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觀點】商業模式怎麼決定?綠色創業家都在用的「畫布」

本文作者 Aleyn Smith-Gillespie,在環境管理與永續發展領域擁有超過 15 年的經驗,會講多國語言,替許多歐洲企業提供循環經濟商業模型諮詢服務,包括製造業、金融業、互聯網技術、零售及消費品等大型公司,以及中小企業、新創公司及政府部門。目前擔任碳信託諮詢公司的副總監,也是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
共同作者羅時芳,因為博士口試委員的一句「你要在管理學院討論環保的重要性,畢業以後找得到工作嗎?」憤而孤單地踏上環境經濟之路。相信金錢買不到的東西有很多,在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期間,看到了環境問題及國際趨勢的轉變,希望台灣在世界的舞台不要缺席。目前同時擔任綠學院的綠色帶路人以及 Green Impact Lab 綠色創業加速器業師。
上一篇文章《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有幾種?歐盟專家告訴你如何看》我們看懂各大國際品牌與國內綠色企業成功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但不代表我們照著抄,就會成功。這好比看懂食譜不一定會做菜、手握少林武功祕笈不一定會打贏對手,我們在小心翼翼謹慎前行的過程中,還是常常容易判斷錯誤!
但,如果累積足夠的經驗,在公司內部說服高層支持,在上下游供應鏈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出發,成功的機會還是相對高些!登頂循環經濟這座大山前,再提供各位一把「循環經濟的瑞士刀」,拆解各類疑難雜症。
在 Google 查詢一下 Business Model,我們會很驚訝地發現到幾乎所有網頁都會導向 Business Model Canvas(商業模式畫布)這張圖:
Business Model Canvas 最早在 2010 年由瑞士企業理論研究學者 Alexander Osterwalder 提出,初始的目的是讓企業主用一個系統化且視覺化的工具,制定企業的發展策略;Business Model Canvas 雖然提出時間不長,但影響相當深遠,目前已經廣為產業界及顧問機構使用。主要分為三大部份:
價值主張是企業提供產品與服務,滿足客戶的需求,並獲取利潤。在這裡我們可以問自己幾個問題:相對於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們公司的產品品質是不是比較好?售價是不是比較便宜?交貨的期程是不是比較短?是不是可以客製化?是不是方便維修或保固?甚至客戶使用我們的產品會覺得有面子?如果這些要素加上循環經濟的維度,結果會不會有所不同?
這組畫布共有四塊,分別為目標客群、顧客關係、通路、收入,圍繞著我們的客戶展開系統性思考,最主要的目標是幫助企業把「用戶畫像」描繪出來。
例如,我的客戶是醫院的醫療設備採購經理,他目前最在乎設備要功能穩定且維修保固方便;他的煩惱是未來醫院採購預算愈來愈短絀的狀況下,如何協助醫生使用最新的設備,同時少付一點費用?舊設備可不可以回售給設備供應商?
又例如,我的客戶是 Zara 的採購經理,她目前最在乎展示最新服飾的衣架要耐用而且單價便宜;她的煩惱是衣架本身是消耗品容易損壞,處理衣架的廢棄物又耗時又費力,是不是可以每一季使用新的衣架,又不需要為處理破舊衣架傷腦筋?
這組畫布共有四塊,分別為關鍵資源、關建活動、關鍵夥伴、成本結構,圍繞著我們如何與內外部合作夥伴進行協作,如何整合內外部資源展開系統性思考。
這組畫布最主要的目標是幫助企業在邊界裡把可以做、不可以做的事梳理清楚,讓我們在企業經營的邊界內提出顧客滿意的產品或服務解決方案,而不是為了循環經濟而循環經濟,最後處處碰壁,公司資源投入再多也無以為繼。
我們現在將上面的商業模式畫布和上一篇文章《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有幾種?歐盟專家告訴你如何看》中的七種商業模式搭配起來,接著經由以下四大步驟循序前進:
循環經濟和一般商業沒有什麼很大的不同,持續重複執行上面的四個步驟,直到試出一套可以大規模複製的模式,最終將登上獲利的山頂!