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數位廣告「公道價」開放資料,台北數位指數新增 UAC 指標

以下內容取自台北數位集團新聞稿,INSIDE Mia 編輯修改。
「台北數位指數」是台灣地區唯一可取得各行業 Google 廣告平均價格的線上數據資料庫。台北數位集團於 2018 年 12 月上旬首次公布台北數位指數後,每月定期公布新數據,累計已獲得近 7 萬用戶的造訪,其中約 3000 人會重複造訪並查詢詳細的價格資料,台北數位集團創辦人藍信彰博士估計,業界從業人士約在 2000 人之譜,活躍訪客不僅佔台灣數位行銷從業人員中相當高的比例,還有學術、大企業內部價格調查等活躍使用者。
美中不足之處,是這些價格資料為台北數位集團旗下廣告公司帳戶統計而來,儘管市佔不低,但當然並非全台所有數位廣告之數據。對此藍信彰博士歡迎各界公開數位廣告價位資訊,一起促成訊息透明化,建立專業的廣告生態系。
藍信彰博士表示,該集團將會持續解讀與公布新的數據,促進台灣行銷業資訊公開透明,進而推升產業整體的品質。他也理解這工作吃力不討好,除了標記統計資料「花了不少加班費」,公開價格也可能讓業務失去模糊空間議價能力,甚至引發購買價格高於平均的客戶質疑。藍信彰博士也表示,雖然廣告種類相同,但要達成不同的需求自然得付出不同金額,他們也會持續溝通盼廣告主理解。
由於 Google 不斷地推出新的行銷功能,因此,台北數位指數比起股票的指數要複雜許多。「他是活的,會隨時間不斷的更新其內涵與表達方式」藍信彰表示。例如:影音廣告在十年前基本上是可忽略的,但過去五年快速成長。因此,台北數位指數目前用了三條曲線來表達 Google 關鍵字搜尋廣告、圖片廣告和影音廣告價格的變化。2019 年第二季起,台北數位指數將推出第四條廣告價格曲線,來表達 UAC (應用程式廣告)價格的變化。原因是 UAC 廣告量正逐步在增加,在台灣 Google 數位廣告中投放佔比已漸漸突破 10%,加上使用者回饋要求,需要新增一條曲線來讓現階段廣告價格指數更加完整。
UAC 廣告是 Goolge 針對 app 的發布商所提供的一種全自動廣告投放功能,讓發布商可以簡單又快速的推廣其 app。此一功能愈來愈受到遊戲業者和 app 發行商的青睞,因為比起用人工投放,Google 的 AI 投放,效果更好也更能掌握時效。
網路廣告業是目前最受 AI 技術影響的一個產業。數位廣告的投放很重視數據分析和機動調整,原因是廣告可能出現的版位數以百萬計,價格又是即時競價。因此,長期來看人很難跟 AI 比。
以 Google 的代理商亞普達為例,過去亞普達是以人員培訓紮實在業界被稱道,但 2018 年開始,亞普達的 AI 投放效果逐漸超越其人員的投放效果。因此,如何最大化人與 AI 的合作,就成為其內部的最大課題。AI 技術也將成為影響未來廣告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AI 會不會取代人類?藍信彰博士認為公司可以從調適讓人員應用 AI 工具達成更好的效果,而長期來說,若 AI 取代了核心業務,就要以 AI 調整流程以及組織架構。比如廣告投放上 AI 效率勝過人類,那麼可以將人員主力放在客戶溝通,甚至在徵才時就要將溝通能力納入重點考量,而非照舊應徵投放能力強卻不善言辭者。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Anny
延伸閱讀:
最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