣布廢除第 4 代幣,辛巴威走入一個無本國貨幣的時代。
辛元 (ZWD) 兌 1 美元變化列表
- 1980 年第一代辛元 (ZWD):美元 (USD) = 0.86:1
- 2006 年第一代辛元 (ZWD):美元 (USD) = 50 萬:1
- 2006 年第二代辛元 (ZWN):美元 (USD) = 100 億:1 = 1 個麵包
- 2009 年第三代辛元 (ZWR):美元 (USD) = 300 兆:1 = 1.5 條土司
1980 年代辛巴威獨立後,權力從白人轉移到黑人手上,當時總統穆加比通過獨裁手段沒收白人土地,激進的土地改革招致西方國家不滿,並對辛巴威實施經濟制裁。而後由於長期積欠外債,政府又不實施穩定的經濟措施,使得 IMF 暫停對辛巴威的經濟援助,辛國政府以大量印鈔來填補財政上的赤字,開啟之後的惡性通膨。
參考資料:Wikiwand

過去 10 年變成「美元化」國家
從 2009 年到 2016 年期間,辛巴威逐漸成為美元化 (dollarization) 的國家,民眾日常生活交易習慣使用美元,因為美元幣值較為穩定,而且通膨情況也因此稍為改善。不過因為辛巴威沒有那麼多美元外匯存底,因此流通的美元現金也不多,這也間接促成電子貨幣的盛行。這段期間的大事紀包括 2014 年 1 月 29 日辛國央行宣布美元、南非幣、波札那幣 (Botswana pula)、英鎊、歐元、澳幣、人民幣、印度盧比以及日圓等 9 種貨成為可以合法使用的貨幣。
2015 年 6 月辛國央行正式廢止辛元的法定地位,將其幣值歸 0,以便在 2015 年 9 月完成轉換成美元的使用,當時 1 美元可以轉換成 35 千兆(10 的 15 次方)辛元。不過使用美元也得付出代價,例如美元匯價強時,辛國出口的產品價格便會變得較不具競爭力。而且辛國政府並無足夠的美元來發薪或支應其他支出,因此辛國政府又重新打起濫印鈔票的老路。2016 年底發行宣稱與美元等值的債券鈔 (bond note),辛巴威人暱稱為「債美元(bollars)」。但顯然民眾接受度不高,在小商店購物若以債美元購物,要收加價 30%~40%,2017 年 9 月底加價更提高到 50%。
人民擔心重回印鈔的惡性循環
人民不只對債美元沒有信心,對存在銀行帳戶的數位化美元帳戶 (electronic bank savings),暱稱為「辛美元 (zollar)」,也一樣毫無信心,害怕辛巴威央行沒有美元或黃金儲備就憑空竄改創造辛美元的價值。
2017 年 11 月穆加比總統辭職並由副總統姆南加古瓦(Emmerson Mnangagwa) 繼任成為總統,他誓言要恢復辛巴威的經濟成長。然而,情況並沒有明顯好轉,今年2月20日辛國央行宣布放棄債美元與美元的 1 比 1 兌換關係,並將其重新定義為即時總額清算美元 (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RTGS),以利其在銀行間清算移轉,新貨幣兌換美元並非採取固定匯率,而是取決於銀行將其轉換成美元的費用,民眾擔心新貨幣體系的建立仍是走回過去失敗印鈔的老路。
因為歸根究底,只要通膨情況嚴峻,任何新貨幣的建立都無法成功。今年元月辛巴威的通膨率依然高達 56.9%,許多重要民生物資嚴重缺乏。這提醒我們,在現今虛擬通貨與實質貨幣的論戰中,仍然有國家陷入經濟成長與通膨惡化的困境中,解決這些問題遠比決定使用何種交易媒介來得更為重要。(2019.3.21)
責任編輯:Mia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